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太大!神十六返回,航天员出舱后为何脸部浮肿,被抬着走?


2023年5月30日,神舟16号成功发射升空。

航天员桂海潮、景海鹏、朱阳祝开始了他们的太空之旅。

时间迅速流逝,五个月后的2023年7月中旬,神舟16号安全返回,降落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

人们带着鲜花,满怀激动之情迎接英雄的归来。

然而,正当这一幕展开时,发生的情况却让一些不太了解情况的观众感到担忧!


当舱门打开的瞬间,人群中的期待达到了顶点,尤其是对于我们的航天女英雄王亚平,除了期待,还有一丝担忧掺杂其中。

有人担心,由于女性和男性在身体素质上可能存在的先天差异,加上这次任务的艰巨性,王亚平是否能够顺利应对。

最终,经过183天的太空飞行,返回舱安全降落,王亚平的平安归来为大家带来了巨大的安慰和喜悦。

当三名宇航员一个接一个从返回舱被抬出,面部浮肿、身后的返回舱被烧得发黑,所有人的心都紧张起来。这些宇航员本是经过严格选拔,身体条件远超常人,尤其是唯一的女航天员王亚平也被抬出来,令人不禁担忧他们在太空是否遇到了什么严重困难,以至于落地后显得如此虚弱。


其实,航天员在太空任务后出现面部浮肿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因为微重力环境下体液分布发生变化。在这次任务中,虽然所有三名航天员都是男性,但通常女性航天员的浮肿程度更为明显。以王亚平为例,她在进入太空前本就相对瘦削,面部肌肉较少,从太空返回后,她的面部显著浮肿,好似体重增加了一般。这种现象虽引人关注,但完全在科学解释之内,不必过度担忧。

确实,从王亚平在太空执行任务期间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她的脸部明显出现了浮肿。这种现象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中,身体液体向上移动导致的,是宇航员在太空常见的生理反应之一。这种浮肿通常在返回地球后不久就会逐渐消退。

在太空的失重环境下,由于没有重力的影响,血液会均匀分布到身体的每个部位,导致上半身和头部血液增多,使脸部看起来浮肿,而下半身血液相对减少,腿部显得更细,这些变化在穿着厚重宇航服的照片中不易被察觉。但这是一种暂时现象,一旦返回地球,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血液分布将逐渐恢复正常,脸部的浮肿也会消退。

幸运的是,这些情况都是暂时性的,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宇航员们可以逐步恢复到正常的身体状态。


太空环境对身体的影响显著:在失重条件下,航天员肌肉使用减少甚至停止,导致肌肉萎缩,短期内可能损失10%-15%的肌肉质量,长期则可能损失高达50%。同时,骨密度也会受到影响,因为成骨细胞活动减缓而破骨活动持续,导致平均每月骨量下降1%-1.5%。因此,长时间停留在太空不仅会导致肌肉萎缩,还会引起骨质疏松,最终可能使航天员无法支撑自己的体重。


太空的温度极度依赖于是否受到太阳的直射,照射到的地方表面温度可高达150°C,未被照射的区域则极度寒冷,温度可低至零下100°C。然而,由于太空主要是真空环境,热传递效率极低,因此人体不会立即感受到极端的高温或低温。这也是航天员在执行舱外活动前,必须仔细检查航天服并确保无误,才能安全地使用安全绳进行活动的原因。

在太空中,由于水分管理的复杂性,洗澡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使用流水。过去,空间站尝试过封闭式淋浴间,但因为效果并不理想而被废弃,国际空间站也没有设置淋浴设施。因此,航天员通常使用加热的湿毛巾来清洁身体。对于洗头,他们则使用特制的洗发帽,戴上后通过揉搓清洁,用完后直接丢弃即可。这种方法既节约水资源,又能有效避免水分在空间站内漂浮的风险。

在太空中,除了面部可能出现浮肿,航天员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睡眠问题。你可能会好奇,航天员是否会在太空舱内随意飘动?实际上,这种情况是避免的。因为太空舱内布满了各种仪器和按钮,睡眠是无法控制的状态,如果任由航天员在睡眠时漂浮,他们可能无意中触碰到关键开关,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安全,航天员在睡觉时会使用特制的睡袋固定在某一位置,避免在无重力状态下随意移动。这种做法不仅保护了航天员自身的安全,也确保了空间站的运行安全。

在太空中,你做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是你是否能够活下来的关键。

看看这些英雄们都是怎么训练的:

航天工作对身体的要求极其严格,想要成为航天员,首先必须在身体条件上达到一般人难以承受的高标准。这包括通过严苛的体能测试和医学检查,确保能够承受长时间的太空飞行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挑战。

在火箭升空和返回舱降落过程中,航天员因离心力作用需承受远超过体重的多倍压力,因此离心训练成为关键一环。在专用离心训练设备中,航天员会经历高速旋转,承受超过8个G的重力,相比之下,游乐园中最剧烈的过山车只有两到三个G的重力。航天员在这种极端条件下还必须保持清醒,显示了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王亚平在回忆自己在太空中首次穿上舱外航天服时,曾有一刻感觉“自己可能无法离开舱门

王亚平在太空中首次尝试穿上舱外航天服时,心理压力和身体的麻木感使她迅速达到了精神的临界点。她不愿接受自己经过如此多努力仍可能失败的想法。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她度过了超过180天的太空生活。在那无分昼夜的黑暗中,太空仿佛一个巨大的深渊,长时间凝视让她感受到被其吞噬的恐惧。独自坐在太空舱内,王亚平首次深刻体验到离家千里的思念和痛苦,正如俗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欢迎回家!指令长,你好!亚萍姐,你好!

经过长达183天的太空任务,王亚平与队友们终于安全返回地球。当她一落地便看到女儿,情感的洪流让她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在太空中,孤立无援的王亚平只能依赖她的队友和坚强的内心支持。她与女儿紧紧拥抱的场景,深深感动了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


王亚平从太空归来,看到父母在出舱口等待,情绪难以自控;母亲眼睛肿胀,满含思念和担忧。难以想象这六个月,父母的心里有多煎熬。一天深夜,王亚平发现客厅灯光微弱,走近发现父亲独自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映着“宇航员”三个字,深刻体现了他们的关心与牵挂。

尽管王亚平在返回地球后接受了周密的康复训练,身体状态基本恢复,但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长期且深远的。表面上的症状如面部浮肿和行走困难只是一部分,更深层次的影响包括视力损害、骨密度下降和心血管系统受损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

正是得益于航天员们和航天工作人员的巨大努力与牺牲,我国在航天航空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有了这样的坚实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将继续取得更多佳绩,达到新的辉煌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航天员   宇航员   空间站   重力   脸部   面部   航天   太空   血液   牺牲   身体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