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需要更多的关注

之前与手诊疗法的传承人(也就是前面探访民间中医的文章中提到的刘老师)一道去探访北中医某位博导,看看有无合作的可能。

这位博导一直认为,真中医疗法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商业化的推广和普及。

说回到新中国筹划建立中医院校的时候,那些纯手法的,理论体系不太成熟的中医大家,就没有被选入院校的筹办成员组,而很多带有一些地域特色或者不利于教学推广的中医疗法也就没有进入院校了。

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医疗法只能在民间进行传承了。

尤其是中间经过一些运动,诸如五运六气占卜八卦等几乎都失去传承了。

搞得现在很多东西还得跑去香港,台湾去学,因为这些地区没有中断。

而现阶段,指望再通过个体的传承,用古老的师徒传承模式,恐怕是很难把很多民间疗法发扬甚至传承下去的。

下面是个人的一些想法,不一定对,大家随便看看。



(一)出路


其实个人一直觉得,很多民间疗法虽然确实有临床疗效,但是毕竟那些行医者没有执医证,硬要去出诊和法律法规不符。

虽然整天有很多在民间行医的无证中医吐槽制度问题,我也觉得很多制度非常不合理。

但是和体制对抗基本没有好下场。

无证行医也总是提心吊胆。

虽然有一些民间中医可以用各种形式规避风险,但是仍是在钢丝上跳舞。

我和学校的这位博导都一致认为,在医保资金日渐紧张的时代背景下,中医是大有可为的,哪怕是无证的中医,也照样是可以给自己安全的用本身的技术赚到大钱的。

但是首先真的不要老是指望去和体制内科班出身的人抢处方权。

国家在这方面的审核太严格了,没有经过科班教育的很多民间中医靠自己的水平是拿不到证的。

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养生和康复。

这方面的资质审核是低很多的,没有执医证照样可以。

同样可以用自己的中医技术,同样可以治病救人。


甚至于,还可以合情合法的赚到更多的钱,还能拿到国家的补贴,而不是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国家有关部门来查。

医保是缺钱的。

凡是去和医保抢钱的生意都做不长久,凡是能给医保减轻压力的项目都会得到鼓励和支持。

刘老师的手诊手疗技术,真要跑去开诊所开处方,光是要拿那张确有专长证就能把人磨掉一层皮。而且说的不好听一点,就算历经千辛万苦真的得到体制认可了,估计在当前的医疗价格管控下,手疗的收费会被压制在几十元以内,到那时估计是没有人会愿意来搞什么手诊手疗的——很多医院的针灸推拿科都得各显神通来创收,因为主营业务被定死了价格,真的活不下去。

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各类健康中心和其他经络检测仪等结合在一起,运用手诊知识,来进行更好的辨证和诊断。

以按摩的形式来给人调理身体,而不是以处方治疗的形式来给人治病。

哪怕干的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场所,选择不同的宣传,就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你说你是家庭诊所,好的,请问你执医证在哪里?你相关的医疗环境资格认证过了没有?每天消毒没有?有没有专门的消毒员安全员?相关工作人员有没有经过专门的医疗安全培训?你在相关部门备案没有?接诊流程符合相关规定吗?有没有在相关资质的医院实习培训过?

一道道关卡,能把你折腾得七荤八素的。

还不如老老实实就开养生会所,开康复疗养馆。

或者就成立一个比较专业的健康中心。

和其他中医项目结合起来,做一些康复项目。

我个人觉得群内有几位前辈的项目其实是很理想的健康中心的组合项目,比如泡脚方,比如泡浴方。

口服方的审核太严了,想要把自制的中成药拿到合格的批号,所要付出的资金成本在现阶段的流程下几乎不是一个普通民间中医所能承担的。

但是泡脚方的审核就少很多。

而泡脚方组方得当,照样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泡浴方同样如此。

你硬要说自己的泡浴方是治病的,那么不好意思,你的确有专长证在哪里?

你开中药的处方权在哪里?

你做过相关的毒理药理实验吗?有相关实验室的安全性证明吗?

……


想起另一位博导说的,很多老中医,出于好心,自己制作了一些中成药卖给老患者,结果因为没有批号,性质就是卖假药,把自己送到监狱里去了。

所以老老实实的,凡是吃进嘴里的东西,自己没有执医证的,就认认真真去看国家卫健委发的《药食两用食品名录》,挑里面有一定作用的组合起来,当食品就好了,千万不要去宣传什么功效。

也千万不要售卖含有未在这个名录上面的中药成分的食品或者自制中成药,全都是违法行为。

真的被人一举报一个准,没准哪天真的就被抓进去了。

所以如果觉得自己有相关项目,可以往康养方向转型的民间中医,想要和体制内的相关专家合作或者咨询如何规避相关风险的,欢迎前来链接。


(二)院校


中医学子呢?

首先自己是有体制认可的

是可以考执医的

甚至说得夸张一点

相关资格认证就是给院校学子准备的

大家无论如何,先把证都考完。

而大家来到中医院校,或多或少,还是有情怀在里面的

肯定也还是希望自己能学到真本事的。

个人虽然不想上临床,但是也希望能帮助更多同学学到真东西——毕竟自己也有当患者的时候,肯定希望自己身边的同学多几个有真本事的。

同时院校教育本就是为整个国家战略和医疗体系负责,而不是为学生负责的。中医药大学培养的是去广大体制内医疗单位,尤其是各类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打工人,而不是要培养可以独立初诊的个体中医。

希望诸位同学一定要认清这一点,不要老是吐槽什么中医药大学学不到医术,中医药大学本就不负责医术,只负责培养你能顺利的成为医疗体系的一个后备军,说得悲伤一点,对于一个体系来说,你按部就班的当个标准件,不要犯大错就好了,本也没指望你成为什么格外优秀的核心。

想要成为优秀的真中医,肯定是得靠自己努力的。

努力一方面表现为自己去多读经典拜明师啥的,这方面各显神通,我没什么能帮到大家的;

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多用中医思维和中医技术去临床,去接触更多患者。也就是多练手。

我能想到的方案就是和民间中医合作。

用一种和“师带徒”相搭配的“徒带师”模式。

比如民间中医可能有不少的用药经验和诊断思路,但是没有证;

而院校内的中医学子理论掌握了一大堆,也有证,恰恰缺的就是经验。

与其花一大堆钱再去报一堆培训班听课,不如去民间中医的诊所出诊,在民间前辈的指导下尝试纯中医治病。

这个模式应该是可行的——有些民间前辈也联系我,愿意收徒,愿意教,甚至可以不收费。


只要这位中医学子愿意用心学,愿意来自己诊所这里坐诊,自己手把手教学,至多三年,一定能出师。

个人当然也希望能让民间中医的技术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不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也不希望发生,所以诊费如何分成,今后民间中医如何保障个人权益的相关事情,都值得再仔细思考。

北中医校内也有某些研究生,很早就在小鹿医馆等平台进行了相关认证,然后线上诊疗,和民间中医签订协议,首先双方都先确定一个分成的比例,民间中医会把自己的患者交由线上的中医学子来开处方。

同时民间中医会指导这个中医学子开方,然后患者如果觉得有效,中医学子就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交给民间中医;如果患者无效,甚至给出了差评,那么中医学子就会取消给这位民间中医的分成。

真正做到用疗效绑定。

而这个模式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如果中医学子学会了,也和那些患者群体都有接触了,以后就不再搭理这个民间中医了,这个民间中医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个人从来都是尊重每一方的利益诉求,看双方如何取得平衡。

个人见过花几十万去各种培训班试图学到真本事的中医学子,也见过感慨一身绝学无人可传的中医前辈。

非常希望自己能搭建一个平台解决这一个“教学两难”的问题。

也欢迎有相关想法的读者前来加个好友一起交流。

而结合上文章第一部分,建议民间中医往康养方向转型的相关探索,我觉得完全可以在转型中引入中医学子的力量。

做到“脑和手”“脑和口”的配合。

比如刘老师的手诊手疗技术,其实真的说来,还是靠家传的,从小一直练,外加有些易学的知识基础在上面,所以刘老师的水平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

但是个人觉得,如果刘老师是100分,能解决绝大多数的疾病,包括一些疑难杂症,自己作为普通中医学子,能达到60~80分,能解决常见的问题,能掌握相关的诊断方法,让自己能多一门简便高效的诊断技术,也就已经足够了——手诊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治疗痛症立竿见影,真要治疗慢性疾病也只好是“王道无近功”了。

每门技术都是一个工具,自己在面对不同场景的时候,适时选用合适的工具就好。

脑和手的配合,就是指,在治疗上,没有执医证的民间中医,可以负责经验的传授和思路的总结,具体操作交给有相关操作资格的中医学子;

脑和口的配合,就是指在对外宣传上,民间中医负责把关内容的准确度和深度,由中医学子去进行宣传。

我都和几位民间中医前辈开玩笑,你说大家无论年龄大小,是不是都喜欢看年轻的帅哥美女?

如果有北中医的漂亮小姐姐和帅气小哥哥来讲中医手诊,讲各种传统疗法,是不是比看着大叔大妈来讲要吸引人得多?

何况就算是大叔大妈,也是喜欢看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小帅哥的。

同时还有一个很现实的,一个民间中医去讲,身上没有任何专业加成,全靠自己一张嘴;

而一个北中医的博士上去讲,身上是自带体制加成的,自带专业光环的。

一个民间中医侃侃而谈,可能大家觉得是口嗨,看着就像是来忽悠,来卖货的;

一个漂亮的北中医研究生学姐去讲,可能大家就觉得是健康公益讲座了。

视觉效果完全不一样。

而且这年头个个都会说要关注私域流量,公域流量各种各样的,视频直播啥的很多人都想搞。

但是很多民间中医表示,看不懂,玩不来。

就算真去开直播,也没几个爱看的——那么多有意思的博主,谁来看民间中医讲中医啊。

我觉得中医学子哪怕学得不一定很深,但是起码在讲得接得上时代的地气,讲得让年轻人喜闻乐见方面,还是有自己的独到优势的。

个人观察了一下,其实现在来联系自己的民间中医,大多都是60后,70后。

而这一年龄段的人很快就要进入退休阶段了。

消费世代的转移是大势所趋。

80后90后里面当然还是有不少中医爱好者。

但是想要吸引到这些爱好者,单靠口碑宣传明显是不够的。

或者说在这一个可选方案太多的时代,靠原先的口口相传太慢了。

我能链接到这些民间前辈,都是靠着写文章+进入民间中医联盟群才认识的。

而我身边的普通患者呢?基本只有感慨好中医难找的。

如何把好中医宣传推广出去,这也同样是中医学子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中医   民间   博导   医保   学子   前辈   患者   体制   院校   更多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