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弟弟周作人晚年:不认汉奸罪,不管日本妻,与鲁迅后人不往来

前言

在文学史上,鲁迅无疑是一位光芒四射的巨星,然而,其胞弟周作人的人生轨迹却显得颇为曲折。特别是他晚年的生活,更是充满了争议与无奈他不认汉奸罪,对日本妻子日渐冷漠,与鲁迅后人也鲜有往来,这一系列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路历程与情感纠葛?

正文

周作人于1885年1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号知堂、药堂、独应等。他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的开拓者,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他是鲁迅(周树人)的弟弟,周建人的兄长。

在学术生涯中,周作人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他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他还曾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晚年的周作人,生活在一个充满争议与指责的阴影之下。抗战时期,他因出任伪职而被冠以“汉奸”之名,这一标签如同沉重的枷锁,让他无法摆脱。然而,周作人对此却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他拒不承认自己是汉奸,认为自己在那个特殊时期的选择是出于无奈和生存考虑。这种态度无疑加剧了他与社会的隔阂,让他在晚年时期更加孤独。

与此同时,周作人与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的关系也日渐疏远。两人曾共同经历过风风雨雨,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彼此间的感情却逐渐消磨殆尽。羽太信子对周作人的冷漠和疏离感到不满,而周作人则对这段跨国婚姻中的文化差异和矛盾感到疲惫。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更为令人惋惜的是,周作人与鲁迅后人的关系陷入僵局。作为鲁迅的弟弟,他本应与鲁迅的家人保持亲密的联系,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周作人在晚年时期与鲁迅的子女鲜有往来,这种亲情的断裂无疑是他晚年生活中的一大遗憾。关于兄弟两个人之间的隔阂,年岁已久便传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或许是经济因素,也可能是生活观念的不同或是某些感情纠纷。还另有一种说法是鲁迅偷看周作人的妻子洗澡或是羽太信子挑拨兄弟二人关系等,但显然这些说法的可信度有待考证。

在生活的重压下,周作人的晚年过得相当凄苦。他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曾经的文名也难以换来足够的稿费维持生计。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放下文人的架子,靠吃臭豆腐和玉米糊度日。这种简朴甚至可以说是贫寒的生活状态,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然而,尽管生活艰难,周作人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傲骨。他不愿意向命运低头,更不愿意为了生活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他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苦难和折磨,坚守着内心的那份宁静和淡泊。

回首周作人的晚年生活,我们不禁要思考:是什么让他走上了这样的道路?是时代的变迁还是个人的选择?或许,这个问题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生活他有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尊严,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和困难。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周作人的选择或许并非完全出于个人意愿,而是受到了时代和环境的深刻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到周作人在文学上的贡献和成就。尽管他的晚年生活充满了争议和无奈,但他在文学领域的造诣却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敬。

结语

无论周作人晚年如何挣扎与逃避,都无法抹去他曾经的选择与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人生中的每一个决策,都如同蝴蝶效应般,影响着未来的走向。对于周作人而言,他的选择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这份印记却并非光彩照人。

回首往事,或许周作人会感叹命运的不公,但命运终究是由每一个选择所累积而成。他的故事,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缩影。愿我们都能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当下,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与悔恨。


参考资料:

https://baike.so.com/doc/14977-15516.html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鲁迅   汉奸   新文化运动   晚年   日本   隔阂   弟弟   无奈   命运   人生   时代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