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遗产”有多强大?后代吃了1000年,第29代孙比李嘉诚还富

前言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之上,历朝历代的贪官都不在少数,随便一个人都能说起几个名字。但要说起两袖清风的“清官”,那包拯一定是所有人心中的最佳人选。

无论是相关的电视剧还是真实的历史故事,都将“包青天”的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以“清廉”著称的包拯,不仅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也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一个两袖清风的好官,却也给后代子孙留了一笔“巨额遗产”,带来的作用令人瞠目结舌,其第29代子孙甚至比李嘉诚还要富裕。

难道包拯的清廉名不副实吗?

包拯的升迁之路

包拯出身于官宦家庭,所以从小他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他在爱民如子之前,也有一个优点,就是对父母十分孝顺。

1027年包拯考中进士之后,就开始了他漫长的为官生涯。

但当时包拯的父母已经年迈,他便上书请求在家乡附近任职。眼看着父母的身体越来越差,包拯干脆辞官回乡,终日陪伴在父母身边。

直到父母去世后,包拯才被重新启用,奉命担任安徽天长的知县,他为官期间一身廉洁,为人民造福。

当时,端砚作为当地著名的文房四宝,除上贡给国家的之外,还必须满足一些贪得无厌的官宦所需。

在包拯为官开始,一直到任期结束,都未曾有一个价值高昂的砚台,这一点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所发现的包拯墓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因为在地方上的卓越表现,包拯于三年任期满之后被调回京城当官。

1043年,河南地区因遭受天灾民不聊生,当时担任监察御史的的包拯亲自前往陈州查访,解决当地的赈灾粮食发放问题。

包拯为了人民,还在后来支持变革了大宋对盐的经营制度。

当时的官盐买卖漏洞严重,所以造成了大量的官府贪污,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时任户部副使的包拯于庆历八年前往陕西地区,和当地的盐官一同重新制定盐法,保证公平。

从此期间不断变化的官制就可以很清楚解读出朝廷对包拯的器重程度,而他曾经担任过的官职,还远不止这些。

除了运转使和三司使等涉及钱财的官职之外,包拯还曾担任过宋朝专门负责监察言事的台谏官,监察御史,知谏院和御史中丞等等。

总而言之,他所担任的官职,前期主要管理经济,后期则转向中央对官员任职的监督上来,其铁面无私的行事作风也让宋朝的官僚体系一度保持廉洁,而如此重要的官职,究竟留给了后代什么“巨额财富”呢?

“财富”的真正奥妙之所在

所谓巨额财富,并非是布帛钱粮,而是包拯为官期间所领悟和践行到的精神,在后续的家族发展之中,逐渐演变为指导族人处世的家训和家风。

早年包拯在端州任职时,曾用一首诗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大致意思是说,清心是治身之根本,直道乃是为人处世之要诀,强调做人应当成为国之栋梁和精钢,为官就要当好官。

《宋史》之中也曾记载包拯是“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孝肃”著称的家风也就成了后续包家一直传扬的精神。

为了让这种精神成为包家立足之根本,他曾在家训之中明确强调,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尽皆逐出家门,死后也不不能入祖坟。

在如此家训的严格要求之下,包家后代为官者无不清廉从政,为民者也都勤俭自律,品行端正,代代传承,这笔巨额的精神财产,一直沿用到了千年之后,保证的第二十九代孙,包玉刚身上。

家风的再次沿用和践行

1918年包玉刚出生于浙江省的钟包村,乃是包拯千年之后的后代,他于1926年进入实业家所创办的叶氏中兴学校就读,1931年前往湖北汉口开始做鞋帽生意,坚持勤俭家风,包玉刚在做生意的同时上夜校学习了英语。

凭借其才华,包玉刚于1938年进入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因为表现突出,得到了中国工矿业银行最大的股东看中,后来担任了中国工矿银行副理。

1944年他便成为了重庆分行经理,1945年日本投降,包玉刚接手了原来由日本建立在上海的正金银行,5年之后举家迁往香港地区。

1962年,包玉刚开始了自己的“船王”征程,在订购了一些船只之后,就联合当地的汇丰银行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合作,载重总量达到了1300万吨,总价值超过四亿美元,1979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航运集团,此时的包玉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从这时候开始,包玉刚的身家已经成长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程度,但在金钱笼罩的世界里,他依然铭记家训,深知包家男儿应当为国出力,所以在获得成功之后,包玉刚很快前来帮助新中国的建设。

1980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和发展产业。

这时作为包拯第二十九代子孙的包玉刚站了出来,他不仅和北京当地政府谈妥并签订了造船合同,还对上海交大无偿捐赠了一所图书馆。

从其行为来看,能靠一己之力承担起国家船舶制造这样的重工业,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包玉刚雄厚的财力。

根据他自己所说,作为“青天包拯”的后代,他爱国爱港爱民,在国家发展,教育改革,甚至香港的顺利回归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社会上出现了以其父命名的图书馆和众多游泳馆,以及奖学金和赈灾款。

早在包拯亡故前,就曾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要“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从现在其子孙的表现来看,已经很好的践行了包拯家训,后续在教育领域的高校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一大笔投资。

包拯身为大宋的清官,曾在多地担任不同职位,自身的俸禄自然不低,退一步讲,俸禄算是廉明为官的保障,或许像包拯这样的清官不少,但能做到像他这样将家训作为财富留给子孙受用千年的却很少。

包家子孙均是忠良之后,将这些“遗产”投资运用在了国家的建设方面,让包拯的恩惠直至现代依然为国为民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后代   家风   家训   清官   清廉   御史   官职   子孙   巨额   遗产   强大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