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韶涵被恶意捏造"拉稀"辱骂事件 亟须舆论维权

张韶涵,这位曾经被誉为"天籁之声"的歌手近来却因一条不实消息而陷入舆论漩涡。3日下午,张韶涵方发布法律声明,哀叹其遭遇网络欺凌和人身攻击,不得不援引法律武器捍卫名誉。令人痛惜的是,这起舆论风波不过源于恶劣之徒无端捏造的流言蜚语。

艺人备受羞辱 人身攻击令人惋惜

视频加载中...

声明中透露,疑似有网民恶意捏造"张韶涵拉稀"等不实谣言在网上疯传。这对于张韶涵个人而言无疑是一次严重的人身攻击和羞辱,名誉遭受重创。

结合前期媒体报道,张韶涵其实是在患病情况下仍勉强完成演出。一直以来她都是个敬业负责的好艺人,为歌迷们带来优质演绎。如今却突然遭受如此污蔑,未免令人扼腕痛惜。

网暴加剧成舆论潮流 法治化维权刻不容缓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网络暴力和谣言泛滥的强烈不满和警惕。近年各式各样的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事件不绝于耳,演艺圈人肉几乎成为一股潮流,话语空间趋于恶化。

荼毒娱乐、衍生网暴根源于谣言蜚语。一旦大规模传播,明星们容易"一夜成名"却又"一夜落难",如同今次张韶涵的遭遇。他们首当其冲地成为了"吃力不讨好"群体的靶子,有些谣言更是导致部分明星抑郁或从业生涯中断。

作为公众人物,他们本就处于聚焦的中心,稍有闪失便可能遭受网络社交平台的群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靠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成为一种势所必然的选择。

寄希望于互联网治理 呼吁全民提升文明素养

针对这一舆论风波,我们应当虚心反思,互联网空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否还存在相当成分的不文明、反伦理的行径亟待规范?

互联网本是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当代人不应为之滥用监管制度的漏洞。而现实中,互联网世界确实存在理性失范、荒诞不堪的一面。如何重新将其引导回正轨,家长和社会各界都有责无旁贷。

互联网监管是当务之急。政府和主管部门亟须操盘互联网治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营造文明有序的网络生态。况且,我国互联网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严惩网上违法行为,构筑网络"法治防火墙",维护良好环境。

全民心智文明同样重要。群众应当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和操守,拒绝制造传播谣言、侮辱攻击别人。在张韶涵事件中,一些网民固守理性可喜可贺。我们更期待绝大多数网民都能主动提高文明素养,敬重明星们的人格尊严和劳动成果,构筑一个清朗向上的网络文化生态圈。

当前事态虽值得遗憾,但终归有一线曙光。让我们携手追求依法治网、遏制网暴,努力净化互联网空间的同时,也为艺人群体撑起一片干净明亮的天空。在这里,理性、文明和法理将永不缺席。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欢迎评论区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蜚语   舆论   痛惜   素养   谣言   名誉   网民   艺人   恶意   理性   事件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