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灭三国、一千歼敌八万,被敌国奉若神明,却被自己人黑了千年

前言

大唐盛世,英雄辈出,那么多名将战功赫赫,为何独独有一位大将被后世黑化成奸臣?他究竟做了什么让自己遭此厄运?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又为何会被如此对待?

一、苏定方:大唐战神的崛起之路

公元592年,一个名叫苏烈的男孩出生在冀州武邑县。他的父亲苏邕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军人,在隋末农民起义中凭借一己之力组建了一支千人大军,以维护国家统一。这位虎父无犬子的苏烈,自小便深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

16岁的苏烈,就已经"骁悍多力,胆气绝伦",在战场上身先士卒,令敌人闻风丧胆。在父亲去世后,他接管了父亲的军队,先后击败了数支起义军,名声大噪,被人称为"苏阎王"。

隋大业末年,苏烈放弃了效忠隋朝,转投了河北起义军,相继投奔了窦建德、刘黑闼等军阀。在这些军阀麾下,他立下了累累战功,成为当时最出色的将领之一。

刘黑闼败亡后,苏烈解甲归田,不再为任何一方效力。但是,太宗即位不久,就亲自派人前来邀请这位大将加入唐朝的麾下。苏烈最终接受了唐朝的征召,成为了唐朝的重要将领。

二、苏定方:大唐战神的辉煌战绩

贞观四年(630年),苏定方随李靖一起出征东突厥。在夜袭阴山的战役中,苏定方率领200名骑兵率先冲入敌阵,攻破了可汗的牙帐,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战役,让其他将领望尘莫及。

永徽六年(655年),苏定方与程名振率领一万大军,出征高句丽、百济、靺鞨联军,以救援新罗。在这次战役中,苏定方大败高丽军,杀俘一千多人,焚毁了敌人的外城和村落。

同年,苏定方又随程知节出征,在鹰娑川大败西突厥鼠尼施等部。

显庆三年(658年),苏定方再次出征西突厥,击破了阿史那贺鲁的主力,并将其俘获,最终灭掉了西突厥。

显庆四年(659年),苏定方率军西征至叶水,成功逼降了铁勒思结部首领都曼等,将葱岭以西再次平定。

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统帅十万大军,征伐百济,最终擒获了百济王扶余义慈,彻底灭掉了百济。

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在任上病逝,终年76岁。朝廷赠予他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的头衔,并追谥为"庄"。

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大唐的疆域西扩至中亚咸海,东延至朝鲜半岛南部,可谓功勋卓著,实至名归。他的战功和成就,也让他被后世誉为大唐的战神。

三、苏定方:被黑化的大唐名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唐战神,却在后世遭到了一次次的抹黑和诽谤。在明代罗贯中所著的《隋朝两朝志传》中,苏定方被塑造成了唐太宗征伐辽东时的一员骁将,其主要对手是盖书文。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在《大唐秦王词话》中,苏定方的形象虽然还算正面,但已经出现了罗成死于苏之手的情节。这一情节,也被后世的演义小说沿用。

到了清代,在鸳湖渔叟校订的《说唐全传》中,苏定方彻底变成了主要的反面角色。他被指控有诸多"恶行",如暗箭射杀罗艺、在窦建德与李世民混战时不战而逃,以及用计暗算罗成并用暗箭将其射死等。

近现代,在陈荫荣、金受申等人的《兴唐传》中,苏定方不仅杀害了罗艺和罗成父子,还在比武时用冷箭射杀了隋唐第六杰吴天锡。

这样的文学形象,与历史真相完全不符,可以说是"恶意抹黑"甚至"胡编乱造"。而民间形象则在文学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层垒、放大,生生将一位大唐名将黑化为人人唾骂的奸臣贼子、无耻小人。

四、苏定方被黑化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苏定方这位大唐战神被如此对待?首先,我们要看看苏定方在生前就受到了政敌的打击和诋毁。

当时的宰相张文瓘,主张改善民生,反对频繁的战争。而苏定方自高宗御极以来,就一直奉命四处征讨,从未间断过。这种频繁的用兵,必然会加重百姓的粮赋和兵役负担,与张文瓘的主张格格不入。在这样的文官集团把持下,苏定方这个外将兵自然没有多少话语权,他在民间的声誉也远不如他的功绩。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刘仁轨的嫉恨。刘仁轨是一个功利心重、心胸狭窄的文官。他曾兼修国史,手中握有一支比刀剑还要厉害的"史笔"。而推荐苏定方的,正是刘仁轨所嫉恨的许敬宗和李义府。于是,《苏定方本传》被大幅删减和改动,许多战功语焉不详,甚至有些功绩都未被记录。

这样,苏定方就被掌握话语权的文官集团排挤在外,名声远不如同期其他将领。这为后世的演绎小说选择他作为反派,大加诋毁和抹黑埋下了伏笔。

五、明清时期:苏定方被进一步黑化

到了明亡清兴之际,苏定方的黑化进一步加剧。在明代罗贯中的《隋朝两朝志传》中,苏定方已经被塑造成了唐太宗征伐辽东时的一员骁将,其主要对手是盖书文。这已经与历史事实有了偏差。

到了清代,在鸳湖渔叟校订的《说唐全传》中,苏定方彻底变成了主要的反面角色,被指控有诸多"恶行"。这种恶意抹黑,显然是为了迎合当时满族统治者的需求。

满族作为异族,统治中原后,自然不愿意看到历史上跟异族对抗的文臣武将受到崇敬。于是,他们通过操纵文学作品,将苏定方这样的大唐名将黑化成奸臣贼子,以此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而近现代的一些作品,如陈荫荣、金受申等人的《兴唐传》,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放大了苏定方的负面形象,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角色。

这种有意识的黑化,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求,也反映了一种对异族将领的普遍偏见和歧视。在这种偏见和歧视的影响下,苏定方这位大唐战神,最终被塑造成了人人唾骂的奸臣贼子。

结语

大唐盛世,英雄辈出,但为什么独独有一位大将会遭到如此厄运?苏定方的一生经历了什么?他究竟做了什么让自己遭此对待?

通过对苏定方一生的梳理,我们发现,这位大唐战神在生前就受到了政敌的打击和诋毁,在民间的声誉也远不如他的功绩。而在明清时期,他更是被有意识地黑化成了奸臣贼子,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的需求,也反映了一种对异族将领的普遍偏见和歧视。

苏定方的遭遇,折射出了历史书写中的权力斗争和话语权争夺。一个人的形象,往往取决于掌握话语权的人的立场和偏好。而对于那些不被主流认可的人物,即使他们曾经有过辉煌的战绩和成就,也很容易沦为被黑化的对象。

这也让我们思考,历史究竟是如何被书写的?真实的历史,又是否总能被如实呈现?苏定方的遭遇,无疑给我们一个警示,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和理性地看待历史,不被特定的话语权所蒙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的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奉若神明   大唐   敌国   奸臣   战功   异族   将领   自己人   后世   名将   战神   千年   形象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