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的两个书童,或许才是整个空城计的关键

前言

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多带有传奇的色彩,流传至今的故事有很多也加入了笔者的描写,甚至是编造出来加深人物形象的。《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三国时期的人物进行描写,为后世树立了一定的形象。

其中“诸葛孔明”的精明描写得惟妙惟肖,关于他的“空城计”更让人看得津津乐道。再加上另一个风云人物司马懿,这两个精明人物相碰撞更让这场“空城计”有看头。

不仅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主人公,似乎诸葛亮身后的两个书童也有说法,那就让我们看看这场“空城计”在罗贯中笔下是怎样的吧。

一、诸葛亮的“空城计”

关于诸葛亮的“空城计”出现在北伐时期,还是马谡将街亭丢了的时候。街亭一丢,蜀汉的危机就要来了。司马懿大军压境,诸葛亮这不仅岌岌可危,甚至缺兵少将。

但这时诸葛亮却镇定自若,并且还大开城门。诸葛亮在高处抚着琴,左右各一个书童,一个抱着剑,一个拿着摇扇,似乎不紧不慢也并没有将司马懿当回事。

而后大开的城门竟还有众多老者打扫街道,没有紧张之感不说,竟还有些许的惬意。

有违常态之景,司马懿自然也得多思虑一番,算是静观其变。他先是看打扫街道的老者,虽说看似年迈,但很明显是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的,要说不让人多想是士兵假扮的都难,在司马懿这里自然也是说不过去的。

如此,城中其中士兵的去向和动机司马懿更难猜测。

而后转回到诸葛亮这里,诸葛亮的能力司马懿自然清楚,他的计谋多变,面对大军来袭之景早已家常便饭。但他身后的两个书童却让司马懿犯了难。

首先这两个书童年纪不大,自然经历的事情也极少,但他们的沉稳超乎想象。毕竟他们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大军,不仅杀伐果断,更杀气腾腾,任谁看了恐怕都得惶恐无比,而他们却与诸葛亮一般镇定自如。

一见此情此景,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恐怕都不敢轻举妄动,更何况是放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身上,他们都知对方的“精”,司马懿也清楚诸葛亮的“谋”。如此,诸葛亮不就是算准了司马懿的猜测,才敢出此大计。

随后通过这两个书童,司马懿根据形势变化做出撤退之举。一时间司马懿手下数十万大军还没开战就慌了神,纷纷根据司马懿下达的命令撤退。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诸葛亮驻守的城池其实连上万的士兵都没有,甚至是能够委以重任的将领都没有。可见,这一次诸葛亮的计策更胜一筹,其中两个书童存在的意义也重大。

关于“空城计”看似诸葛亮胜,但其实这其中更深刻的意义众多,再加入笔者的描写更使得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形象立足。虽说与真实的历史出入很大,但却是影响深远的一个故事。

二、三国时期的“空城计”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虽说不实,但在历史的记载中关于“空城计”的记录却不少。

就拿三国时期来说,黄盖之计就与“空城计”类似。在赤壁之战后,黄盖被授予太守之位,用以坚守城池,阻挡武陵蛮夷的动乱,但黄盖手中的兵力却不是一般的少。

在记载中只有五百人之说,还是郡兵。这无疑不是敌众我寡的情况。“不敌”的感觉恐怕黄盖也深有感触。由此他们出了一计,那便是将城门大开,在敌军进入一半后,黄盖再举兵攻之。

由此命丧黄盖这方的敌军众多,恐怕都有黄盖的兵力多少了。一看情况不妙,剩下的敌军只能退之,并尽快奔走。

这么看来,这一计与空城计大相径庭,考验双方的不过是心理防线,而黄盖也恰恰抓住了这一点。

还有广为熟知的赵云和张翼的故事。当时刘备得知曹军的粮草存放地点后,便有了想法上头。不仅出动了黄忠前去偷袭,还出动了赵云策应。

黄忠这边没了消息以后,赵云就要开始行动了。但赵云所带兵力并不多,只有数十骑。但说巧不巧,正好和曹军打了照面。赵云的情况不用多说,他也只能不断的退。

后边则是曹操的大军追击,好在到了云围有张翼在,赵云进入后,曹军自然也不会错失这次机会。张翼则大开城门,甚至停止了一切活动,安静之中不由得的就让曹军惧怕不已,最后退之。

可见,在征战不断的三国时期,这一计策在必要的时候至关重要。甚至根据人物的形象观察,它也能显示出人物的智慧来。

三、诸葛亮和司马懿

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三国时期是两个占据主导性的人物,并且很多人都会将这两位人物拿出来比较,他们都是奇才,也都心思深重。

“空城计”中司马懿给到人们心中的感觉是“失败者”,而诸葛亮自然就是“智者”了。但其实将他们二人单拿出来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才干和智谋都不容小觑。

先从出身来看,司马懿的官宦世家直接要比诸葛亮没落的官僚家族高出很多。自然在教育上司马懿绝不会落后,甚至有记载称司马懿少时就表现出了雄谋大略的气息。

再加上家族的威望,想要在大势力前看到他很简单。他不仅深得魏文帝曹丕的器重,到了魏明帝曹叡他也丝毫未减,算是权力和地位都有。

而到了诸葛亮这里似乎可以说是画风突变,因为诸葛亮的家族势力逐渐落后,此前的诸葛亮与普通老百姓没有大的差别。他的出人头地,无非就是他想或是说靠他的才华,与司马懿相比显然差别很大。

还有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托孤重臣,刘禅、曹叡、曹芳都是他们先后辅佐之人,既然托付他们之手,他们自然也在朝廷大臣中占得领先位置,威望、地位等自然很高。

不同的是诸葛亮精明之中不缺忠,而司马懿则会费尽心思的发展自己权势。特别是在辅佐时,诸葛亮这边是“贤相”之称,为蜀汉征战沙场,甚至操劳而死。

而司马懿这边更多的是将幼主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发展和培养的则是自己的儿子。如此看来,他们的作为也便影响了后世的评价和描写。

结语

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和司马懿在街亭的对峙并不存在。但在《三国演义》中,他将这两个人物放到这里,加上“空城计”的施展将诸葛亮的“精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司马懿的“智谋”和细致观察也多有显现。

这一故事不仅将三国时期的危险情况展现,更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能力放大化,更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书童   空城计   蜀汉   街亭   城楼   城门   大军   精明   两个   关键   自然   三国时期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