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过去了,当年花34亿巨资修建的鸟巢,是赔还是赚了?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鸟巢作为奥运主场馆,不仅见证了无数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人所瞩目的建筑之一。

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结构,使其成为了21世纪建筑界的一大奇迹。

随着奥运会的圆满结束,关于鸟巢的未来利用和经济效益,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这座耗资34亿人民币打造的体育场馆,不仅在奥运会期间承担了重要的比赛任务,更在赛后成为了北京的一个重要地标和旅游景点。

关于鸟巢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利用成为了公众和专家热议的话题。

15年过去了,这座巨资修建的标志性建筑,究竟是成为了一个无底洞,不断吞噬维护和运营成本,还是通过巧妙的转型和利用,实现了自我造血,成为了一个盈利的项目?

一、鸟巢的设计与建筑

设计理念上,鸟巢的设计者采用了独特的“鸟巢”结构,这不仅因为其外观类似于鸟巢,更因为这种设计寓意着孕育和保护,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寄托。

设计师通过这种独特的结构,希望传达出一种力量和美的结合,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包容性和谐思想。

鸟巢的设计打破了传统体育场馆的设计模式,采用了无一根主支撑柱的设计,这种大胆的设计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视觉体验,也展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边界。

建造过程中,鸟巢面临了巨大的技术挑战,为了实现设计上的独特结构,建造团队必须采用高强度钢材,并通过复杂的计算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一过程中,工程师们进行了大量的模拟测试和结构优化,确保每一部分都能承受自然条件下的极端压力。

鸟巢的建造还充分考虑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鸟巢的雨水回收系统和太阳能利用系统,都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未来资源利用的深远考虑。

鸟巢是由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以及中国建筑师李兴钢共同设计,这种跨文化的合作模式不仅为鸟巢的设计带来了多元化的视角,也促进了国际间在建筑技术和文化理念上的交流与融合。

鸟巢的建造过程还充分考虑了对公众的开放性和可达性,设计师希望这不仅是一个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场所,更是一个公众可以亲近和享受的空间。

在设计上加入了多功能的公共区域,如休闲广场、商业设施和绿地,使其成为了一个集体育、文化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体育公园。

这种设计理念的实现,进一步强化了鸟巢作为北京乃至全中国的文化标志和公共空间的地位。

二、鸟巢为何15年来一直亏损?

北京国家体育场自奥运盛典以来,便以其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成为全球焦点,耗资高达34亿人民币打造的这座建筑奇迹,背后的故事却充满了讽刺与挑战。

这座象征着胜利与荣耀的建筑,15年来竟然一直处于亏损的边缘。

鸟巢那复杂至极的建筑结构由一系列辐射式门式钢桁架环绕,形成了如同树枝交错编织的网格状构架,外观宛如自然界中的鸟巢。

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同时也将维修工作的难度推至了极限。

令人震惊的是,鸟巢的年维修费用高达7000万元人民币,几乎吞噬了其总收入的一半,这无疑是对鸟巢盈利能力的一大打击。

而鸟巢的设计初衷,本是为了迎接奥运会这一世界级盛事,而非长期的商业运营。

这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鸟巢的规模宏大容量惊人却难以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场地利用率仅为20%左右,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

即便是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演出,也难以常态化地填满9.1万个座位。

大多数时间,这座巨大的鸟巢都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即便偶有活动,也多是以低价租赁甚至免费提供场地的形式进行,目的更多是为了提升知名度而非直接盈利。

自2008年奥运会落幕后,鸟巢的游客数量持续下滑,从最高峰的800万人次降至如今的300万人次。

昔日的新鲜感已消退,高昂的门票价格也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

在赞助和广告方面,作为国家级场馆的鸟巢受到的政策限制使其在这些领域的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如此一来,累计亏损额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2019年的亏损就达到了惊人的1.8亿元。

三、鸟巢的收入来源

随着时间的流逝,鸟巢如何在经济上自我维持,成为了管理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鸟巢的收入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门票收入、赞助收入和活动收入,每一类都承载着鸟巢独特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1、门票收入

门票收入历来是鸟巢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是其经济支柱之一。门票的定价分为50元和80元不等,根据不同的观光区域和服务内容有所区别。

这一收入渠道曾在鸟巢总收入中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比重,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经营基础。

2、赞助收入

赞助收入成为鸟巢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尽管作为国家级场馆,鸟巢在冠名权和商业化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但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的合作,鸟巢成功开辟了赞助收入渠道。

3、活动收入

活动收入是鸟巢收入结构中的新兴力量,展现了鸟巢作为多功能场馆的巨大潜力。

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文化演出、展览等活动,鸟巢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也为自身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每年的“鸟巢欢乐冰雪季”,通过内外搭建的冰雪场地和设施,提供了一系列冰雪活动,吸引了大量参与者,成为鸟巢活动收入中的一大亮点。

四、鸟巢的转型

北京鸟巢作为标志性建筑,一度成为全球体育建筑的典范。然而,随着奥运会的落幕,这座巨型体育场馆面临着一个普遍问题,如何在赛后有效利用,避免成为“白象”项目。

鸟巢的管理团队和投资者们深刻认识到,要想提升场馆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必须举办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和节庆,他们开始策划和组织各种活动,覆盖了多个领域,成功吸引了广泛的观众群体。

“鸟巢欢乐冰雪季”让市民在冬季能够近距离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鸟巢国际马拉松”则是将体育竞技与城市文化相结合,让参与者感受到奥运精神。

除了举办特色活动,鸟巢的转型还包括商业开发和社会服务的拓展。

鸟巢内部的商业项目和服务设施,如鸟巢文化中心、鸟巢酒店和鸟巢博物馆,不仅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也为鸟巢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益。

这些设施的建立和运营,无疑增强了鸟巢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通过智慧安防系统、智慧能源系统和智慧服务系统的应用,鸟巢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实现了节能降耗和环保减排,展现了鸟巢作为现代智慧场馆的新形象。

还可以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建设,通过与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的合作,推动了智慧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利用5G、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公园的智能管理和服务。

这不仅增强了鸟巢的社会参与度和贡献度,也为其带来了显著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

教育方面,鸟巢通过与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项目。

这些项目旨在普及体育知识和奥林匹克精神,同时也提供了体育运动的实践机会。

通过这样的活动,鸟巢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也为社会培养了体育人才和爱好者。

鸟巢利用其空间和资源,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服务,定期举办公益活动,如慈善跑、环保教育活动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了与社区的联系和互动。

结语

经过15年的风雨历程,北京鸟巢不仅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象征留在了人们心中,更成为了探索体育场馆后奥运时代利用的一个生动案例,尽管面临着巨大的维护成本和利用率的挑战,鸟巢通过不断的转型和创新,逐步找到了自身的经济平衡点。

即使是最初设计用于一次性大型事件的场馆,也有可能通过智慧和努力,转变为一个长期盈利且对社会有贡献的多功能空间。这不仅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气,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在未来,鸟巢如何继续发挥价值,不仅是对管理团队的考验,也是对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挑战。

我们期待鸟巢能够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它的故事中来,共同见证它的未来发展。

现在,我想邀请每一位读者,分享你们对鸟巢未来发展的看法或者是你们与鸟巢的特别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鸟巢   体育场馆   场馆   巨资   北京   奥运会   独特   当年   智慧   收入   建筑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