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家门店关停近半,年轻人为何不爱逛ZARA了?

近日,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突然传出多城大面积闭店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关于ZARA撤出中国市场的传闻。

4月9日,ZARA母企艾特思集团(Inditex)表示,有关ZARA将要逐步撤出中国市场的传闻不实,ZARA这段时间内只关闭惠州、东莞及上海宝山3间分店,还称中国一直是Inditex及ZARA“重要的战略市场”。

作为很多年轻人的第一款快时尚品牌,ZARA近年来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滑铁卢:大量门店关闭,市场份额大幅萎缩。同为快时尚的优衣库依旧坚挺,而ZARA正在被年轻人扫出衣橱。

买得起的“伪大牌”

2006年,ZARA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门店在上海开业。

作为快时尚的代表,ZARA最大的特点就是“快”。ZARA的服装从设计到上架出售只需要12天,最短甚至只需要一周时间,这对于普通的服装品牌堪称降维打击。

无论在哪个国家,ZARA的主要受众都是想要追逐潮流但购买力不足的年轻人群体。每当LV、香奈儿等大牌发布新品后不久,价格低廉的同款就会出现在ZARA的货架上。

“花少得多的钱,穿大牌的同款”,这也是为什么ZARA在进入中国后,很快受到众多年轻人的热捧。也因此在2006年起后的数年,ZARA在中国市场迎来了一波扩张期。在巅峰时期的2018年,ZARA在中国开了183家门店,中国成为该品牌在西班牙大本营之外,门店数量最多的国家。

ZARA并不是第一家入驻中国的国外快时尚品牌。同时期在中国迎来快速发展的还有优衣库、H&M、GAP等,与ZARA一起被业界称为“快时尚四大巨头”。相比于其他三巨头,ZARA更加主打“潮流”的特点:最贴近潮流的款式,以及能够得上的价格。

在门店选址和店面设计上,ZARA也努力想要维持“伪大牌”的高冷人设。ZARA每到一个新的城市开店,往往都会选择最繁华商圈的底商位置,巨大鲜明的品牌标识、透着暖色灯光的落地橱窗展示着当下潮流的设计。这与主打低调简约“大卖场”风格的优衣库形成了鲜明对比。

ZARA曾经有一个引以为傲的数据:顾客平均一年去ZARA店铺17次,而去其他品牌门店只有4次。在鼎盛时期,ZARA确实是全球快时尚品牌的标杆,甚至国内很多本土服装品牌例如UR,也借鉴了ZARA的模式。

从潮牌到“低质量消费品”

然而在2018年之后,以ZARA为代表的快时尚潮流却在中国突然“退潮”了。

这种退潮最直观的体现在数据上。根据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财报,2018年ZARA在中国内地的店铺数量是183家,截至2024年1月31日,仅剩96家。

2023年初,具有标志性的ZARA上海南京西路店宣告停业,这家运营了16年的ZARA国内首店画上了句号。

不止是ZARA,欧美快时尚品牌近年来在中国内地都发生了大步后退。财报显示,从2018财年到2022财年,Inditex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总数从589家减少到242家。其中,Pull&Bear、Bershka和Straparius在2022年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而H&M和GAP在国内市场表现同样不佳。2022年6月,H&M就关掉了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中国首店,旗下主打平价产品的Monki也彻底退出中国市场。2022年,GAP正式将大中华业务出售给中国电商宝尊公司,旗下品牌Old Navy、New Look、Topshop等都相继宣布撤出中国内地市场。

曾经的快时尚四巨头,如今只有优衣库保持坚挺,近年来仍然有稳步增长的势头。

曾经备受年轻人追捧的ZARA,为何突然就不吃香了?

“衣服质量不好,面料也不舒服。”一名曾经买过ZARA的女生告诉记者。虽然ZARA所仿制的都是国际顶级潮流的款式,但实际用料却与大牌相去甚远,甚至可以用“粗糙”来形容。在追逐潮流的新鲜感过去后,很快被很多追求服装实用性、舒适度的消费者抛弃。

在一、二线城市的扩张到达瓶颈后,来自三、四城市的下沉市场也同样不属于ZARA。

相较于其他平价的品牌,ZARA不仅价格偏贵,质量也参差不齐。“穿一个季度就扔”的品牌,已经不适应当下年轻人追求“性价比”的消费习惯。

特别是直播电商时代,人们对于追求性价比的阈值已经达到了极限。以ZARA为代表的“快时尚”成为小红书里饱受诟病的“低质量消费品”。也不外乎ZARA会选择“关门店、保营收”的断尾策略。

快时尚的时代过去了?

某种程度上,“快时尚”跌落神坛,反映了当代中国年轻人对于欧美潮流审美的祛魅过程。

ZARA曾经风靡的背后,代表着当时年轻人对于欧美潮流的想象。光鲜亮丽的橱窗、买得起的“大牌”,对于都市白领和中产阶层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然而随着更多的国人走向世界,社交媒体的发展抹平了人们的信息差。“快时尚”廉价的底色暴露无遗,不再有神秘感。

而在审美日益多元化的当下,ZARA所一贯维持的欧美“高冷范”同样也显得不合时宜。

不止一名顾客向记者吐槽了ZARA的版型设计:过于黑白简约风,比较适合身形挺拔的欧美人,却不太符合亚洲人的审美。

作为西班牙本土之外最多门店的市场,ZARA多年来却始终没有成立中国本土的设计团队,在与国内IP的跨界联动也显得极为谨慎。比起线上广告和明星代言,ZARA还是更相信自己的橱窗。

ZARA不选择本土化,当然有维护供应链高效运转的考量,但任何的选择都有代价。随着Z世代崛起,很多国潮品牌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也更加能够展示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和对传统IP的认可。汉服、马面裙等元素的兴起,对于很多有着欧美文化烙印的品牌是不小的挑战。

然而,并非所有的“快时尚”都被拒之门外。相比于ZARA,优衣库在年轻人间的面孔要温和许多。

同样是主打“时尚潮流”的品牌,也同样被吐槽为“基本款”,优衣库近年来却将很大的精力放在本土化,特别是融入年轻人群体上。特别是频繁与各类IP的联动,当高达、百变小樱、漫威等形象出现在优衣库的T恤上时,优衣库也摆脱了“中年危机”,再次收获了年轻人的喜爱。

优衣库联动KAWS被哄抢

潮流是瞬息万变的,消费者不会永远为品牌买单。随着国人消费理念和审美观念的变革,留给ZARA等“快时尚”的考题仍很艰难。

南方+ 记者 吴扬

【作者】 吴扬

南方探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年轻人   中国市场   中国   中国内地   大牌   家门   时尚品牌   潮流   欧美   品牌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