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毕业考试

同为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和日本在差不多相同的时候开始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中国虽然体量巨大,一场甲午战争就把洋务运动打回原形。

为什么会这样?

有种说法是当时的德国首相俾斯麦看到了中日不在一个维度,他从中日赴欧留学生所选取的科目就看出了中日的差距。

中国的留学生都在学习机械制造,而日本的留学生却同时在学习法律和政治等一些制度思想。

俾斯麦的判断是,制度落后的一方必然被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必然导致一战,中国必败无疑。

中国的洋务运动还在念念叨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使是在甲午战争中被揍得满地找牙,被迫开启戊戌变法,依然老调重弹,在光绪颁布的上谕《明定国是诏》中强调:

以圣贤义理之学值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实物者,实力讲求。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中学是基础,西学是基础上的建筑,西学嘛,就挑点实用的就可以了。这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一套。

至于说和中国洋务运动几乎同时开启的明治维新,是对日本的政治,教育,经济,军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改革,并鼓励日本社会学习西方文化风俗,民众的生活方式都全盘西化了。

这种改变,就不仅仅是学习法律和政治上的一些制度思想,更进一步的是鼓励整个社会学习西方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

这种改变是自上而下的,从天皇开始带头,从天皇到贵族官员全部都是穿西装、佩金表,俨若洋人。

同时政府颁布“断发脱刀令”,命令民众剪短发,拿掉佩刀。很快,西方短发代替了江户时代半月形半发头;身穿西装,头戴普鲁士帽,脚穿法兰西鞋是文明时尚的装束;鞠躬代替了跪拜礼;蝙蝠伞代替了腰间的双刀。

而当时在清廷慈禧太后统治下的中国开展的洋务运动是什么场景,不用我赘述了。

如果说洋务运动有什么改变的话,那也只是器物的改变。开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军队列装了先进的热兵器,仅此而已。

文官来源还是科举制度之下的八股取士,武官除了北洋舰队的军官是喝过洋墨水的,是从洋人们的军校毕业的,陆军军官依然还是武科举出身或者大字不识一个的行伍出身。

同期的日本,无论海军还是陆军,军官都是军校毕业。

正是因为北洋舰队的军官喝过洋墨水,没有科举功名,刘步蟾、林泰曾这样的舰长(定远、镇远等主力舰管带)是正二品,年收入为3960两;邓世昌、林永升、方伯谦这样的舰长(致远、经远、济远等铁甲舰管带)是从二品,年收入为白银3240两。

而科举出身的酸儒们就算做到正一品,每年的正俸是白银180两加禄米180斛。更关键的是,北洋系将领没有科举功名,竟然可以做到正二品、从二品。两相比较,漫山遍野的十年寒窗苦读科举出身的官员对没有科举功名的北洋舰队军官是何等的羡慕嫉妒恨。

如果仅仅只是羡慕嫉妒恨就算了,问题是以翁同龢为首的这些酸儒们还非常敌视北洋舰队,处处使绊子。

作为户部尚书的以翁同龢对北洋舰队该批的费用拖着不批,致使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开战前六年未添一舰,未增一炮,未购一弹。

甲午开战之时,清朝不说军事理念、指挥系统、谍报系统、后勤补给、战争动员完全停留在冷兵器时代,与已经建立了近代政治军事制度的日本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就是单说海军的装备,看似强大的北洋舰队其实已经落后于日本联合舰队了,吨位、航速,特别是舰炮射速、火药威力方面的已经明显落后了。

北洋舰队的主力舰定、镇远两艘铁甲舰的吨位达到7000吨,但其他军舰都是1000多吨到2000多吨的轻型铁甲舰,整个舰队军舰吨位分布不平衡。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大部分的主力舰吨位都在3000多吨到4000多吨之间,实力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战斗力短板。

因此在实战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可以优先攻击北洋舰队的弱舰,打破北洋舰队的整体阵型,从而尽快取得战场主动权。事实上大东沟海战日本联合舰队就是采取这种战术,打沉了北洋舰队五艘轻型铁甲舰,虽然北洋舰队主力尚存,但明显是日本联合舰队占据上风。

日本联合舰队战舰均速达到了14.5节,高千穗、浪速、千代田等舰航速在18节以上,吉野号更是达到了22.5节。而北洋舰队由于长期使用劣质煤,加之锅炉老化,战舰均速只能达到12.8节,超勇、扬威等舰龄较长的甚至仅有10节左右。

最重要的火力方面,因为北洋舰队长达六年没有更新升级,其大中口径舰炮基本上还是老式的架退炮,包括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引以为傲的克虏伯公司所产的1880年式25倍径305毫米主炮。这种火炮的特点是射速慢、身管短,导致火力密度很低、炮弹初速慢。

炮弹的火药方面,联合舰队装备了大量的填充了最新发明的下濑火药的开花弹,也就是高爆弹。

而北洋舰队却是以装备实心穿甲弹为主,就是影视剧里说的弹头怎么不装火药装沙子?当时的实心穿甲弹是真不装火药,靠自身的动能穿甲造成杀伤。北洋舰队拥有的少量开花弹也是以黑火药为填充物,威力比填充了下濑火药的日本的开花弹要小得多。

正是这北洋舰队原地踏步踏的六年,却是世界军事科技迅猛发展,日本海军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六年,其联合舰队普及了最新式的管退速射炮,单位时间的火力投送能力超过北洋水师的十倍也不止。

对比大东沟海战,北洋舰队和联合舰队参战的主力舰各12艘,150mm以上大口径火炮之比为42:43,日军占优;速射炮数为之比0:97,日军占压倒性优势。

由于联合舰队装备了大量速射炮,舰队每分钟可以发射232发炮弹,而北洋舰队只有可怜的23发。北洋舰队射速最快的克虏伯150mm后膛炮,由熟练的射手操作时,射速仅为1-2发/分钟,定、镇二舰的305mm主炮更是每3分钟才打1发。

这些都不说,落后六年就落后六年吧,你总得把炮弹准备足吧?哪怕就是实心穿甲弹也行。没有,不仅六年未添一舰,未增一炮,最可怕的是未购一弹。陆地上还能拼刺刀,在海上炮弹不足拿什么拼?

这些情况老酸儒翁同龢知道吗?别以为他只会八股文,这些近代军事科技他其实是知道的。

翁同龢有个门生叫王伯恭,曾私下找过翁同龢,向详细介绍了中日军队力量对比以及北洋舰队事实已经落后于日本联合舰队的情况。

面对学生的凿凿之语,翁同龢却回答道,“吾正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地也。”

翁同龢的意思已经很直白了,他就是要看北洋舰队出洋相,他好“陷李”而整顿之。他作为掌管财政的户部尚书,利用职权的便利拖着急需的军费不批给北洋舰队,也有这样险恶的用心。

都是同朝为臣,都面临同样的敌人,科举出身的这群酸儒们奈何如此窝里横?

同期的日本,政客们在议会里斗得不亦乐乎,甚至拳脚相加上演全武行,但关键时刻需要一致对外时,他们至少不会如翁同龢们这般窝里横算计自己人、算计自己国家的武装力量。

也许是因为近代宪政有透明性,政客们再猖狂也不敢为了一己私利朝本国的武装力量背后捅刀,但中古农业时代朝廷的党争就不一样了,欲置政治对手于死地,哪管什么国家利益?哪管什么前面奋战的将士们?

战端未开,北洋舰队就已经被自己人算计了。

北洋舰队的军舰普遍舰型落后、锅炉老化、航速慢也就算了,偏偏舰队烧的是劣质煤,整个舰队浓烟滚滚,而日本联合舰队烧得是无烟煤。在没有雷达,只能看肉眼观测的时代谁能先敌发现、先敌准备一目了然。

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最初,使用的燃煤是唐廷枢执掌开平矿务局提供的优质无烟煤——五槽煤。

北洋舰队使用无烟煤的好日子没有多久,1892年唐廷枢去世,接手开平矿务局的张翼改变了这一切。

张翼上任之后,垂涎于五槽煤的巨大利润,将五槽煤全部倒卖给外国商人。老外现银现货,价格还高,但提供给北洋舰队却价格低、回款慢。

优质无烟煤都出口了,北洋舰队就烧劣质的八槽煤吧。

劣质的八槽煤连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都不要,也就是说,北洋舰队烧得煤连民船都不如。

军舰烧这种劣质煤,不仅浓烟滚滚,而且动力奇差,导致北洋舰队航速大都达不到设计航速,烧多了这种煤还会烧坏锅炉。

最令人无语的是,这个张翼还把优质无烟煤卖给日本,日本联合舰队使用的燃煤,其中一部分就来自开平矿务局的五槽煤。

李鸿章不知道吗?知道,但他奈何不了张翼,尽管开平矿务局是李鸿章建立,属于北洋系统的产业,但这个张翼是是醇亲王奕譞的侍从。李鸿章再贵为封疆大吏,但在爱新觉罗们面前连奴才不够资格,他能奈何?

正是因为劣质煤的原因,1894年9月17日上午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海域遭遇时,北洋舰队发现联合舰队的时间整整比对方晚了一个多小时。

正是因为这个一个多小时,日本联合舰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排出最能发挥自身优势和火力的“单纵阵”阵型,而北洋舰队还没完成阵型的部署就仓促应战。

客观说,即使面临如此之多的不利因素,北洋舰队这支当时中国最接近近代化军队的海上武装力量还是算打得不错。

有一个被忽略的数据,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中却打出了19.2%的命中率,比起日本联合舰队的12.5%要高得多。这可是日本联合舰队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光学瞄准镜,而北洋舰队官兵只能靠目测和六分仪。

命中率比人家高有怎样?人家的炮弹充足,火力输出是你的十倍以上,命中率比你低6.7%不影响大局。

不管怎样,北洋舰队至少比俄国佬打得好多了,日俄战争两次海战,日本联合舰队都是几乎全歼俄国佬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

海上的交锋,北洋舰队处于下风没错,但尚能一战。而陆地上的清军除了左宝贵一部在做抵抗外,其余部队基本就是一击即溃。

这些拿着近代先进热兵器的大清陆军,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不仅战斗力低下,甚至会出现“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局面。

1895年2月,缺乏后勤保障的北洋舰队已经龟缩在军港内,但主力尚存。日本陆军此时在山东荣成湾登陆,附近就有驻防的绿营,但他们未发一枪一弹,坐看日军抄了北洋舰队的后路,彻底断送了大清翻盘的最后一点可能。

日本很幸运地赢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但是日本以举国之力发动战争,到李鸿章赴马关议和时实际上已精疲力尽,没力量继续进行新的战役了,如果清廷这只大肥猪再坚持一下会怎样?

历史不容假设,猪是不可能再坚持一下的,即使偶尔出个猪坚强,再怎么坚持也是一头猪。

这就是中日两国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交出的考试答卷。

明治维新,使日本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而洋务运动,再怎么运、再怎么动,大清却依然还是中古农业时代的封建王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东沟   甲午战争   北洋   主力舰   航速   科举   日本   舰队   中国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