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伴我南疆行(15)

作者:余泽江

日记选(2024年3月26日)

建水县城,确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城。史称临安,亦名巴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周六里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阁高四丈,非常壮观。

1979年,我到建水140野战医院采访写作。那时,140野战医院是征用朱家花园,因此,我在朱家花园住过一段时间。也曾在建水古城游览过,对建水古城多少有些了解。

▲建水朝阳楼

建水古城古称临安,始建于唐代,距今约有1200多年历史。城内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筑50余座,堪称一座“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古城不大,主要是以临安路为中心的几条街道。城内最著名的是文庙和朱家花园,此外也有很多古老建筑

建水的标志性古建筑——朝阳楼,建于建水最为雄伟的城门——东门。朝阳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有“雄踞南疆八百里,堪称滇府第一楼”的美誉。除此之外,建水文庙、朱家花园、彝族土司府署、指林寺、学政考棚、临安府、翰林院、双龙桥、朱德故居等,都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景点。

我和老伴先在朝阳楼游览。这是建水人说的“小天安门” 。

▲临安故事

朝阳楼由四十八根巨大木柱和无数粗大的楹榫接成坚固的木构架,覆以三重檐歇山屋顶。《建水州志》证有"东楼凌汉"一景,谓:"东城楼,高百尺,干霄插天,下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际,旭日东升,晖光远映,遥望城楼,如黄鹤,如岳阳,南中大观。"春夏之间上千雨燕巢居檐下,呢喃之声不绝于耳,蔚为壮观。

朝阳楼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涂晫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雄镇东南"为清代云南著名的四大榜书之一,也是唯一幸存下来者,每字大近两米,结构笔力冠绝于世。城楼上木雕屏门,雕镂精巧,生动细腻,琦丽华贵城楼东侧为明饼临安卫声闻数里的大铜钟,唐三四千斤高二米余。

朝阳楼风吹雨打六百余年,经历了多次战乱的劫难大地震的考验,至今完好如初。有对联赞"栋字薄云霄雄踞南疆八百里,气势壮河岳,堪称滇府第一楼。"

沿着石板路(临安路),我们来到临安府。临安府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临安路为临安府,府治由通海移迁建水州(即今建水县),属云南布政使司。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增设迤南道(驻普洱城)辖四府;三十五年(1770),改建水州为建水县,建水仍为临安府治。光绪十一年,(1886),添设临安开广兵备道驻蒙自城,领三府军务,又改临安府隶之。 民国元年(1912)废临安府为临安县。

对于临安府,我在七八岁时就知其名。那时我父亲常买些古典唱本,其中《安安送米》、《蟒蛇记》讲的就是临安府的故事。

《安安送米》说的是安安7岁时,他母亲被姑妈挑拨,祖母不分青红皂白,逼着安安父亲写休书,将他母亲逐出门。他母亲无路可走,只得到离城18里外的尼姑奄栖身。每天,安安就将祖母给的到学校吃饭的米,抓一把放在土地龛里。凑了几个月,安安就将半口袋米送给母亲去。如此,从7岁送到16岁。

后来,安安考上了壮元,将母亲接到壮元府,并解除了祖母对母亲的误会。一家人破镜重圆,享受天伦之乐。书中有一句唱词:家住皇赐临安府。这个故事对我影响很深,临安府一直记于心。当然,《安安送米》中的临安府是建水还是杭州?我就没深入考究了。

▲翰林街

来到文庙,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孔庙,也是中国四大孔庙之一。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文庙内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碑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文庙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从庙前的广场到庙内的殿堂,每一处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邃感。尤其是文庙的主殿——大成殿,其雄伟的气势和精美的装饰令人印象深刻。文庙周围环境幽静,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庙内的布局错落有致,各种植物和花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宜人的游览环境。

听说朱德故居离文庙不远,我们顶着烈日,徒步来到一个小巷内。

位于建水红井街21号的这个四合小院,实际上是朱德在昆明陆军讲武堂的同学曾师仲的家。1913年,朱德任蔡锷麾下的少校营长,驻军建水,在这座小院中暂住了近两年的时间。

在建水的近两年中,朱德曾组织指挥剿匪、护路(保护滇越铁路)大小战斗10余次,保卫了建水、开远、蒙自一带百姓的安宁。如果说朱德从昆明讲武堂学到了当时最先进的军事理论,那么在建水的这段时间,便是他实践理论,积累军事经验的重要时期。

▲朱德元帅故居

走进朱德旧居,第一感觉便是十分安静。整个院内就我和好友两位游客,草木繁盛,环境清幽。穿过小院,走入展览馆内,迎面看到一面屏风,上面写着“敬爱的朱总司令,建水人民怀念您”几个大字。

我向朱老总塑像行军礼,他是我军开创者之一,红军之父、三军总司令、开国第一大元帅,是每个军人崇敬的神。

离开朱德故居,在小巷中迷失了方向,问了七八个人,终于找到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是清末光绪年间的富商大贾朱成章、朱成藻俩兄弟及子侄朱朝琛、朱朝瑛等两代人的心血。朱家花园见证了一个家族的通商传奇、荣辱兴衰,是一部民族和谐的史诗,一幅工业革命的画卷,一段百年通商的传奇,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其中。

▲朱家花园

出朱家花园,因太疲倦,我和老伴就坐在门外那棵大树下休息。

有几个比我年长的老头从朱家花园出来,也来大树脚歇息。他们议论着朱家花园的辉宏,谈论着朱家花园的变迁,好像很有感慨。

听口音,这几个人是四川人。只听一人说:“一点感觉都找不着了。当年我在这里住院。那个病房硬是找不到会头。”又一个说:“只有那戏台还有点记忆,其他的就一片空白。”

看来这几个老头是参加自卫反击作战的老兵。

我睁开微闭的双眼,看了看他们:“你们在140野战医院住过院?”

“住过呀,要不,我们还来寻找?你是140医院的?”

我说:“我是昆后前指的,就是23分部的,140野战医院属23分部管。你负过伤?”我问靠近我的那一个。

“是了,差点没命了。在打谷柳时负的伤,肠子都打漏出来,在战场被救下来,当天就转到这里来了。那时朱家花园就是140医院,我住二所外科。这房子套房子的,转了半天,就是记不清是住那间了。”

旁边一个说:“他命大得很,在老挝他就差点完完。”

我问:“你们到过老挝?”

那个说“他命大得很”的老兵说:“咋没到过?我们是五支队特务连的。1968年就开进老挝,负责踏勘警卫工作。有一天在勐赛,被美机轰炸,为保护专家,他在敌机捬冲时扑向专家,他背部被炸个窟窿,我们把他紧急送往纳莫139医院,139还有三个人给他输过血。”

靠近我的那人说:“给我输血的,我只记得一个人,她那名字有点特别,好像叫何鲁鲁?”我说:“何若鲁,女医生。”“对!对!何若鲁医生,那时大概二十四五岁。你是23分部的,咋知道何医生?”

我说:“我是139医院的,1978年10月份才从勐腊调过来。”

“哟,那我们都是援老抗美的战友了。何医生现在如何?”我对老兵说:“前几天,也就是11号,何若鲁医生还在昆明参加139战友聚会呢。”我打开手机,翻出何若鲁医生照片,几个人伸过头来,说:“老了,不太像。”我说:“你们见何医生的时候、她才20多岁,现在她都80多岁了,就是见面,未必你能认出她。”

那个被输血的说:“你说得对,五十多年了,那还认得?”

我把隆重纪念139野战医院成立60周年的照片翻给他们看,那被抢救的老兵问:“李德俊医生没参加?”我问:“你还认识李德俊?”他说:“在纳莫139一所抢救过来,伤情好转,我被转回国,在勐腊139医院三所外科住院,是李德俊医生给我做的手朮,麻醉医生姓孙。”我说:“孙永安医生。”老兵说:“对了,孙永安,一个很帅的帅哥。”我说:“可惜你说的这两个医生都去世了。”

▲在建水古城

那老兵听了,眼眶里泪花打着转转,显得十分难过:“我在三所住了半年,在李医生他们精心治疗下,1969年4月,九大召开时,我又回到老挝,后来三所去纳莫换一所,我还到纳莫看望过李德俊、孙永安医生。”

我说:“你从国内三所出院时,我才从新兵集训队分到三所。我们是7月份出国的。”那老兵说:“那你是新兵,我们几个都是1964年入伍的。你们在纳莫太辛苦了,也太危险了。你们那地方离筑路部队最近的也有10多公里,如果遭敌特袭击,救援部队都没得。从老西线进你们医院那四五公里便道,被大象和老挝群众的牛马踩得大坑大凹的,掉个人下去,头都见不了。可怜那些小女兵,还要参加推车背东西。”

我说:“你对我们还挺了解的。”

老兵接着说:“有一次,纳莫连续下了一个星期大雨,你们医院门前那条河涨大水,把你们困住了,生活车到了老西线岔路口,你们出不来,支队首长命令我们特务连抽了30人给你们运物资到河岸边,你们几个男的用竹排拴着游过来,才把东西搬过去。”

“对!对!有这件事。”我说:“真得好好谢谢你们呢。”

集合哨音吹响。那老兵对我说:“我们今晚还要到河口,明天到越南。”有几个老兵摧促:“快走,快走,上车了!”他们向我挥挥手:“再见!老兵!”我站起来,向远去的老兵们敬了个军礼:“再见!老兵!”可惜,我连他们姓名都来不及问啊。

别了老兵们,已是下午4点。我们早上是到客运站买了下午5点去开远的车票的,只得依依不舍离开了建水古城。

6点半,到开远南客运站。

开远的变化太大了,下了车,我是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跑摩托车的几个司机,来围着我们,问我们要去哪里?

去哪里呢?我最想去的是黄土坡。

我问:“你们知道黄土坡吗?我在那里住过3年。那里是我的老部队。”其中一个50来岁的说:“你说的是303部队吗?”我说:“对!”他说:“部队不在了,那座山也成公园了。”我问:“去那里坐几路公交车?”众摩托车车夫说:“这么晚了,那有什么公交车,即使有,也没去黄土坡的。”

我问知道303部队那个司机:“你送我们去,多少钱。”“你们两个人,20元吧。”


黄土坡,即原35403部队(老番号303)机关驻地。是我17年军旅生涯中最辉煌、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是我此生最难忘的地方。

摩托车司机载着我们通过一条条大街,爬了一个坡,进入凤凰山公园,当年部队营房的踪迹一点都没有了。司机穿进一小区,停在一栋卖瓷砖的商铺门前,对我说:“这是303部队机关办公大楼之地。”

我站在那里沉思良久,一点感觉都找不到了。我问老伴:“我们回昆明吧。”老伴说:“开远这个城市很漂亮,我们在这里住一晚上,你再找找感觉。”

我们让摩托车司机送我们到高铁站,他要我们加20元钱,我们不知有多远,同意了,谁知只转两个弯就到了开远南。

购买了明天11点返回昆明的高铁票,天已黑尽了。问工作人员:“有公交车进城吗?”答:“不知道。”那只有走路进城了,问清洁工:“进城有多远?”答10来公里。”

正好来了辆出租车,不管多少钱,坐上,朝城里去。

作者简介:

余泽江,蒙古族,作家,笔名:詹育。大专文化,中共党员,贵州省毕节市人。 1968年11月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卫生员、政治干事、指导员、师政治部战地新闻报道组长、昆明陆军学校政治教官。1985年4月转业地方,历任主任;局长、党组书记;秘书长。一生以爬格子为己任,著有长篇小说《三节草》《惜别凤颈桥》《贤妻似镜》《情已了》;纪实文学:《淬炼年华》《山路弯弯》《有故事的人生》等;编著《七星关区史志人物选》《密林一三九》《七星闪耀》等大型文献;成书有《泽江获奖作品选》《泽江散文集》等作品。2009年退休,现居住毕节市七星关区麻园社区。

编辑:方迎欣《白浪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建水   南疆   老挝   安安   临安   开远   文庙   军歌   朝阳   医生   花园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