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支付的人注意!“我扫你”和“你扫我”区别很大,可别搞错

现如今,微信支付已经成了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支付手段。

不管是去菜市场,还是去路边摊购买小吃,都不再使用现金。

然而,很多人都会在付款的时候,询问商家是“我扫你还是你扫我”?

表面上这两种付款方式都能快速完成支付,其中却隐藏着一些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进入骗局,可千万别搞错了。

那么,到底哪两种操作更安全呢?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现在很多地方的超市都会配备扫码枪,只需出示付款码,就能把钱付过去。

这就是典型的商户扫码,有人认为,这种支付方式不太安全。

因为商家扫码是提前设置好金额,不需要我们输入任何密码,就可以完成交易。

所以很多人担心,这样会不会导致手机钱包被恶意盗刷,让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有机可乘。

百姓有这样的顾虑是正常的,毕竟现在的互联网飞速发展,诈骗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高明”。

很多时候都是在无意间发生,甚至被骗了都不知道,普通人防不胜防。

不过商家扫码还是比较安全的,至于有人说二维码可能会泄露,其实不必焦虑。

首先,微信支付码是动态的,每隔一段时间会更换一次,每次打开也会更换一次。

并且在完成一次支付后,二维码就会失效,下次支付需要重新打开刷新。

为了防止有流氓软件抓取屏幕付款码信息,一般的移动支付软件都会设有防截屏技术。

在打开付款码的时候,手机不能录屏、截屏,支付码泄露风险降到最低。

当然也不排除有拍照盗取二维码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实在太低。

就算有人偷拍了二维码,若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完成支付,二维码就会刷新。

还有人表示,商家扫码是一种危险行为,一旦被黑客破解,可能导致倾家荡产。

虽然微信的免密支付很方便,但是有1000元的单笔交易限制。

也就是说,就算支付码被黑客拿到,最多转走1000元。

由于交易双方信息对平台来说是透明的,这些钱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追回来。

总而言之,现在的移动支付软件的防盗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看似不安全的付款码,其实隐藏着许多学问,不然大家没人敢用移动支付。

相比之下,“我扫你”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这一点很多人都不了解。

2017年5月31日,法制日报刊登了几篇关于移动支付诈骗的文章。

贾女士是北京人,他趁假期到唐山玩,回家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在路边拦了辆车去高铁站。

没多久,贾女士就到了,车费一共45元。

由于现金找不开,贾女士只好用手机付款,当时她没想太多,就使用微信的扫码功能把钱付了。

付完了钱两人打算下车,却被出租快车的司机叫住,声称自己没收到钱款。

明明已经弹出了付款界面,钱也是显示到账了的,为什么司机会收不到钱呢?

这时候,贾女士向司机展示了付款记录,上面清清楚楚的显示45元。

可是司机也把自己手机拿出来,翻了翻自己的收款记录,并没有那笔交易。

正当两人纠缠不清的时候,贾女士发现司机的微信钱包账户和自己刚才付款的界面不一样。

经过自己对比,发现确实是两个账户,司机问贾女士是从哪里扫的二维码。

贾女士说是在副驾驶扫的,司机表示自己的二维码在中控台上摆着,副驾驶那个不是收款码。

据司机表述,他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时候贴上去的,扫码发现确实是收款码,但不知道是谁的账户。

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贾女士的朋友坐在后排,也发现了一个陌生的二维码。

再问司机,他也是一脸无辜的表情。

最终,贾女士只好自认倒霉,又给司机转了45元车费。

回去之后,贾女士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一个贴在副驾驶的收款二维码,他自己竟然不知道?

或许这个司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也许这个二维码就是他自己的另一个账户。

于是贾女士选择投诉那个司机,可是一眨眼半年过去,投诉进度一点没有推进。

好在这次损失的金额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没有继续追究下去。

从那以后,贾女士就长了个心眼,付款的时候要跟商家核对好信息在转账。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北京市昌平区的王先生,曾在网上爆料自己被扫码支付诈骗的经历。

王先生是个上班族,一天下班早,他就想到附近超市逛逛。

见路边有共享单车,他打开手软件扫码,心想着骑车能快一点。

可没想到的是,那个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很奇怪。

正常的共享单车扫完码,会先给开锁,等骑行完毕锁车的时候才会扣款。

然而王先生扫完二维码,手机接连弹出好几个陌生界面,需要填写身份信息。

王先生天真的认为,这是自己太长时间没有骑车导致的,就一步步跟着上面的提示进行操作。

不一会,他收到两条手机银行余额变动的短信,自己银行卡被盗刷99元。

这让王先生感到无比郁闷,还以为是自己操作出现失误,一下付了这么多钱。

等到他再次扫描二维码,弹出的还是一样的界面,王先生一拍脑门,意识到自己上当。

其实骗子的手法非常拙劣,搭建的网站虽然是高仿品,但是流程设计很反常。

稍微有点防骗意识的,都不会上这种当。

这一对比就知道,我们扫商家的二维码存在风险,其中被说的最多的,就是二维码掉包事件。

2020年,广州增城辖区派出所接到报案,声称自己的钱被陌生人收走。

报警的人姓范,他是开肉档的,在顾客付完钱之后,他总是听不到收款提醒。

一开始,范先生觉得自己网络差,过一会就会好。

可一直等到中午,菜市场都没什么人了,范先生还是没收到钱款。

而他的网络也是满格信号,这让他觉得有些不对劲,经过一番研究发现,原来是自己的收款码出了问题。

在肉档的门口,范先生放置了两个收款码,一个是支付宝,另一个是微信,方便客人结账。

可是从5月25号早上开始,微信钱包再也没有进账,但他明明看到客户付了钱。

警方很快赶到现场,经过调查监控发现,在5月24日晚上,范先生的肉档门口来了一个行踪诡秘的人。

他见四处无人,从口袋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收款二维码,替换掉了范先生账户。

这样一来,客户付的款全到那个陌生人账户,这样的作案手段实在是让人诧异。

好在菜市场监控范围大,经过一番搜寻,很快找到嫌疑人的住处。

6月1日上午,民警出动小队,掉包二维码的嫌疑人李某捉拿归案。

在警方的不断盘问下,她也交出实情,表示自己不是一次作案。

这种事情到处都有,扬子晚报11月19日还报道了相关新闻,也是二维码被掉包。

民警表示,这种被掉包二维码的,一般都是小摊小贩,或是做餐饮的。

他们的二维码往往放置在公共区域,容易被掉包,而且很难做到及时发现。

现在很多商家为了安全,已经不把二维码在外面,都是用塑封放在柜台上展示。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比较难办,相信这几年大家也听说过,就是二维码诈骗案。

2023年4月,黑龙江齐齐哈尔公安局出动,端掉了一个“帮推电诈”的犯罪团伙。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专门驻扎在县城集市或菜市场等地。

这些地方人流量大,并且老年人居多,他们的防诈骗意识很弱。

一般都会搞活动,比如扫码领鸡蛋,扫码领取布偶娃娃等,每天都有人来扫码。

殊不知,这些二维码携带木马病毒,只要扫码都会在手机下载病毒文件。

而机主的身份信息,通讯录联系人,甚至是短信记录都会被黑客窃取。

虽然他们无法做到远程操作手机直接进行转账,但是却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为他们通讯录的亲戚朋友制定完美的诈骗陷阱。

有很多新闻媒体已经揭露了这种诈骗手段,有的人在扫码领完礼品不到两星期,亲戚就被骗了。

这里奉劝大家,手机支付软件不要绑定大额银行卡,避免自己的钱被盗刷。

对那些不怎么使用微信支付的人来说,还要注意免密支付有没有签约的扣款服务。

付款的时候尽量让商家扫码,这样也能避免转错账,减少木马病毒的风险。

移动支付本身是一个便利的技术,但在使用中也要小心谨慎,提高防骗意识。


来源:百度求知白科

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小编,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都会   菜市场   账户   司机   很大   女士   区别   商家   发现   手机   信息   二维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