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男子坚持每天喝枸杞水降血糖、养肾,3个月后健康情况如何?

“为什么我喝了3个月枸杞,身体反而越来越差了!”

中医院诊室里,李先生对着医生不解问道。原来早在3个月前,41岁的李先生就感觉自己腰子不太行,夫妻生活时不够给力。

网上一查,说这是肾虚的表现,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枸杞泡水,而且枸杞既能养肾,又能降血糖。于是李先生开始每天保温杯里泡枸杞。

就这样坚持了3个月,结果症状不但没有得到缓解,还出现了小便黄,舌苔发白等上火表现,无奈之下才来到医院求助医生。

医生了解情况后,说枸杞虽然好,但李先生是阴虚体质,并不适合,用量过度只会加重症状。

一、每天吃上一把枸杞,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95岁国家级中药师徐锡山和中药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虽然年龄很大了,但他眼不花、腰不弯,问及保健的秘方,他说自己每日都会干嚼20g左右的枸杞。

无独有偶,89岁国医大师刘嘉湘近90岁高龄还活跃在医疗一线,他的保健秘诀也是每日吃20粒左右的枸杞。

《神农本草经》内直接将枸杞列为上品,认为其“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现代研究也表明,枸杞虽小,好处却不少,每天吃上一把,身体会迎来3个好的变化。

1.养肝明目

《营养素》杂志上发表过一项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研团队进行的研究,研究称一周内有5天摄入28g枸杞,持续3个月即可让眼睛以及皮肤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对预防老年性黄斑病变有预防作用。

2.改善血脂

新加坡国立大学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称在健康饮食的基础上额外添加14g枸杞,可让甘油三酯水平下降0.1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0.06mmol/L。

3.消调节免疫

枸杞内的多糖成分,可以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改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抗病能力有好处。

二、枸杞能增精、降血糖,真的还是假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类似的说法,这是因枸杞内有多糖成分,而多糖被认为可帮助养肾增精、降血糖,但这个说法并不可信。

所谓的枸杞可增精、降血糖的实验更多是基于动物、细胞上进行的,人体结构比细胞和动物要复杂许多,所以得到的结果不能直接推论至人体。

且实验中使用的是枸杞提取物,这和直接吃枸杞完全不同,想要通过吃枸杞达到有效剂量,是做不到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表示,枸杞内的一些成分的确可以辅助降糖,且枸杞也属于低GI的食物。但想要单单通过吃枸杞来降糖是不推荐的,它顶多可作为辅助治疗的食材。

需要提醒的是,日常摄入枸杞一定要控制量,过量摄入容易让身体发热,进而引起上火、流鼻血等不适出现。健康的成年人每日摄入枸杞的量保持在20g左右即可,切不可多吃。

三、枸杞泡水好处多,但不能和这个药一起吃

《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服用心血管药物氟卡尼以及华法林期间,食用枸杞很容易导致身体中毒。

因为枸杞会抑制代谢这些药物的酶的活性,药物进入体内后无法及时代谢,蓄积在体内容易导致心动过速、血流动力不稳定等发生。

还有研究发现,仅需要6~12g的枸杞即可显著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容易引起皮下出血等发生。

不仅仅在服用上述两类药物时不能吃枸杞,要是身体有下面4种情况,枸杞也是能不吃就不吃。

1.感冒发烧

这类人本身就存在虚火旺盛的问题,而枸杞又属于热性食物,感冒发烧的同时吃枸杞无疑是在雪上加霜,会加重不适症状。

2.炎症

炎症患者不管是口服还是枸杞泡水喝,都容易让炎症症状加重,还可能会诱发一些其他的不适症状出现。

3.腹泻

腹泻人群不建议食用枸杞,否则容易让腹泻症状加重,还会影响身体的其他机能。

4.胃肠虚弱

肠胃不好的人吃枸杞容易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胃闷吐酸的情况。

枸杞虽然好,但也不能盲目服用,不然带来的就不是益处,而是对身体的伤害。



参考资料:

[1]《枸杞泡水好处多,但这4类人劝你别吃!炎症、中毒都可能找上门……》.我是大医生官微 2022-08-25

[2]《这种“不老果”物美价廉、好处太多!一年四季这样搭配吃》.健康时报 2023-11-09

[3]《科普面对面 | 哪些人不宜吃枸杞子?》.山东药品监管 2022-01-0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枸杞   多糖   炎症   不适   症状   药物   成分   细胞   身体   男子   医生   情况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