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人张静江追随国父孙中山始末:他们结识于一条赴法的海轮上

国父的称号,顾名思义,也就是国家的父亲了。中国之国父,惟有孙中山先生。中国有历史记载的,从夏禹开朝“会诸侯于涂山,铸九鼎。通九州,作禹刑”至今也有四千多年,但从未有称“国父”者。

孙中山

那么,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能够有称得上“国父”的资格呢?他不是神,其实他在心底一直把自己视为平凡人。由于平凡,就真诚;由于真诚,就伟大。凭他的真诚和毫无私心的奉献以及在当时同辈人中无可比拟的学识,才感召了成千上万的爱国志士,唤醒了四万万同胞那沉睡而彷徨的灵魂。他带领大众,献身于革命,始终如一,大公无私,百折不回。当然中国如果没有他,也会有人起来领导大众革命,然而那革命未必能推翻昏聩的清朝,也未必能在这块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建立起中华民国。

孙中山赠张静江照片

今天,当我们翻过那尘封的历史,来看孙中山那时发动的广州之役,那庚子年(1900年)发起的惠州之役,那辛亥年(1911年)的辛亥革命,无不历历在目,令人热血沸腾。他终于给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划上了句号,一手创建起了共和(合众政府)政体。故从结束封建帝制这种意义上来讲,国父者,非孙中山先生莫属了。

张静江

在创建中华民国的历史中,许多革命志士前赴后继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在众多的革命志士中,张静江也于1905年始追随孙中山,可谓是众多追随者之一。为什么他能穷其一生精力去追随孙中山先生搞革命呢?虽那时,距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已过去了11年了,张静江却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孙中山的身边,以后的几十年中他也一直奉行着国父的精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也许就是巴黎之行的必然结果。

孙中山

在巴黎这个清新美丽、法兰西的民主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谐交融的城市里,不仅使张静江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经商道路,也使他“生当作人杰”的思想吸收了新的内容。早在张静江出洋之前,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屈辱,使他年轻的心灵一次受到强烈的冲击,他对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丧权辱国深感痛心疾首。在巴黎,他又受到了在法国盛行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在这样的历史和思想条件下,他很快成了一名激进的反清革命倡导者。

张静江

一次,当他陪同孙宝琦到比利时参观博览会时,他又慷慨激昂地大谈反清革命,竟被当地留学生中的革命党人误认为奸细,差点遭到殴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静江虽有反清意识,但只有当他在遇到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时,他的革命热情才真正找到了知音和寄托,才被完全激发了起来。

孙中山

在创立民国的漫长过程中,自1900年庚子惠州之役失败后,孙中山所筹集到的起义经费已耗尽到几乎无路可走之地步了。故到1902年时,已经没有钱来购买枪支弹药,没有钱再继续搞革命宣传了。可以说,这期间是革命最缺钱的困难之时。革命必然要再接再厉地继续下去,但支撑革命的物质基础却非常匮乏,孙中山只能亲自加入筹集革命经费的奔波和忙碌之中。

张静江

而恰在1905年的那个非常年代,孙中山为了亲自赴国外筹集革命经费,离开西贡而赴欧洲,遂与张静江正巧遇于同一条赴法的海轮中。当孙中山第一次见到张静江时,只见他尚处在年轻时期,也看到张挂的清廷官职(指在20岁——1896年时其父花10万银两,捐官候补江苏实业道事)实是一个虚衔。故孙中山认为可以说服张脱离清廷参加反清革命,遂以真名实姓相告于张,并把兴中会进行革命以推翻清廷等主张告知了张静江。

张静江

而张静江第一次看到孙中山时,不知怎的,便在心底与孙中山有了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当时的孙中山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稳重地站立在海轮上层的船舷旁边。浓密分梳的头发,整齐地紧贴在头顶上。微带长方形的脸上,一双有着深刻的双眼皮的大眼睛炯炯照人,显得特别有神采,时时透露出一种严峻、博大、睿智的光辉。两撇在嘴唇垂下的短须,更使他在一张虽是极普通的东方型的脸面上,突兀有了一种西方哲人的神韵;一见之下,便给张静江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

孙中山先生

而从张静江那时的心情,对清廷原本无深切关系(他是出身豪富巨贾,不属政治官僚出身)。另则他看到当时慈禧太后的独裁专制政权必将没落,又加上他接受了西欧新的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在孙中山的劝导下,他很快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愿意参加孙中山创建的革命组织。当然这也离不开他少年时就立下的出人头地、功名显要的思想。他心想,一旦革命成功,他就可位列显要,出人头地。就是这次十分偶然、但也可说是必然的相遇,注定了张静江跟随孙中山、并加入革命一起携手共同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是一次巧遇、一个机缘,但却是张静江一生命运的必然。

张静江及其夫人

张静江在赴法的海轮上询问孙中山此去何往,作何计划?孙中山告诉他刚去西贡兴中会分会,以宣传革命并募集革命所需的经费,此时,他要赴欧募集革命经费。张静江听后,非常诚恳地对孙中山说:“我近数年在法经商,获资数万,愿意为君之助,君如革命所需,请随时电告,我将悉力以应。”

孙中山画像

并当面留下地址,相约通电暗号。并当即写了亲笔信给美国纽约的通运公司经理姚叔兰(张静江妻舅),并在欧轮上把此信交孙中山,并密告孙中山同船上清朝钦差大臣孙宝琦亦同轮赴法,务请孙中山注意,谨慎行事。孙中山觉得张静江是诚心投奔革命,并从此举上看出他处事果断,品性忠诚,更觉此青年可贵可信。张静江与孙中山在欧轮上约定,日后他的行踪可通过美国纽约通运公司姚叔兰先生探询联络。

孙宝琦

在这之后的1907年,东京同盟会本部经费枯竭,筹款无着,孙中山于窘迫之中,竟然想起与张静江那次在海轮的邂逅之事,孙便对黄兴谈起,想往巴黎发一电报试一试。当时的黄兴简直有些不相信会有这般好事,他还认为张静江是清廷派往法国使馆的人员,也许有可疑之处。但孙中山还是坚持命东京同盟会按地址向巴黎拍电,于是电文仅仅写了一个“C”字,可不多数日后,果真有三万法郎从巴黎汇到,这使同盟会本部的同志们真是又惊又喜。

黄兴

后来,凡孙中山在紧迫时,抑或有什么困难发生,只要向张静江发出电报,都有求必应。这在当时孙中山革命经费紧缺的非常时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而他和张静江毕竟是偶在的一次萍水相逢,张竟能如此慷慨解囊,资助革命,使孙中山确实非常感动。

孙中山在年龄上大张静江11岁,孙对于张来说,真可谓“革命征途上的大哥”了。从这以后,张静江一生追随着孙中山,并一生矢志不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海轮   国父   通运   同盟会   西贡   兴中会   清廷   巴黎   始末   奇人   民国   经费   思想   孙中山   张静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