为何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你看卫绾和韩安国的做派就懂了!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是人生的道理也是处世的智慧,更是对古代先贤们思想的总结和提炼,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的,需要的是低头不言的谦卑,随机应变的变通,知难而退的智慧,难得糊涂的豁达和不争而无争的通透!很多人曾经横行一时,但是最后都落得个身死族灭,比如汉景帝刘启的老师御史大夫晁错,这个主导了削藩的天子之师,只因为吴王刘濞“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加上大臣袁盎的推波助澜,就稀里糊涂的身穿朝服,被廷尉腰斩于市了!主父偃这个天下第一阳谋推恩令的缔造者,也因为公孙弘的“谗言”和汉武帝的放弃,而被灭九族。

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都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之人,当然他们的前辈汉文帝刘恒也不是个善茬,齐王刘襄三兄弟和淮南王刘长,就都折损在他手里。能够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手下得以善终的人并不多,除了常人认为“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丞相卫绾,就要首推被汉武帝刘彻称为“堪称国器”的智者韩安国了。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卫绾这个人以郎官入仕,最初的工作是汉文帝刘恒身边的车夫,可别小看这个位置,滕公夏侯婴就是刘邦身边的车夫加保镖,后来更是被拜为太仆,也就是皇帝的近身之臣。而卫绾后来被汉文帝刘恒拜为中郎将,这可是个专门负责保护皇帝安全的重要位置,能干这个活儿的人,能力倒在其次,忠诚才是最重要的。太子刘启曾经宴请群臣赴宴,只有中郎将卫绾不到,他说自己患病,连床都下不来了,没办法参加宴会。太子是现在的储君,未来的太子,大家争着抢着要和太子建立联系,只有卫绾不同,像躲避瘟神一样,对太子刘启的邀约,选择了找借口推辞。

尽管太子可能是未来的皇帝,但也可能是未来的阶下囚,作为臣子最应该做的,是和皇帝建立紧密的联系,而不是和太子建立联系,太子党的下场并不一定是飞黄腾达,还可能是人头落地身死族灭!而只有忠于皇帝的人,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去规避风险!汉景帝刘启就曾经废太子刘荣,改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而支持刘荣的以信取威的太子太傅窦婴、碌碌无为的丞相陶青被罢黜,飞扬跋扈的太尉周亚夫也被夺取兵权!这个时候的卫绾,则被汉景帝刘启委以重任,担任中尉统领北军,负责保护汉景帝刘启的安全。

汉景帝刘启打算对废太子刘荣来个赶尽杀绝,他先找到了卫绾,对他说:“刘荣太不安分,做了临江王也不让朕省心,为了给他自己修建寝宫,居然侵占太庙!栗氏也很不像话,就因为朕杀了栗贲,他们就上折子,你看看这里面说的话,把朕都说成是夏桀、商纣一样的暴君了!你去给朕查,一定要查清楚了,一个人都不能放过!”卫绾的心里咯噔一下,他都不禁暗道:“太狠了,不留一点余地,这种事儿你做的出来,我卫绾可做不出来!”因此卫绾选择可沉默不言,汉景帝刘启吐沫星子横飞的说了半天,发现自己在唱独角戏,也有点无趣,最后只好说:“看来你不是办这个事儿的合适人选,朕得找个狠人,这段时间你也累了,回乡休养一阶段吧,不过你可要自爱,朕还是要用你的!”

别人都替卫绾惋惜,只有卫绾知道,丢了官总比丢了命好,只有人活着,一切才有意义。接替卫绾的狠人,是苍鹰郅都,这是个名副其实的狠人,他担任中尉后,临江王刘荣在狱中自杀,梁王刘武也被苍鹰郅都拿捏,可以说他是汉景帝刘启手中的利器,难怪被苍鹰郅都称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但也因为这两件事,苍鹰郅都最后被迫自杀,他临死前对接替自己担任雁门太守的人说:“请你转告陛下,我郅都一生杀人如麻,妻儿终不能顾及,但我一辈子都是个忠臣!”汉景帝刘启不缺忠臣,虽然郅都死了,他所早就物色了接班人,济南中尉宁成,接掌了中尉之职,成了新的北军统领。而卫绾尽管因为抗命,被罢官还乡,却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跟着汉景帝刘启这样的皇帝混,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会给你挖个坑。卫绾担任太子太傅后,窦太后又安排了汲黯教授太子刘彻黄老之术,汉景帝刘启很不满意,于是他去问卫绾,“你说说看,儒学和黄老究竟孰优孰劣呢?”卫绾心里暗骂,“你这是要我的命呀!我说儒学好,窦太后不会放过我,说黄老好,你也不能留下我,这不是在考验我的生存能力吗?”接下来卫绾的回答,令他化险为夷,“陛下,臣只通儒学,不知黄老,因此二者孰优孰劣,实在是没办法判断!”直接把问题还给了汉景帝刘启,汉景帝刘启说:“你不知道?看来得找个有学问的,这样,明天让宫里的那些博士们来辩一辩,道理自然就懂了!”第二天的辩论中儒生辕固出尽了风头,但也差点被窦太后喂了野猪,卫绾则独善其身,孰优孰劣是不需要去争辩的,只需要去身体力行,这点卫绾是很清楚的。

因此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在卫绾的鼓动和支持下,开始大张旗鼓的搞起了改革,史称“建元革新”,背后的主导者正是身为丞相、建陵侯的卫绾。面对汉武帝刘彻的咄咄逼人,窦太后一开始选择不动声色,在窦氏族人找到她诉苦时,她淡定的说:“皇帝再小也是天子,况且人家做的事儿又没错,你们让我这个看不见的老太太去说些什么呢?我看你们一个个还是回去谨守门户,严循法纪,不要让我跟你们操心!”但随后她就向汉武帝刘彻拿出了中尉宁成贪赃枉法的证据,让汉武帝刘彻自己主动把中尉宁成给拿下了,紧接着就是安排程不识去警告卫绾。

“您老人家已经是位极人臣,如今万户侯也当上了,还有什么是值得去追求的,人一定要知足,知足者常乐,您老还是回乡养老吧,年轻人的事儿,您就别掺乎了!”卫绾的耳目也告诉他,窦太后已经安排人去卫绾家乡,去搜集他不法的证据了。卫绾第二天便向汉武帝刘彻请辞,他对汉武帝刘彻说:“陛下,昨天程不识来找臣,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太后已经动了心思,听说已经安排人去臣的家乡彻查我了,我怕……”汉武帝刘彻笑了,“谁不知道您是两袖清风,难道还怕人去查吗?”卫绾回答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要你还是个人,就一定能查出问题。况且如今陛下身边有这么多的能臣干吏,也不需要老臣的帮助,臣不在朝中以后,可能发挥的作用更大!”

卫绾告老还乡的消息,立刻传到了窦太后的耳朵里,她对身边的人说:“看看,这就是三朝老臣,懂得进退取舍,看在他知趣的份上,就让他去吧!”

接下来说说韩安国。韩安国作为梁王刘武的幕僚,一出场就十分惊艳,他分析时局头头是道,对于削藩策的隐患,和晁错的格局都看得十分通透。他对犹豫不决的梁王刘武说:“如今陛下最需要您的忠诚,梁国位置险要,梁都睢阳更是长安的咽喉,一旦睢阳失守,叛军就会长驱直入,因此您现在可以想陛下要您想要的一切,不管是部队、粮草、还是金银财宝,你以前想要但陛下没有给的,如今您都可以向他去要,陛下都会答应的!”

韩安国的话实际上没有完全说透,因为这个时候就是梁王刘武为自己谋求储君之位的最佳时机,可是这种话韩安国是不会直接说出口的,有些事情还是要梁王刘武自己领会和把握,不然稍有不慎,所谓的智囊,可能就成了领导的背锅侠了,后面的羊胜和公孙诡,就对这个事儿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梁王刘武要了很多东西,却唯独错过了储君之位,这才是梁王刘武最大的失误,你有用时不和领导提要求,等到你过气甚至成为障碍了,还哪有提条件的资格呢?七王之乱爆发后,梁国的部队和吴楚叛军交战一触即溃,这件事儿让梁王刘武内心十分震撼,他没想到吴王刘濞的部队,战斗力竟然如此强悍,梁军号称天下强军,但也不是人家的对手,面对吴楚叛军潮水般的进攻,梁王刘武对于自己能否守住睢阳产生了怀疑,他问韩安国:“你看我们还能守得住吗?”韩安国知道这个时候,梁王刘武最需要的是自信和坚持,他对梁王刘武说:“大王,我们当然守得住,梁都睢阳是天下壁垒,您在这里经营多年,况且不久前我们又得到了陛下的补给,别说是眼下了,就算是据守个一年半载,也没有任何问题,古往今来成就大业者,无一例外的都是坚韧不拔之人,眼下的困境恰恰是对您的考验,况且您退无可退,我们投降了也可以封侯拜相,您是陛下的亲弟弟,可是只有死路一条!”

梁王刘武点了点头,“本王就信你一次,如果城破本王饶不了你!”韩安国拱手对梁王刘武说:“大王放心,臣这就去布防,有臣和张羽在,您尽管放心!”这个韩安国嘴里提到的张羽,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是出了名的猛将,和韩安国一文一武,堪称梁国柱石!梁王刘武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不闻不问,这让梁王刘武很恼火,他直接向汉景帝刘启上书,但也石沉大海。韩安国对梁王刘武说:“周亚夫是指望不上的,陛下已经赋予他临机专断之权,也就是把战争的决策权都交给他了!如今您只能靠自己了,还要期望周亚夫能够制胜,因此我们一定要守住,为周亚夫争取时间。”

周亚夫偷袭吴王刘濞粮道,吴楚叛军断粮后陷于绝境,吴王刘濞被迫选择和周亚夫决战,因此撤走了围困睢阳的部队。梁王刘武问韩安国:“你看这次吴王刘濞是什么打算?”韩安国说:“这次是真撤,他们连疑兵都不留了,看来周亚夫那边有大动作,吴楚叛军不得不发,才会选择主动和周亚夫决战!”梁王刘武哼了一声,“周亚夫这老贼也有今天!本王也来个坐山观虎斗,来个两不相帮!”韩安国说:“大王糊涂呀!如今您按兵不动,是要把平叛的头功拱手让给他周亚夫吗?如今不仅不能掣肘,还要主动出击,配合周亚夫对吴王刘濞的决战,一战而定天下,您就是平叛的头功之臣!”识大体,顾大局。韩安国让梁王刘武放弃个人恩怨,聚焦大局全局,这才是智者做派而不是小人行径。

平叛后梁王刘武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于是又做起来皇帝梦,梁王刘武的幕僚纷纷弹冠相庆,只有韩安国看到了危机。但梁王刘武正在兴头上,没人回去扫兴,不过看到羊胜和公孙诡献策,让梁王刺杀反对他做储君的大臣时,韩安国忍不住说:“大王不可,不可行此无道之事!”“你这个老家伙,多次进京联络,是不是早就和大臣们有所勾连,把本王给买了?”韩安国不说话了,因为梁王刘武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忠诚了,这个时候,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结果只能是越描越黑,还还不如闭上嘴巴不说话的好。当然韩安国是心里有数的,多次进京不仅完成了梁王刘武的任务,也为自己积累了人脉,尤其是得到了窦太后和长公主刘嫖的高度认可,梁王刘武是至孝之人,当然不会让母亲和姐姐难过。因此尽管羊胜和公孙诡对韩安国恨之入骨,想把他置于死地,但还是没办法得手!

刺杀大臣的事儿败露,梁王刘武的权势一落千丈,不久后就郁郁而终,韩安国改换门庭,通过田蚡的门路入仕,成为了汉武帝刘彻的大臣。当汉武帝刘彻对他嗤之以鼻,说他是田蚡的走狗时,韩安国也毫不客气,他说:“陛下是一代明世者,不过受制于脚下的羁绊而已,您只要做到阴阳调和自然能披荆斩棘!”接着韩安国为汉武帝分析当下的局势,让他和陈阿娇搞好关系,进而缓和于窦太后的矛盾,从而帮助汉武帝刘彻逐步摆脱了眼前的危机。

田蚡和窦婴相争,韩安国这个田蚡的人却意外的选择保持中立,汉武帝让群臣表态,他既不倒向田蚡,也不同情窦婴,而是选择支持汉武帝刘彻的选择。窦婴和田蚡倒台后,韩安国看出汉武帝培养嫡系的心思,于是选择主动后退,先是因为驾驶马车不慎摔伤了自己,而后主动退位让贤,给卫青等后起之秀打招呼,做后勤保障工作,开始一步步远离朝堂的权力中心,只求做个保境安民的偏将,汉武帝刘彻这样的君主,凡事都想做到极致,因此最大的危墙就是汉武帝本人,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韩安国是很清楚的,尤其是作为汉武帝身边的重臣,他看着汉武帝刘彻不断成长,强大到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这样的人做事,自己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于是韩安国选择离开“危墙之下”,这样做同时让位给年轻人,这样既保证了自己的平安,又赢得了退位让贤的美名,何乐而不为呢?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重点是要主动规避风险,首先要具备识别风险的能力,并主动去规避风险,很多人眼里的利益,背后是潜藏着巨大风险的,卫绾和韩安国都是个中高手!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吴王   公孙   做派   叛军   中尉   汉武帝   陛下   太后   太子   君子   事儿   皇帝   韩安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