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如人?为何印度月球车一天能走8米,玉兔号972天才走118.9米

编辑 | L先生


2023年,8月23日,印度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月球车Pragyaan在一天时间里行驶了8米。

但是,我们中国的玉兔号在月球972天,却只行驶了118.9米。

众网友纷纷猜测:印度的月球车跑这么快,难不成有什么新技术?

为什么中国的月球车和印度的月球车差距这么大?

中国月球车

大家或许不太了解月球南极的含金量,月球的南极和地球的南极十分相似,都位于最南端,并且气温极低。

月球南极是目前月球上唯一一个拥有天然固态水的地方,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3年12月14日,我国的玉兔号月球车跟着嫦娥三号一起出发,在月球服役时间长达972天。

玉兔号的主要任务是环境勘测,它的最高行驶速度仅每秒2厘米。

值得一提的是,玉兔号在月球工作期间,并不是时时刻刻在工作,它经过工作人员的设定,会在特定的时间里休眠和工作的。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文章前面我们也提到,月球南极的温度实在是太低了,并且温度差极大。

在白天的时候,月球表面的温度高达120℃,而在晚上,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180℃。

再精密的设备,在这么大的温差下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国工作人员便设定玉兔号,根据月球的昼夜周期以及温度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玉兔号的使用寿命会增加,但是实际工作时间会缩短。

玉兔号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会走走停停,以便进行更精密的勘测。

这也就导致了,玉兔号在972天的时间里,却只行驶了118.9米。

2016年7月31日晚,玉兔号月球车光荣退休,成功超额完成任务。

其实,它原本的设计寿命就只有3个月,但是,它十分给力,干了一年之后,又干了第二年,渐渐地,从原本的“小兔子”,变成了“老兔子”。

看到这里,或许有朋友会好奇,为什么印度的月球车一天能走八米?

难不成印度有什么新技术?

印度月球车

2023年8月23日,印度的“月船三号”成功着陆,这款印度月球车轻装上阵,全重仅26公斤,相比中国的"玉兔二号"140公斤的规模,它简直就像一个"小孩"。

虽然体型娇小,但Pragyaan并非没有能力,它能在月球上行进,携带少量但关键的科学仪器,执行基本的探测任务。

和它相比,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更像是一台行走的科学实验室。

除了基本的运动和通信系统外,它还搭载了分布式多光谱相机、红外光谱仪、月基寻踪激光等多项先进探测设备,能够对月球的物质成分、地质结构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勘察。

和玉兔号月球车的寿命相比,Pragyaan月球车只拥有两周的"寿命",因为它无法在夜间气温极低的月球上存活。

Pragyaan月球车的任务是探测月球南极水冰资源分布情况,帮助月球基地更好的选址。

所以它的目标很明确,两周时间内,Pragyaan月球车必须完成自己的任务

它不像玉兔号月球车一样需要走走停停,它走过的地方都比较平坦,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所以Pragyaan月球车能在短短一天时间里行驶约8米的路程。

正是由于Pragyaan和玉兔号肩负着完全不同的使命,面对着不太相同的环境,所以它们的工作方式也就有了巨大差异。

这种差异,也直接导致了两款月球车在技术层面的不同设计。

Pragyaan虽小巧玲珵,但足以满足航天器制造商在质量和成本上的要求。

而玉兔号为了适应漫长而复杂的工作环境,不仅采用了多种先进设备,还安装了放射性同位素加热系统,以抵御极端严寒,结合多功能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保证长期供电。

或许有人会说,月球车到底是要"马拉松"还是"短跑",两种模式哪种更有价值?

其实这是一种狭隘思维,探索科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多元并存、相辅相成的。

印度航天发展历程

提起印度,大家的印象几乎都是“穷、落后”,便觉得印度的航天发展也就那样。

其实,印度也是不断地在航天领域这一方面努力着。

1957年,苏联将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送上太空,意味着人类正式进入太空时代。

那会,谁能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是好是差。

所以,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想研究一下人造卫星。

印度着急忙慌的开始发展航天事业,但是哪有那么容易,航天是和“金钱”挂钩的,一旦开始,花出去的钱就像流水一样。

当时的尼赫鲁觉得这事不太靠谱,想要稳一点,先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一个情况,所以他不想投放研发资金。

但是,担任印度国家空间委员会主席的萨拉巴伊不想放弃,带着科研队伍开始研究。

努力就是有回报的。

一直到2012年为止,印度已经发射各类卫星50多颗。

中国航天发展

早期中国探月工程经历了种种困难,当2013年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实现首次月球软着陆时,人们欢呼雀跃。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振奋人心时刻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人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所换来的成果。

当时,中国在地球上只有两个月球探测器测控站,分别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

这就意味着,每天只有约14个小时的时间可以与嫦娥三号保持联系。

而在剩余的10个小时里,探测器必须完全依靠自主控制系统,独自完成着陆等一系列高精尖的操作。

面对如此艰巨的挑战,中国航天专家们未曾退缩。

他们一遍又一遍的计算和模拟,一次次验证和完善技术方案,直到终于研制出自主控制系统。

正是靠着这一系列突破性创新,中国才最终实现了首次月球软着陆的壮举。

对于"Pragyaan"和"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的表现,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到背后科研人的努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上观新闻——中国精度 追求卓越

解放军报——太空之上镌刻“中国精度”——追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济生

腾讯网——印度月船三号月球车已行驶8米:成功翻过小坑

百度百科——玉兔号,月船三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玉兔   印度   南极   软着陆   技不如人   嫦娥   月球   中国   航天   天才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