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志愿者讲解老师讲解科技的力量展览,我们一起听讲

昨天下午两点,我在国家博物馆科技的力量展览室入口处,看到了讲解员老师,她身着红色的工作服还有国家博物馆标识。

我期待地走过去,老师对我说一会儿可以一起听讲解。老师问我说:“你是特意在这里等着的吗[偷笑]?”“是呀,之前在官网看了讲解时间,我特别喜欢这个展览~” 我们就这样交流了一会儿,老师得知了我去年9月份也在这个展览室听讲解过一次。我对老师说了几个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展品文物。

还有其他几个参观的小伙伴,我们一起听老师讲解啦。科技的力量是国博的专题展览,长期展出。分为格物穷理、天工开物、西风东渐和走向复兴四个部分。

我国古代就很重视天文学的观测研究,下面这张照片里的是日食甲骨,是记录的商朝晚期的某一次的连续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这两种天文现象确实是会在半个月内连续发生,这和它们运行的黄道、赤纬等有关系,连续发生日月食是食季。

古代最初不十分了解日食月食,人们觉得它很神秘。常常觉得它们的出现会预示着一些事情的发生。不过人们一直追求客观真理,探索之心让我们进步发展。在古代人们观测到过太阳黑子,展览室的展示墙上有《汉书.五行志》的记录:河平元年,三月已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是说日出时,在太阳中央看到了太阳黑子。前段时间太阳黑子数量很多,我也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拍摄过。

下面这张照片展示的是错金干支仪,老师告诉我们,别看它个头小,其实在计时上有很大的作用。“大家会背天干地支吗?甲、乙、丙、丁、戊,后面是什么呢?”我们接着老师的话继续说到:“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可爱]”。这个我很熟悉,只是我发现我的大脑这台计算机数据提取似乎有点儿慢[捂脸]。“今年是乙辰龙年,甲子年是60年一轮回。它可以记录年月日,还可以精确到时刻。”老师对我们说。

下面这个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的简仪,有一个小伙伴看到这个问:“这个是出土的吗?”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个是还原的简仪模型,让我们能看到它的构造。它的原件在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天文台。它的十字结构和下面的圆孔与现在的天文望远镜用北极星对极轴很相似,都是定位观测星体。

简仪上面的星空投影是星座,有我们在夜空中能看到的星星。我好喜欢上面这个照片里的场景,好美。

讲到中国古代中医时,老师说到了李时珍,一看到他,我们就能想起本草纲目,和他擅长的望闻问切。因为老师接下来讲解的内容涉及到医学健康,我在头条没有相关资质,所以这里就不详细写啦。

看一看下面这个图,也是展示墙上的展品。老师问我们:“大家知道图中哪个是扁鹊吗?”其他小伙伴没有马上回答,我看了半天,只知道一定是图中第二行里。之后老师说第二行第一个是扁鹊,是被神化的形象。后面是排队看病的人。从图中可以看到扁鹊在给别人诊脉。

展览第二部分是天工开物。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纺织技术。

腰织机是把经线固定在支架上,使用时通过操作纬线和腰部腿部的协作完成纺织工作。

其中有一件展品是乘云绣绮,我们一开始还以为它上面的图案是画上去的,但是当听到老师说是绣出来的时候,我们好惊奇。

大家知道青铜器铸造吗?老师在这里给我们讲了陶范铸造。老师说,陶范分外范和内范两个部分,外范要有成品的外形图案:而内范是成品内中空的部分。两者之间有空隙,把溶化的金属倒入空隙,冷却成型后去掉陶范,这个过程是对陶范有破坏性的,也就是说每个陶范只能用来制作一次成品。

接下来老师讲解了钢铁冶炼技术,老师讲述到了铁中的含碳量如何影响金属铁的类别。铁中含碳量越高,硬度也会随之增加。老师还说氧化铁可以在高温下经一氧化碳还原成为单质铁。

下图中是陶瓷的创制演示图。我们来到展厅这里时,老师和我们说让我们一起坐在这里的长椅上吧,因为这里能一眼看到展示墙的内容[笑]。老师说:“陶和瓷器相比,瓷器的创制温度会更高,它们所含的一些元素会影响到它最终的颜色……”我们坐这里,老师在我们面前讲解。这很像是又回到了上学的时候,在教室里上课的感觉,好怀念[泣不成声]。

下图中这是彩绘瓷,分别是五彩花鸟纹盘和五彩凤仪亭图盘,它们是釉上彩。

下图中这是二千料海船,老师在这里讲到了郑和下西洋,展示了船体内部的构造,它内部不是完全的实体,而是分为了一个个空间,方面了维护和排水等等。

继续往前走时,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走神,思绪就像断线一样,老师见我总在其他小伙伴后面,就伸手把我带到前面我才猛然回过神[尬笑]。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也称黑火药,这个称呼和它们的 反应情况 有 关。下图中的标本分别是硝、硫和碳。大 家 看到化学反应方程式了吗?2KNO3+S+3C===K2S+N2+3CO2,是硝酸钾、硫和碳发生化学反应会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

这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23的展示模型,老师和我们讲述了蛟龙号的经历和成就。同时想到毛主席的那句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现在我们实现了这些。接着后面的诗句是:“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可上九天揽月,嫦娥五号2020年11月24日发射升空,经历23天的采集任务,2020年12月17日带着1731克月球土壤返回地球。下图中展示的是一小部分月球土壤。老师说,1978年时,美国赠送给我们中国一克月壤,科学家把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研究,包括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写出了11篇论文。另一部分在北京天文馆。

这时我说道:“我之前去北京天文馆看到过它。”下图中就是我去年在北京天文馆看到的这部分月壤。

下面的这张照片里展示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其中有一个很不一样,顶部有一个长长的装置,这是逃逸塔,是载人火箭不可缺少的。

从最初的甲骨文记录到空间站建设,这是漫长的发展、巨大的进步。神舟十七号乘组航天员也是在4月30号这天返回地球。2030年左右,我国会实行载人登月任务。老师说:“希望2030年我们还在这里,我给大家讲解。”

这次讲解结束后,有一个小伙伴还在向老师请教问题。然后老师问我说:“你去年9月听讲解那天也是星期二吗?”我迅速回忆了一下,那天是9月26日,确实也是星期二。

老师说的那句:“希望2030年我们还在这里,我给大家讲解。”这句话真的到了我内心深处。我希望2030年,我也依然和现在一样能经常来国家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扁鹊   天工   展览室   太阳黑子   老师   天文馆   月食   日食   展品   北京   志愿者   力量   国家博物馆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