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花巨资打造的北洋水师很差?不!从人到舰,它的强大你不懂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口号。在这场自强救亡的洋务运动中,北洋水师无疑是最重要的产物。它凝聚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军事力量,曾一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军力量。然而,这支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最终却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从巅峰直坠谷底,留下了一段令人扼腕的历史。那么,北洋水师真的如同后世评价那般"很差"吗?它的指挥官、水兵和军舰到底有多强大?北洋水师为何会从强大走向覆灭?让我们一一拨开迷雾,探寻这支海军的兴衰史。

北洋水师的人才济济

北洋水师自创建之初,便汇聚了中国最优秀的海军人才。其将领大多毕业于英美顶尖海军院校,接受过系统严格的军事训练。

提督丁汝昌,官拜一品,曾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他勇猛精明,临阵沉着,被誉为"东方纳尔逊"。1884年,丁汝昌率领北洋水师舰队赴朝鲜平定壬午兵变,立下赫赫战功。

林泰曾、刘步蟾等人则是清正二品高官。林泰曾曾在英国"马那杜"号铁甲舰任见习大副,表现出众,后担任北洋水师主力舰"镇远号"管带。刘步蟾亦曾在英国海军服役,后被委以"定远号"管带重任。两人在甲午战争中壮烈殉国,死而后已。

即便是普通水兵,也是经过层层严格挑选的清军精英。1882年,英国人琅威理参照英国海军制度,在烟台设立"水师屯船",招募并训练水师练勇。新招募的水兵需在"威远"、"康济"等练船上接受为期一年的海上实践,学习维护保养、海水作战、射击格斗等技能,并通过考试方能成为正式水兵。

这支由精英组成的北洋水师,其勇猛精神可见一斑。1886年,部分水兵在日本长崎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虽然人数和环境均处于劣势,但仍令日方付出5死30伤的惨重代价。这一事件被日方认为是"奇耻大辱"。

后来,不少北洋水师人才如萨镇冰等,更是成为民国重要军政人物,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脊梁。

北洋水师舰艇先进强大

北洋水师的主力舰艇堪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其中"远"字号舰只是冰山一角。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定远舰"。这艘巨舰耗资140万两白银,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舰身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最高航速达14.5节,属于当时一流水准。

定远舰的装甲防护力极为惊人。总装甲重量高达1461吨,其中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达14英寸(约35厘米),能够抵御大口径炮弹的直射。

而其火力同样强劲。定远舰装备有4门克虏伯305毫米大炮、2门57毫米机关炮、2门47毫米机关炮、8门37毫米转轮式机关炮,加之3具355毫米鱼雷发射管和2艘小型鱼雷艇,可谓武装到牙齿。

除定远舰外,"镇远号"同为北洋水师王牌主力舰。两舰排水量均达7335吨,主炮口径305毫米,在当时英国都被列为二等舰的水平。

北洋水师的其他舰只虽然规模较小,但同样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设计理念。以"扬威号"为例,其主炮射击角度的调整是通过蒸汽绞盘来完成,而非人力推动,体现了相当的技术水平。

此外,北洋水师还引进了德国先进的鱼雷技术。定远舰等主力舰均配备了鱼雷发射管,在当时可谓是水面舰队的"利器"。

1882年,北洋水师为平定朝鲜壬午兵变,曾出动威远号、超勇号、扬威号三舰赴朝作战。扬威号虽排名靠后,但其火力和机动性都有过充分体现。

1886年8月,北洋水师水兵在日本长崎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尽管人数和环境均处于劣势,但仍令日方付出5死30伤的惨重代价,可见当时水兵们的勇猛善战。

北洋水师的舰艇先进性和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其强大的火力、坚固的装甲、先进的设计理念,都展现了中国当时海军现代化的成就。

军港设防坚固周全

北洋水师的军港设防工事之坚固周全,当时实属世界一流水平。

旅顺军港是北洋水师的主要基地。1888年,清政府斥巨资在旅顺开始修建军港,历时8年,耗资达1200万两白银。

旅顺军港共建有17座炮台,布置了78门各型火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东北角的大炮台,由德国军火商克虏伯公司设计,安装有4门口径达28厘米的重型火炮。

这些火炮射程远达6000余米,射界笼罩整个旅顺湾,形成坚不可摧的火力网。当时的报纸盛赞这座炮台"为东亚第一要塞"。

除了传统的炮台外,旅顺军港还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地阱炮防御工事。地阱炮采用液压升降装置,可在地下掩体内装填,发射后迅速隐蔽,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旅顺军港成为北洋水师的最后根据地。丁汝昌率领主力舰队驻扎于此,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尽管北洋水师最终被迫放弃旅顺,但旅顺军港的防御工事之坚固,仍令日军咂舌不已。日军司令官伊东祐亨在日记中写道:"旅顺港之坚固,实非我想象所及。"

除旅顺外,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另建有一处军港基地。这里同样建有多座炮台,并设有海军指挥所、医院、船坞等配套设施。

1894年8月,北洋水师在威海卫与日军展开决战。尽管最终被迫撤离,但北洋水师官兵的英勇抵抗,令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日军司令官东乡平八郎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军在威海卫损失惨重,全因敌军防御工事之坚固所致。"可见当时威海卫军港的防御力量之强大。

北洋水师的军港设防体系堪称世界一流。其坚固的炮台阵地、先进的地阱炮工事,以及完备的配套设施,展现了当时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卓越成就。

甲午战争惨遭覆灭

北洋水师虽然实力强大,但在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却遭遇了惨重打击,最终全军覆没。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拉开了战争序幕。当时北洋水师的运输船"高升号"正在朝鲜海域运送军队和物资,遭到日军"浪速"号等舰艇的偷袭。高升号上的水兵用步枪还击,但终因实力悬殊而沉没,官兵殉难达871人。

8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北洋水师主力舰队在丁汝昌的指挥下,与日军舰队激战数小时。尽管北洋水师的"镇远"号重创了日军旗舰"松岛"号,但最终仍被迫撤退。

9月中旬,北洋水师退守威海卫军港。日军随后发动猛攻,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北洋水师的"镇远"号和"济远"号与日舰激战,但终因弹药告罄而被迫撤退。

2月初,北洋水师主力退守刘公岛。2月8日夜里,日军鱼雷艇突袭军港,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遭重创。为避免被日军俘获利用,北洋水师不得不用炸药将"定远"号炸沉。

在刘公岛战役中,北洋水师的"威远"号、"靖远"号等舰只也相继被击沉。2月17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残余官兵撤退,甲午战争宣告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北洋水师的主力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提督丁汝昌、管带林泰曾、刘步蟾等高级将领全部殉国。即便是后来被日军释放的"康济"号,也只是为了运送遗骸和被俘官兵回籍。

北洋水师的覆灭,标志着清朝海军现代化的彻底破产。旅顺、威海卫等军港基地相继失守,北洋水师的根据地尽失。这支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就此陨落,留下了一段令人扼腕的历史。

北洋水师覆灭之因

北洋水师虽然实力强大,但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原因错综复杂。

首先,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根本原因。当时的清王朝已经日渐衰微,缺乏有力的中央集权,加之贪污腐化严重,未能为北洋水师提供足够的资金和物资支持。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水师的军费拨款严重拖欠,舰队的补给和维修都受到了极大影响。有记载显示,北洋水师主力舰"镇远号"在黄海海战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弹药,不得不提前撤退。

其次,北洋水师虽然装备先进,但在实战经验和指挥体系上却存在明显短板。北洋水师建立时间较短,缺乏系统的作战训练,临阵经验不足。

在丰岛海战中,北洋水师的"高升号"运输舰就是因为缺乏警惕,而遭到日军舰队的突然袭击。而在黄海海战时,北洋水师主力舰队的分散指挥,也直接导致了战力的流失。

再者,北洋水师的装备虽然先进,但与日本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已大量购置了新式军舰和火炮,火力和机动性都占据优势。

例如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的"镇远号"虽然重创了日军旗舰"松岛号",但后者的装甲较厚,最终仍能继续作战。而北洋水师的主力舰"定远号"在刘公岛战役中,则是被日军鱼雷艇的突袭所重创。

最后,北洋水师的覆灭也与清政府的民族大义丧尽有关。当时的清王朝已经腐朽不堪,无力维护国家利益。北洋水师虽然英勇抗战,但最终还是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

这场惨败不仅标志着清朝海军现代化的破产,也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北洋水师的覆灭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北洋   水师   镇远   旅顺   炮台   洋务派   军港   水兵   日军   舰队   巨资   海军   强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