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璀璨古镇:白鹤镇

“粤有巨镇,其名青龙”,这是南宋文人应熙将自己在青龙镇的所见所闻撰写成的《青龙赋》中的一句话,生动描写了青龙镇的繁华景象,称其为“人杰而地灵,诚非他方之可及”。

鼎盛时期(两宋)青龙镇港口和社会风貌图(曹俊、叶田媛、王美杰、狄斐、杨可欣、葛晓婵绘)

千年时光过去,上海的城市区划不断改变,上海的地图和文化格局也不断嬗变更新,青龙镇衍变成了如今的白鹤镇。“前世”的青龙镇曾担当起海上贸易的重任,而“今生”的白鹤镇也焕发出了新的时代光芒。

白鹤镇(2003年摄)

这里有优越的地理环境

白鹤镇地处于上海与江苏的交界,是青浦的北大门,位于青浦西北境,东与华新镇、重固镇毗邻,南与香花桥街道相接,西与昆山市石浦镇、花桥镇交界,北与嘉定区安亭镇接壤。全镇总面积57.63平方公里。镇内主要水路有流经镇域的市级河道吴淞江、油墩港和县级河道东、西大盈港;陆路有外青松公路、青赵公路、青屯公路、沪宁高速、同三国道等贯穿镇域,连接北青公路、318国道,直达上海市区和周边邻近地区。

2000年青浦县高程分布图中白鹤地区(2004年,白鹤镇和赵屯镇撤并为新的白鹤镇)

这里有“丝路名镇海上青龙”

白鹤镇自集镇形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今白鹤镇的辖区包括了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南宋的古青龙镇及周边一带,如今的白鹤镇就是由古青龙镇演变而来的。

传说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权为了抵抗北方曹魏政权的进攻,大力发展水军,在吴淞江南岸的青龙镇一带建造名号为“青龙”的战舰,青龙镇也由此得名。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记载青龙镇及宋应熙的《青龙赋》的相关内容

青龙镇始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距今有近1300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上海第一古镇”。青龙镇位于当时吴淞江入海口,控江连海,位置险要,是一处海防要地,所以最初是作为军事重镇。北宋时期,依托发达的水上交通和兴盛的海内外贸易,青龙镇在东海之滨迅速崛起,从一座海防军镇成功转型为商业重镇。

唐宋时期青龙镇位置图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开展商贸活动的主要商道,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形成于秦汉时期,至唐代后期因陆上丝路被阻隔,加上造船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新航线的开辟和拓展,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走向兴盛。我国东南沿海和北部湾形成了许多港口商埠,而上海乃至太湖地区的对外贸易则从唐宋时期的青龙镇扬帆起航,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国家乃至西亚阿拉伯地区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青龙镇也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链条上的重要节点港口城市,也是宋代我国东南沿海最北的港口。

青浦档案馆“从上海之源到上海之门——青浦建城500年档案史料展”展陈内容:青龙镇出口贸易路线、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路线

为了管理日益兴盛的对外贸易,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朝廷在青龙镇设置了市舶务这一机构,促进了青龙镇海内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是青龙镇作为海上丝路重要港口的标志之一。

宋代青龙镇市舶务场景

许多名人也与青龙镇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书画大家米芾于宋元丰年间一度出任青龙镇监,曾书《隆平寺藏经记》;官至枢密院事的章楶从福建建安定居青龙镇南,筑“思堂”,苏轼为之作记;世医何氏第四代何侃避乱迁居于此;藏书家庄肃隐居于此搜罗天下书籍,达八万卷;元代著名水利专家、画家任仁发世居青龙镇,早年曾任该镇水陆巡检司。另外,陆游、范仲淹、苏轼苏辙兄弟、秦观、张先、梅圣俞、叶清臣、赵孟頫等众多名人为青龙镇所吸引,常驻足于此,交友赏景,咏诗作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为之增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这里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白鹤镇于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2011年又先后获得“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还两度获得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殊荣,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2003年7月,白鹤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唐宋时期,青龙镇是江南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市政繁华、商贾云集、烟火万家,号称“小杭州”。据宋代诗人应熙等名家诗词描述:佛阁为天下之雄,龙舟为天下之盛,莺歌燕舞,琴声悠扬。到了近代,那悠悠丝竹声,浓浓水乡情,也令人陶醉、喜闻乐见。

丝竹是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音乐美妙动听,盛行于长江以南地区,主要流传于江南一带广大乡村民间。它是中国的民族音乐,故称“江南丝竹”,又称“国乐”。

20世纪初,白鹤已有新江村的“新记国乐社”。新江村地处白鹤镇的最北端,与昆山地区、嘉定地区交界。村民中很多年轻人学拉胡琴,学吹笛子作为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后有村民黄志良发起,先后会同沈金宝、沈雪宝、曹正洪等九人发起成立“新记国乐社”。

1945年,白鹤又有一支丝竹队在西园村诞生,取名“天麒国乐社”。他们中有人拜盲人阿炳为师,用“工尺”音符教学,十多人的队伍,乐器多、实力强,克罗米的艳丽乐器彩头,夺人眼球。

丝竹班演出

1978年,白鹤人民公社沪剧团筹建,以原白鹤供销社文艺小分队为底班。1979年在原白鹤沪剧团乐队基础上,成立了“白鹤文化中心丝竹队”,并与1996年5月成立了江南丝竹协会白鹤丝竹总团。

在白鹤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流传和普及的文艺还有上海地方戏曲——沪剧,深受当地人的欢迎和喜爱。

1998年9月28日,上海沪剧院授予白鹤镇“上海沪剧之镇”称号并举行揭牌仪式

1998年9月28日,白鹤镇接受上海沪剧院授予的“上海沪剧之镇”的光荣称号,并举行了揭牌仪式。上海沪剧院领导莅临白鹤镇参加授牌仪式。从此,白鹤镇人民喜爱的沪剧活动,被进一步推向高潮。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

白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青龙村有初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的青龙寺和初建于唐长庆年间(821—824年)的青龙塔;塘湾村有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的单孔石拱桥——塘湾桥,此桥也是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领袖周立春和其女周秀英与清兵战斗之处;塘湾村还保留着1945年10月13日新四军浙东部队奉命北撤,路经旧青浦镇(现白鹤镇)时书写的两条宣传和平、团结的标语。

青龙塔与青龙寺

白鹤塘湾新四军标语墙

这里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白鹤镇是中国草莓之乡和上海市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作为青浦的农业大镇,始终积极主动适应上海郊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以种植业为龙头,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以草莓为主导,香丝瓜、食用菌、林果、花卉等产业齐头并进、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1999年10月,赵屯草莓研究所成立

1999年,赵屯获得中国草莓之乡称号

2010年,白鹤镇新江村的香丝瓜成为世博会供应蔬菜

青龙镇是上海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其发展曾带动整个华亭县,并进一步推动了江南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而今天,通过一系列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再次证明了青龙镇往日的繁荣。虽然上海城市中心已从昔日的吴淞江畔变成今天的黄浦江畔,但以现今白鹤镇为视角,从白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出发,或许能为青浦乃至上海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历史定位提供新的思路。

白鹤镇青龙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白鹤   青浦   沪剧   国乐   丝竹   丝绸之路   青龙   古镇   上海   璀璨   海上   千年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