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赔光63亿,华谊兄弟大裁员背后,是演艺圈的悲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1年的一个春日,华谊兄弟集团为庆祝公司成立20周年而隆重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此时的王中石和王中磊兄弟两人信心满满,豪言要在影视界继续保持独占鳌头的地位,誓要在这片天地上留下更加耀眼的光芒。

他们回顾了过去20多年间公司的发展历程。20多年前,正当影视市场如火如荼地兴起之时,敏锐的王氏兄弟嗅到了这片沃土的无限商机。

在一位名叫刘晓玲的演员的一句"影视市场潜力巨大,挣钱速度惊人!"的建议下,兄弟二人果断地踏入了这个陌生的领域。

尽管他们的首部剧作《心理诊所》并未取得多大成功,但凭借剧中的广告植入,他们还是顺利地赚到了第一桶金。

这点小小的成功,似乎只是开胃菜,对于富有野心的王氏兄弟来说,财富和荣誉的追求从未停歇。很快,他们就成立了专门从事影视项目投资的子公司,将目光聚焦到了《鬼子来了》和《荆轲刺秦王》两部影片上。

然而,命运却似乎总是爱捉弄人心,这两部电影都没有如他们所愿的那般获得成功。《鬼子来了》因为内容问题无法通过审核,而《荆轲刺秦王》的票房表现则远远低于投资成本,这无疑给华谊兄弟的公司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得公司元气大伤。

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王氏兄弟急于寻找能够扭转乾坤的稻草。他们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了刚刚崛起的冯小刚身上,他们以高达400万元的年薪以及部分股权的方式,希望能够将这位当时已经声名鹊起的导演揽入麾下,让他为华谊效力。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冯小刚最终加入了华谊公司,从此正式成为这家公司的"四巨头"之一。

有了冯小刚的加盟,华谊兄弟如同打开了闸门的洪水,源源不断的收益源源不断地涌入。凭借着王氏兄弟的资金支持和冯小刚的才华横溢,他们陆续制作出了诸多备受热议的热门影片,包括《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等等优秀之作。

在短短几年间,华谊兄弟就脱胖换瘦,成为了国内影视产业的佼佼者,旗下大火影片数量之丰盈,一度创下纪录。

他们还成功捧红了周迅、邓超、黄晓明、李冰冰、张涵予、冯绍峰、陈道明、胡军、吴彦祖等一流巨星。

收益飙升,王氏兄弟的财富积累也随之迅速累积,他们的声名和地位大幅提升。王中军先生尤其以眼界宽广、敢于投资的作风而备受关注,不惜花费高达3。77亿元购买梵高真迹,甚至还花费2亿来收购毕加索真迹。

可以说,这对兄弟俩犹如行走的"香饽饽",哪里都能引来女士们的热烈追捧。

然而,瞬息万变的影视圈,谁又能保证这样的辉煌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在瞬息万变的娱乐圈中,明星们的咖位高低和片酬水平一直备受关注。从最初片酬单集仅为55万元,到后来逐步攀升至86万元,再到最后惊人地飙升至180万元,这般过山车式的增长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而华谊兄弟麾下那些耀眼的明星们,其价格同样是水涨船高。例如,倪妮以高达9777万的片酬预订出演《天盛长歌》,陈道明则有望凭借《庆余年》赚取2163万元,陈晓更是为新剧《独孤皇后》预期获得6886万元的片酬,连马天宇也获得了7547万元的高片酬。

那么,这些惊人的片酬价格背后,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原因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导演们所采取的"保守主义策略"。

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一部鸿篇巨制如今往往需要耗资上亿元甚至数亿元,这让投资人们深感投资风险犹如战场上的厮杀般难以忍受。

面对这样的现状,他们为了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纷纷选择将主角锁定为大红大紫的明星,对知名度较低的艺人视若无睹。

这就是为什么在电视剧市场上,热门作品中的男女主角总是同一批人轮流出演,常有佳作却无法突破重重封锁。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中演员的身价与其演出经历成正比的规则也在起作用。明星知晓自身价值,因此纷纷趁机提高片酬要求。

这样一来,明星片酬就像火箭般快速上升,达到了"天价"级别。

可就当明星们沉浸在丰厚回报中畅享其中的时候,突如其来的"限薪令"打断了他们的欢歌。这项严格的政策实施后,天价片酬的势头终于得以遏制。

昔日一部影片动辄耗费一两千万的片酬水平,如今仅需支付五百万元就能获得演员的青睐;而曾经炙手可热的一线女星也将片酬要求从4000万元降至不足2000万元。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在这里再次得到了验证。明星们必须谨慎应对这一巨大的变革,部分人选择继续坚持,另有一些则主动寻找其他发展机会。

不论他们最终做出何种选择,这个巨变时期,显然都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0年,阿里巴巴的高层曾经预言:未来三年内,超过99.5%的演艺圈人士都将会走进直播间。虽然这句话看起来有些狂言妄语,但事实上现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与这些明星相比,老艺人潘长江可就惨遭厄运了。他尽管手握丰厚的资金,却在直播行业的"盛宴"中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他不仅公然售卖"三无产品",还以高价营销手段为自己攫取暴利,表面宣称最低价实际却价格虚高。面对大众的质疑,潘长江竟然还叫嚣着要将那些未付款的客户请出直播间,完全没有一点歉意。

此番行为无疑是彻底损害了自身的公信力。在这个行业内,只有少数一线和二线明星才能通过直播带货真正赚取到金钱。

其他所谓的"三线、四线、十八线"明星,在无戏可演的时候,甚至连普通百姓都不如。例如,出演热播剧《烈火军校》的张鑫,在直播间里的知名度竟然还不如一些小主播;演员徐海为则无奈地重返家乡的街头摆摊卖菜;曾在古装剧《美人心计》中饰演主角的陈键锋,如今已改行当起了职业潜水教练;而与成功歌手杨超越一起出道的漂亮女孩陈语嫣,更是因生活艰辛而沦落为"舞厅舞女"。

这样的个人遭遇固然令人唏嘘,但更让人担忧的,恐怕是那些急功近利的企业投资方。他们对直播行业盲目追捧,将流量置于首要位置,却完全无视了行业规则和社会责任。

2019年,热播剧《陈情令》如同炙热燃烧的火焰,刮起了一阵席卷整个网络大环境的热潮,彰显出"肖战与王一博"这对王牌搭档所具有的无可匹敌的魅力。

然而,仅仅过去了短短的一段时间,另一部名为《山河令》的剧集随即推出,虽然也试图模仿第一部的成功之道,但却难以在观众面前取得预期的辉煌成绩。

令人不禁感慨,这个行业竟然如此易被趋势所左右。

当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横空出世,立刻点燃了观众们的热情。其中杨幂和赵又廷之间那一段感人至深的"虐恋"戏,更是堪称古装偶像剧中的经典之作。

因此,当投巨资打造的《扶摇》请来了曾经的"收视女王"杨幂压阵时,不远预期地立即引发了一场规模庞大而激烈的争议。

令人不解的是,制作这些作品的团队,似乎过于重视流量明星所能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却忽略了优质剧本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观众的这个根本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过度依赖热门流量明星,反而会扼杀原创剧本的发展空间。事实上,不依赖于大牌明星,而是专注于传递真挚感情的优质剧本,才应该成为我们追寻的方向。

不得不感叹的是,万物终究不可能永远繁荣昌盛。倘若我们仍将流量视为至高无上的追求标准,甚至将其作为评判一切的唯一标准,而对那些粗制滥造的陈旧剧本给予过分偏袒,那么,影视行业走向寒冬乃至终结,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华谊兄弟的兴衰,其实只是这个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缩影。从他们的兴盛到如今的衰落,我们不难看到,资本主导和流量崇拜已经成为了整个行业的通病。

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这一偏颇,必将给这个产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兄弟   片酬   演艺圈   剧本   流量   悲哀   演员   影片   明星   影视   行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