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刘禹锡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恨别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越长大,越觉得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会常常觉得不快乐。

纵观历史,一帆风顺的人占少数,大部分青史留名的人,多是命运多舛,特别是文人,大多喜欢悲春伤秋,自叹自艾。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虽身在深渊,却心在桃源,即便经历风风雨雨,依然乐观向前。

与试图不顺的苏东坡一样,刘禹锡的人生,也是一贬再贬,经历无数的打击,依然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在开解自己的同时,也治愈了后世的我们。

刘禹锡画像

一朝成名,一夕被贬​

少年时期的刘禹锡是受上天眷顾的,二十出头的年纪,便连中三科,而且是一考就中,三十一岁的时候,就已经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入主东宫,成为太子校书,俨然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然而,因为参与“永贞改革”,触犯了一众权贵的利益,刘禹锡被连州刺史,这意味着自己要远离天子脚下。

连州之地,与苏东坡被贬的惠州,同在广东省,那里距离长安有着数千里,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还未到连州上任,又接到圣旨,任命他为朗州司马。大起大落并没有让他意志消沉,反而触发了他的文学才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悲秋之祖宋玉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后,秋天已然变成悲伤的代名词,即便是在歌舞升平的大唐,一提到秋,诗人也常感到伤感。而刘禹锡的这首《秋词》,无疑开创了另一个赏秋的视角。

在诗人眼里,秋天比春天有过之而无不及,晴朗的天空下,白云一片,白鹤起飞,如此良辰美景,让人心情大好,诗意盎然。

连续打击,依然乐观

苏东坡的人生,虽常与贬谪相关,却总还算是波浪式的前进,而刘禹锡就更惨了,几乎就是贬,再贬,还是贬。

圣人之心,总是难测。在刘禹锡被贬数年,到了四十四岁的时候,接到了圣旨,回长安待命。

本以为会结束贬谪的职业生涯,没想到因为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朝中权贵们觉得这首诗是在讽刺他们阿谀奉承,才得到本应属于刘禹锡的一切。

这一次他是真的被贬到连州了。六年后,再一次被调任夔州(四川奉节)刺史。

如今的四川奉节,是网红城市,旅游胜地之一,然而在古代,却是交通不便,很多人是不愿意去的,就连李白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到了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的人生,也是越发的艰难。然而他的人生态度,依然积极乐观,不仅花时间提升自己的文笔,也认真观察当地的民风民情,广为人知的《竹枝词》便是在这个时候写下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的诗里,大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首《竹枝词》便是如此,三言两语便把少女的心思跃然纸上,“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晴雨不定的天气里,说它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东边又还出着太阳。是晴是雨,真令人难以捉摸。


不惧艰难,砥砺前行

据史书记载,在后来的824—826年里,刘禹锡又经历了几次调任,其中一次调任便是到和州(和县)当刺史。

对于这位被贬的曾经的太子校书,和州知县常常故意刁难,曾强迫他三次搬家,从刚开始的三室一厅,到最后的一个单间,一次比一次小,刘禹锡罕见的生气了,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有时候我们不快乐,是因为习惯于内耗,心里生闷气,但为了让自己好过些,该表达还是要表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整整八十一个字,没有一字是多余的,首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比兴手法引出陋室,便足以封神。刘禹锡眼中的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这样的房子,又“何陋之有”?

纵使被小人百般刁难,诗人也不怨天尤人,反而化气愤为力量,用诗句鼓励自己: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自刘禹锡《浪淘沙》

上天虽不再眷顾于他,但他依然相信自己能够摆脱命运的桎梏,超越过去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人生不就是这样,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纵使前面沟壑万重,为了明天会更好,依然要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才有可能成为胜利者。

​自我开解,劝慰朋友

公元826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他遇见了一位非常重要的朋友,这位朋友和他一样,有过被贬的经历,同样当过司马,也有着满腹经纶,这个朋友就是大诗人白居易。

“同是天涯沦落人”,时运不济的两人一见如故,白居易以诗相赠,刘禹锡也回赠了一首诗,聊表情谊,也就是流传至今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人的一生中能有多少个二十三年,更何况是包含着青春岁月的二十三年?

这二十三年里,回首望去,多的是艰难曲折,泥泞坎坷,可是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过去的心酸岁月里,而是告诉自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又何必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向前看,一切都还来得及。

诗人与自己达成和解的同时,也在劝慰朋友,用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当下的困境。

两年后,刘禹锡已经57岁了,终于又一次回到长安。故地重游,心性不改的他,再次写了一首关于玄都观的诗,毫无疑问,这一次他又又又又要被调任了。

这一次,可能朝廷也是考虑到他年纪有些大了,只是派他去当苏州刺史,比连州,夔州要好多了。

步入老年生活,意味着与死亡越来越近,进入花甲之年,行动不便,老眼昏花,难免会有些不顺心的时候。同刘禹锡年龄相仿的白居易,就常常找刘禹锡倾诉内心的惶恐。

这时候,稍大一岁的老刘,告诉他: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年纪大了,身体上会有非常明显的衰老特征,头发稀疏,眼力不行,而且容易生病。但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看过的人多了,也是有优点的。

最后一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更是点睛之笔,不但意境唯美,更富含哲理,年老之人,可不就像太阳虽然即将落下,但晚霞依旧能照满整个天空。

所以呢,凡事要往好处想,人虽然年老,但依然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面对苦难重重的人生,悲观者往往正确,而乐观者永远前行。

刘禹锡的一生,是仕途不顺的一生,也是不断自我开解,快乐出发的一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处于逆境之中时,不妨读一读刘禹锡的诗文,从中获得力量,收获快乐,然后重新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连州   莫道   奉节   司马   人生   长安   刺史   诗人   乐观   朋友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