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长大”②需要有人为他们铺路

大象新闻记者 张静 李玉波 王浩峰 刘智妍

想让苯丙酮尿症患者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困扰家长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多来自精神上的压力。

从哪里买到足够的特食?怎么既保证孩子的营养又符合治疗要求?如何让孩子接受自己“不食人间烟火”的现实,比较坦然地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每个家长都倍受折磨,选择放弃治疗或者离开孩子的不是个例。但更多的家长一直陪伴孩子,用心为孩子铺路,用爱照亮孩子的未来。

第一道坎:让疼爱取代痛苦

郑州的荆女士儿子14岁了,正上初中。3月9日,记者电话联系采访时,荆女士很爽快,并说正要给孩子包饺子。

“你看都是蔬菜,含蛋白的都不太行,有时候我说偶尔给他包个肉馅啊,还说不行,鸡蛋也是光弄个鸡蛋黄。”来到荆女士的家里,她母亲一边包饺子一边埋怨她要求太严格,饺子馅都是纯菜馅。平时老两口照顾孩子,那么多食物不能吃,他们很心疼。

荆女士的儿子一出生就查出患有苯丙酮尿症,一直坚持用特食。她家里房间和客厅里放着许多特食的包装箱,每一种她随口都能说出厂家、重量、食用方法。“这一盆菜馅调好了,里面有多少蛋白质,有多少苯丙氨酸,然后全部记下来。”荆女士说,时间久了,自己都成了个计算器了。

“开始是很艰难的。”荆女士31岁生的儿子,确诊时,她不敢相信自己孩子会得这个病,“医生当时给了一个说明书,说的是容易痴呆,回去了以后真的是痛哭。”

经受几年的精神折磨,荆女士和父母只能接受现实,“痛苦解决不了问题,有困难一起面对,自己得先过了这一关”。

第二道坎:让阳光照亮生活

“为什么我不能吃这个?为什么我必须吃这些难吃的东西?”自己的心理过关了,儿子也慢慢长大,这些问题必须给出答案。

为了生活有更多的阳光,荆女士一点点地给儿子说明他的病情,告诉他大家都要吃饭,只不过他吃的特殊一些,“你不能吃的东西我们控制好了,其实和其他的同学是一样的”。

一些家长选择对外人隐瞒孩子生病的事,怕别人知道看不起孩子,或者影响其长大以后的生活,荆女士觉得,既然想让他们当个“普通人”,就不要“把这种病当成一个魔鬼化的东西”。孩子长大必然是要走向社会的,隐瞒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特殊”,产生不好的后果。

“他这个年龄正处于叛逆期,不能让他心里不舒服。”这几年,荆女士也会带儿子外出吃饭,和朋友聚餐,周围的人都知道他儿子的病情,“无非是吃饭时,给他点些可以吃的”。

严格控制饮食,养成自律习惯,“他自己能接受,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让荆女士高兴的是现在儿子比较坦然接受事实,而且能够和同学正常交往。

有一次在电梯里,荆女士听到儿子和同学聊天,同学拿着零食问儿子,哪个能吃,能吃多少,“他很自然地说出来自己可以吃半块”。这让荆女士很高兴,“说明他已经坦然地面对现实了。”这等于他们都过了心理关。

说起这些,荆女士一边包饺子一边开心地笑,上午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让人感觉到春的温暖。

第三道坎:不让“罕见”成负担

之前,荆女士找了一份工作,但是一个月后,发现儿子的饮食控制不理想,果断选择在家利用互联网做点小生意。照顾孩子、请教医生、与其他患者家长交流,原本就热心公益的荆女士也渐渐成了众多家长的知心人,大家都称她为“花姐”。

“我们属于同病相怜吧,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有一些问题就及时地帮他们解答。”荆女士说,虽然苯丙酮尿症患者群体比较小,但是具体到每个家庭,困难都比较大,能有过来人说说话,帮助还是挺大的。“我们都是从那时候走过来的,特别理解这些家长的心情。”荆女士还记得,有新确诊患者的家长连续一个月天天哭,她经常去电话开导,“现在有个家长还经常跟我说,那时候幸亏有你。”

荆女士说,这个群体不大,但全国各地都有,每家至少一个家长没有办法出去工作,多些交流,也能起到互相安慰的作用。

“比如说,我今天做出来一个饺子,煮熟看起来跟普通的一样,赶紧秀一下,大家就觉得做的真好,都可以学一下,孩子又多了一样好吃的食品。”

这些孩子们吃的特食,生产厂家少、品种少,但家长都想着尽量给孩子找到一些不一样的食物。“我们就是想让孩子吃口感稍微好一点的,各自去寻找去摸索使用的方法,大家会互相推荐。”

除了交流照顾孩子饮食等方面的心得,这些家长们还经常讨论怎么争取政策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因为对多数家庭来说,仅仅是特食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真的说放弃治疗,回头其实全都是社会的负担。”

按照河南省医保目前的政策,0-18岁的苯丙酮尿症患者,每年的特食或者药物的报销限额是20000元,报销比例是80%。也就是说,患者18岁以后的治疗费用全部需要个人承担。荆女士希望能够按不同年龄段实行不同的报销政策。

“一两岁孩子吃的量,和十八九岁孩子吃的量肯定是不一样的。荆女士希望这些孩子能够终身报销,“根据年龄段,报销比例增加、额度增加,我觉得这样是非常合理的。”

在她们的家长群里,压力最大的还是接近18岁的患者家长,她们对各地的政策和一些公益活动都很关心。“比如说,额外的医保政策、额外的基金之类,或者能得到一些公益组织帮助的话,那样也很好啊。因为其他省已经有先例了。”

患者和家长都不想以后成为社会的负担,正如荆女士所说,现在,他们“需要社会的帮助”。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

都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一键求助

你的“急难愁盼”

河南广电全媒体记者和相关部门一起为您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丙酮   坦然   患者   害怕   女士   儿子   家长   同学   政策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