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为何四家中国食品企业,上了美国食监局的“黑名单”?

文/编辑 包子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都是国家重点监督的重中之重!

毕竟民以食为天!

什么都可以不行,但是不吃饭就是不行!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企业为了赚钱,偷工减料!

在一些食品里添加添加剂,导致一些人吃了可能短期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长期吃的话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伤!

今年的315,大家也都知道,淀粉肠,奶茶,鸭血等都被爆出来存在问题,导致大家对现在的食品都不敢乱吃了!

不仅是我们国家,别的国家同样也是!

就拿美国来说吧!

无声的"拉锯战" 中美食品贸易的风云际遇

就在一夜之间,从百年品牌到默默无闻的小作坊,四家中国食品企业风云突变,被列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臭名昭著的“红名单"

这意味着他们的产品将自动被扣留,禁止进入美国市场,直到企业自证清白。

这是一次别有用心的打压,还是企业确有“原罪”需要赎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打开美国FDA官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份源源不断更新的"进口预警"名单。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红名单",上榜者的产品将自动被扣留,除非企业提供第三方检测等充足证据,证明违规行为已纠正。

相比之下,绿名单则是FDA的"白名单",代表这些企业的产品可通过“绿色通道”顺利进入美国。

至于黄灯,那是对产品进行进一步检验的"缓冲区"。

用交通灯颜色命名,确实让人看起来直白易懂。

但进入这份"红黑名单"的代价,可并不仅仅是一次产品扣留那么简单。

一旦被拉入"红色牢笼",整个企业的信誉就已蒙上阴影。

来自同一家公司的其他产品,也可能遭到牵连式的调查甚至封杀。

更糟糕的是,即便企业后来查无大疵,名誉也可能已在业内外受损,需要走一条漫长的"洗白之路"才能重新树立形象。

所以,对于食品企业而言,FDA的"红名单"恐怕比黑名单更加恐怖。

这不禁让人疑虑,FDA对进口食品是不是太过苛刻?还是另有隐情?

中美食品摩擦录 七年"拷问" 娃哈哈洗"白"

让我们回到2008年,当时因"三聚氰胺"毒奶粉丑闻曝光,中国乳制品一举陷入"信任危机"。

FDA随即对中国奶制品发出进口预警,对所有潜在风险食品实施“自动扣留”。

突如其来的"红牌"虽然过于武断了些。

但回想三聚氰胺事件对国人生命健康的巨大危害,FDA的谨慎合情可原。

只是没想到,短短七年间就有近850批次中国食品被拒之门外,累计损失难以估量。

时光飞逝,八年过去了。

2015年,中国食品在美国的形象究竟有没有改观?

答案似乎并不乐观,以杭州娃哈哈为例,2015年该公司产品仍时常遭到自动扣留,足见它在FDA那里留下的"疑似污点"何其难以抹去。

但娃哈哈并未就此沉沦,反而一次次实力说话,用每一份检测报告证明自己的纯洁。

终于,在数年的积累下,娃哈哈获准迈进 FDA"绿色大门"。

2018年4月,娃哈哈公司正式成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绿名单"企业。

娃哈哈之路,也证实了中国企业在海外重树信心的艰辛。

FDA的监管模式面临诟病,但至少给予了"自证清白"的机会。

问题在于,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像娃哈哈那样浴火重生。

一去不复返的"黑名单"?坎坷求生路

涪陵榨菜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个中国人挚爱的“国民小菜”在2011年11月曾被FDA检出含有甜蜜素,遭到"红牌"惩戒。

尽管后来专家认证甜蜜素适量使用并无大碍,但FDA仍对其坚持"零容忍"态度。

就连时隔12年之后的2023年,涪陵榨菜仍因"前科"被自动列入红名单产品扣留。

这种"怀旧杀伤力"令人费解,是FDA对华企业存在成见?还是中方在透明度、可追溯性等方面存在系统性缺陷?

倘若是前者,FDA的做法无疑缺乏科学理性,伤及两国经贸互信。

但如若是后者,中国食品企业就必须引以为戒,端正态度,推进自身管理机制的现代化改革。

类似的"黑历史",还有广东汕头一家"青蛙腿"生产商。

2022年,该企业的产品同样进入FDA红名单,而根据统计,去年一整年,中国就有57家企业入列"红黑榜",成为被"重点关照"的对象。

当然,黑名单并非"不归路"。

但要想重塑信任,中企需付出极大努力,提供大量第三方检测报告,并承担昂贵的监管审查费用。

这也增加了企业成本,也加重了出口商的风险担忧。

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最终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FDA的标准是否过于严苛?美国霸权意识是否蓄意打压华企?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种种非技术因素的确让FDA的某些做法蒙上了"狐疑"的阴影。

但是归根结底,"受伤"的是否系出于自身的"本质缺陷",也需要中国食品业倒过来反躬自省。

只有从生产源头严格把关,坚持透明、合规、可追溯,才能真正博得世界的信任。

这正如娃哈哈公司所展现出的自我修正、自我净化的能力。企业是否足够重视全球化经营、国际通行标准接轨?

汲汲于小利了得,却忽视了长远发展的代价?

我们有权要求FDA审慎监管,但对于"中国制造"来说,先从自身做起,也是提升形象的根本途径。

博弈与化解 缓解中美食品业隔阂

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食品安全的确无法"闭关自守"。

在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期望打造一个更加公正、有序的食品贸易环境。

但问题在于,双方该如何构筑互信基础,缓释潜伏已久的矛盾隔阂?

毋庸讳言,对于中国食品企业而言,以合规运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为根本前提。但FDA显然也需要收起"对华刚性态度",改弦更张,从过往的对抗转向理性包容。

在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拥有良好记录的企业给予宽松准入。

比如,可借鉴娃哈哈案例,对曾经一度"误入歧途"的企业予以重新评估和宽限,而非一杆子打死。

因为企业可能存在短期失误,但并非注定永世不能重生。

再者,在具体的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FDA也要注重程序正义,保证评估的公平性。

存在分歧时,主动加强与中方的沟通交流,消除误解,切勿过度武断。

事实上,中美双方都应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大环境下谋求合作共赢。

毕竟,两国在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利益也存在高度交融。

按照国际标准而非"一元模式"评判,必将更有利于促进双方理解,达成高质量共识。中美携手,全球食品安全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和企业也要不遗余力地推进食品安全管理现代化进程,调动一切力量提升自身软实力,消除外界质疑。

对此,网友们也是纷纷表示:

食品企业再不自律,就是自掘坟墓。

中国惯着你,但美国不会。盼望国家提高食品检测标准。

难怪有钱人都喜欢买进口食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资料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食品伙伴网:广东一家企业出口的青蛙腿被列入FDA红名单

食品伙伴网:我国4家企业被列入FDA红名单,涉及产品有绿豆、牛耳饼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美国   中国   娃哈哈   食品企业   中美   食品安全   黑名单   名单   食品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