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队2小时,到疯狂关店!中国最贵网红店,快被路边摊干懵了?


曾经红极一时的“早餐界爱马仕”桃园眷村,如今快不行了?


说起“桃园眷村”,那可不是普通的早餐店。


说它不普通,因为店铺一般开在LV、爱马仕等奢侈品店旁边,设计考究、装修精美,乍一看以为是咖啡馆。


说它普通,因为店里还是主打豆浆、油条等传统早点。


但价格自然是奢侈品的价位,一小碗豆浆12元,一根油条8元,一个烧饼28元。


即便如此,仍无法阻挡众多都市白领、文艺青年的热情,纷至沓来打卡拍照。



彼时,“桃园眷村”的成立,很快搅动了早餐业态,仅一年多的时间,从上海单店拓展到其他城市,巅峰时期多达40家。


然而近年来,“桃园眷村”频频传出公司负责人被限制高消、股权冻结等风险问题,旗下20家公司或注销或存在经营风险预警。


今年年初,在深圳万象天地门店关闭后,到3月份,“桃园眷村”在全国只剩下上海泰州路和成都太古汇两家店。



诞生于2014年的“桃园眷村”,很多人以为是一家来自台湾的品牌。


实际上,两位创始人是地道的上海人,一位做女装起家,一位是4A广告公司的设计总监。


他们最初秉持的理念是:“要用品牌来做一门生意,而不是用生意来形成一个品牌。”也就是说,品牌营销胜于一切。


好的营销,自然先要有一个好的门面。



在许多人脑海中,早餐店必然是烟气缭绕,来往的食客吆三喝四,处处都是市井的混乱和逼仄。


但“桃园眷村”却一改传统早餐店“不修边幅”即买即走的模式。


店内装饰精细打磨,用繁体字书写文化墙,添加具象的复古元素,加之宣传的古法制作、纯正口味,又首开先河做全时段开放,非常独具创意。


试想下,当深夜2点,身心俱疲的都市加班人,走进这样一个清新怀旧又契合“高贵”身份的餐厅,点一碗浓郁的豆浆,无疑是一天里最惬意的时刻。


况且这是开在LV、爱马仕隔壁的早餐店,一碗古法磨制的豆浆卖你12块钱,这还贵吗?



另外,“桃园眷村”这个名字起得也十分讨巧。


眷村是台湾早年安置逃离大陆的士兵和眷属们的聚集区,桃园市是眷村人口最多的地区。


“桃园眷村”,一听就是历经光阴的沉淀,具有特殊的味觉记忆和对家乡的眷恋情怀的好名字。


内地年轻人喜欢的是逼格,很多台胞慕名而来,品尝的是思乡情。


2014年,“桃园眷村”在魔都繁华商业圈开业,场面一度火爆。


上班的白领下班都不再去日料、火锅店了,纷纷相约来这家早餐店打卡,每到晚上店门口挤满蛇形排队的食客。


尤其是周末的黄金时段里,从拿号到落座,起码要等2个小时。一时间门庭若市,连出租车司机都知道这里是接客的爆点。



随着初期发展的强劲势头,2017年,君联资本、铭耀资产助力“桃园眷村”完成A轮融资。


资本加持下,“桃园眷村”开始了快速扩张,除“北上广”外,从南到北推广至10座省会城市及地区,并宣称未来3-5年在全国布局传统店80家、标准店500家。


2018年有公开数据显示:“桃园眷村”全年订单量超过110万,全年净收额约5200万,店均净收额创下了140万的惊人数据。


这一年,“桃园眷村”门店数量达到了40家。


“桃园眷村”迎来快速发展期,最好的时候一个单店能做到一天15次翻桌,远远高于同行业。



有不少媒体笑传,在“桃园眷村”吃的不是豆浆,是情怀,是故事啊!”


相比较其他餐饮店注重食品的口味和质量,“桃园眷村”更重视的是内容策划与传播。


“桃园眷村”巧用自媒体时代的消费逻辑,打造“时间、价值、环境”的理念,将情怀玩到极致,与此同时,自媒体反向助力品牌传播。


当年,比较出圈的营销就有:


端午节请人扮成屈原,风尘仆仆在排队买豆浆。七夕节推出表白碗,每个碗底都印上浪漫的情话,如“我愿为你,磨尽我的一生”,吸引小情侣们往店里跑。


这些营销活动自带传播属性,每次都能给店里带来火爆的话题、巨大的客流和源源不断的活力。



“桃园眷村”还请来两位作家为其造势,一篇推广软文阅读量高达686万,被朋友圈广泛转发,实现了30%+的转化率。


今天看来,也令许多营销人望尘莫及。


除了引流,“桃园眷村”想方设法尽可能延长消费者在店内的停留时长。


在快餐连锁店吃顿早饭花费20分钟,而在“桃园眷村”估计要花费一个半小时,一般而言,消费者停留的时间越长,消费价格越高,客户价值也就越大。


因此,极具风格的“桃园眷村”,纷纷开到了寸土寸金的高端商业广场。


“桃园眷村”一度进驻北京三里屯、成都太古里等知名购物中心,主打一个“高端”。



无论是别致的品牌定位、精致复古的装饰风格、巧妙的营销传播策略、高档商圈的定位选址、还是不菲的定价,“桃园眷村”在早餐业都令人耳目一新,真切的实现了早餐消费的升级。



然而当潮水退去,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2019年,昂首进军早餐业的“桃园眷村”开始走下坡路,门店骤减。


2020年4月,“桃园眷村”被曝在上海连关4家门店,而在此之前,北京、成都的“桃园眷村”早已传出闭店的消息。


官方对外宣称,部分门店进行闭店升级,新形象店铺会在不久后回归。



然而,市场没有等来回归。


到2021年1月,“桃园眷村”全国多地再次传出闭店消息,撤出重庆、武汉、南京、合肥、杭州等地,当时全国正常营业状态的门店还有24家,与巅峰40家相比已经腰斩。


情势急转直下,闭店潮从北到南,截止2024年3月,在中国的门店只剩上海泰州路和成都太古里2家。


人们不禁要问,曾经火爆全网的“桃园眷村”怎么了?


“桃园眷村”从诞生时就自带三高属性——高档商圈、高房租、高定价,这些都是自己亲手埋下的雷。


“桃园眷村”开店只选择昂贵商圈,如南丰城、太古里、大悦城、三里屯等豪华商圈,这些惯例是奢侈品牌如LV、爱马仕等的选址处。


热门商圈租金贵,门店模型成本高,运营成本大,势必要有高营业额支撑,因此定价也高,但是一顿早餐五六十块,大众消费者谁能负担得起。


消费降级之下,谁愿意为高昂的早餐买单?



为了扭转经营疲态,“桃园眷村”的时任CMO表示将调整发展战略,侧重打造“小而美”,“不健康的店铺咬牙关掉,新开的店铺要合理选址”。


并对整个商业模型进行升级,降低成本、高频刚需、物美价廉,试图在写字楼开迷你版的“桃园眷村”,逐步转成社区餐厅。


“桃园眷村”的下凡策略,如今看来毫无用处。


另外,“桃园眷村”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创新力不足,长远来看,消费者很难形成复购。


“桃园眷村”从开业主打豆浆、油条、饭团、豆花、烧饼等20多种早餐品类,新品开发节奏慢,即便在发展壮大的几年里,鲜有原创新品推出。


2019年才新增了素鹅、烤麸等小吃,以及牛肉面、小馄饨等主食类产品。


2023年官网唯一上新的产品是一款米酒,从侧面凸显了公司在产品开发层面的乏力。


商业的底层逻辑之一“消费者喜新念旧”, 随着品牌新鲜度下降,新品缺乏,消费吸引力下降,门店客流必然下滑。



另外因商业扩张太快,品控难以实现统一,很多食客吃过后评价“油条不是新炸的”“牛肉饭量小又超级贵”,各地甚至曝出勾兑豆浆、有工业香精等负面消息。


东西难吃,价格还贵,谁还会为情怀买单?扩张后无法保证品质,谁还为五六十块的早餐买单?


对于高价位,“桃园眷村”曾试图做出价格调整。


“桃园眷村”极其艰难地推出了19.9套餐,但跟麦当劳“8.8元早餐2件套”“9.9元早餐3件套”的亲民价格比,仍然不占据优势。


何况,套餐主要以外卖为主,租金成本、装修、维护成本极高的店铺依旧需要稳定的客流,才能实现最大的客单量。


在一系列失利后,各地日渐萧条的“桃园眷村”只能黯然关店。



有数据表明,我国人均早餐花费为10.3元,其中快捷和性价比是核心诉求,路边摊铺显然最为实惠,7成以下的路边摊消费者花费在8元以下。


但不可否认,早餐行业并非只能薄利多销,随着正规早餐店增多,“高价位”的“桃园眷村”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其豆浆油条的选品也满足“中国胃”。


关键在于,能否依托品牌效应迎来新的增利空间,通过服务体系升级、增加产品矩阵创新,从而提升消费者黏性。



纵观近些年的餐饮市场,频频冒出不少像“桃园眷村”这样精心打造品牌,抓住流量密码,一度获得过市场青睐的网红店。


比如较早进军内地的台湾蛋糕品牌“克里斯汀” 、咖啡烘焙品牌“85度C”,都曾爆火一时,然后却也因后劲不足,由盛转衰。


市场是包容开放的,也是残酷的,一旦商业创新不足,就会被后来者赶超。


餐饮行业可以讲故事、讲情怀,但餐饮的本质是口味和品质至上。


- END -


参考资料:

市界 《“早餐界爱马仕”快开不下去了,股权被冻结,门店只剩四家》

钛媒体APP《只剩4家门店,“早餐界爱马仕”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品牌网《“桃园眷村”品牌故事:号称早餐中的“爱马仕”》

B站《“桃园眷村”拔草~我想光明正大真情实感的说一句性价比堪忧啊!》


作者:江川

编辑:柳叶叨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桃园   成都   油条   豆浆   商圈   中国   情怀   早餐   路边   店铺   消费者   小时   疯狂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