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龙头,净利润第一,背靠中国航天,顺丰深度合作商!

最近这段时间,在深圳的上空出现了许多由无人机组成的美团外卖配送员,如果你点了一份肯德基的外卖,最快15分钟便能通过无人机“降落”到手上。

除了美团,京东和顺丰也已在快递领域实现了无人机投送,为山区农村的村民运送应季农产品和快递。

但是,无人机只有在空中保持既快又稳的运动状态,才能使货物的安全无损的送达,而实现这个效果的关键就在于无人机的飞控系统。

保持无人机平稳运行的飞控系统是怎样构成的呢?

飞控系统在整个无人机当中相当于人的“大脑”,主要用于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控制和导航,成本约占整机成本的20%-30%。

飞控系统主要由机载传感器IMU、GPS系统、动作执行装置三大部分组成,中高端的飞控系统还会有单独的电源管理模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

其中机载传感器IMU为核心部件,通常由陀螺仪、加速度计和地磁传感器构成,其中陀螺仪和加速计用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角度和位置,像目前应用最多的三轴陀螺仪就能控制无人机在前后、左右及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目前机载传感器的主要厂商有陕西航晶、航天惯性、开拓精密等。

GPS系统的作用是定位,GPS定位成功之后会将数据传出给主控器和IMU,让飞控知道目的地及返航点的位置,然后再由飞控控制无人机向位置出发或者是进行返航,目前做导航定位板卡的厂商有合众思壮、华测导航等。

动作执行装置主要起传达指令的作用,使无人机完成相应动作并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飞行状态。

目前飞控系统市场规模是怎样的,又有哪些企业值得关注?

据测算,2023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达319.7亿美元,预计2023-2030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6.4%,其中飞控系统市场规模约为4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30亿美元。

国内的飞控市场大体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类。

目前军用无人机飞控系统主要由航空618所、航天电子等企业负责研制生产,目前市场规模约为35.96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0亿元以上。

相比于军用无人机飞控系统,民用无人机飞控系统市场较小,目前市场规模约为20亿元,但由于“低空经济”的发展,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年增长速度预计将超过15%。

民用无人机飞控企业主要包括大疆、极飞科技、极翼科技、易瓦特等,基本以非上市公司居多。

其中出货量较大的大疆主要应用在影像消费领域,极飞和极翼主要用在农业领域,其中大疆在影像消费领域能达到80%以上的市占率,极飞在农业领域能占到20%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在已上市的飞控系统企业中,航天电子、航天彩虹、晨曦航空、纵横股份和观典防务比较有代表性,像航天彩虹的飞控系统在军用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航天电子具有研发、制造飞控电子、飞控作动系统全价值链产品的能力,是我国军民用飞机主飞控系统、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主要供应商。

2023年,航天电子实现187.2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7.16%,净利润实现5.25亿,同比下降14.35%,但净利润在航天装备行业仍居第一。

分产品来看,公司的主营业务航天产品的营收还是较为稳健的,2023年实现营收143.49亿元,同比增长15.46%,占到总利润的87.09%。

2023年公司净利润的下降主要受下属子公司航天电工的电线电缆业绩下滑拖累,营收只有42.30亿,同比下降12.86%。

而在今年,航天电子拟公开挂牌转让航天电工的51%股权,这次剥离会让航天电子的业务更加集中在航天产品的领域,业绩表现也将趋于稳健。

在军用无人机领域,航天电子下属子公司航天飞鸿的多个型号无人系统成功中标,并填补了复合翼领域型号装备空白,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战役、战术级无人装备领域的领军地位。

同时在最近热度较高的低空经济领域,航天电子也正加紧布局,公司已于顺丰蜂鸟合资成立企业,研发生产物流无人机,且实现eVTOL整机的干-支-末全谱系覆盖,同时开展飞行管控、驾驶员培训等业务。

飞控系统未来的技术方向是什么?

目前看,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颇多,比如众多的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会成为障碍物,局部多变的气象条件和恶劣的电磁环境会对飞控系统的精度造成极大影响。

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突破口在于机载传感器,其核心在于高性能飞控芯片,以提升高敏度的态势感知和空中避障技术。

目前我国的飞控芯片还是高度依赖国外进口,以英特尔、高通、意法半导体等公司为主,其中大部分市场被意法半导体占据,其次是Atmel,在国内出货量一度达到10万以上。

为什么我国的飞控芯片迟迟未能实现完全的国产替代呢?

一是我国缺乏高端零部件的生产。像接口转换器、小功率电源芯片等部分芯片已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但是在主控芯片和传感器方面,还是像InvenSense、MicroPilotu等日美厂商能满足低能耗、高灵敏度和微型化的需求。

二是成本高昂。无人机需要依靠控制软件进行自主飞行,部分现有无人机控制软件没有对应国产芯片的驱动,需要进行再开发驱动、替换文件等操作,这样就会造成时间成本极大。

同时,国外大厂一般都有成熟的设计和研发能力,也有一些通用的或者近似的芯片架构,像高通的无人机芯片具有和智能手机相同的处理器,在摊薄成本上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目前国外的飞控芯片已经出现的断供的风险,国内有一些公司已经投身于飞控芯片的研发,比如瑞芯微、联芯等。

在大疆的大疆精灵Phantom 4中,就采用了联芯的LC 1860,这颗芯片也被应用在了零度智控的第一代无人机上。此外,瑞芯微也有基于RK3288的无人机产品在国内展示并试飞。

总结一下,目前以航天电子、航天彩虹为代表军用领域的飞控系统发展已较为成熟,但民用领域市场较为分散且上市企业较少,主要有影像消费领域的大疆、农业植保领域的极飞、极翼等。

除此之外,飞控国产替代方向也值得我们关注,像瑞芯微和联芯,相信低空经济的发展会给国内的飞控芯片生产带来动力。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注小象说财,立即领取最有价值的《成长20:2024年最具有成长潜力的20家公司》投资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低空   陀螺仪   无人机   净利润   传感器   航天   龙头   深度   芯片   中国航天   成本   领域   经济   系统   电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