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张爱玲美国足迹


文/ 和晓丹


张爱玲于1972年迁居洛杉矶,她一生都钟爱住公寓。我拜访的三个重要地址都是闹中取静的地方,小而舒服,有文雅气,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都市居住氛围。第一个地址在好莱坞东区,碰巧可以进去,一下子就仿佛走进她的美国时代里,强烈感受到她的气息,觉得她还在那里,这种感受当我走进上海黄河路上的长江公寓时也有过。右上角图是她生命中最后的居所,在二楼的26号单间小公寓里悄然告别了人世,一周后才由楼房管理人员发现。根据史料证实,她是因为心血管疾病而去世,时年75岁。

(张爱玲36-38岁时模样




从洛杉矶坐五个多小时的飞机到波士顿,然后换乘1.5小时的汽车到Nashua城,再搭一辆出租车45分钟后就到了新罕布什州的Peter-borough town, 张爱玲自1956年春至1958年秋在这里度过。很神奇的是,我刚意识到她也是3月初这个时候孤身一人到达这个偏远小镇的。我没有故意安排,这是美丽的巧合!但我的确故意自己一人折腾各种交通工具而来(我和她一样都不会开车,都是超级路盲,这样的旅行并不放松,有冒险意味),为了尽量感受她当时的心境。

我住在小镇上唯一一家旅店Riverhouse(下图),轻轻流水声伴我入眠,这条河水曾伴她在夜晚写作。我给自己两天半的时间,慢慢探访感受这个对她而言可谓美国后半生的决定之城,因为在此地的两年半里有很多重大事件发生。

(Riverhouse旅店


MacDowell文艺营是由美国作曲家Edward MacDowell的遗孀,钢琴家兼慈善家Marian MacDowell于1907年创建,旨在帮助各领域的艺术家来这里幽静的环境中进行创作。以前可停留长达三个月,现在为六周,免费提供食宿。张爱玲于1956年3月初来到这里,为了专心写作她的新英文小说「粉泪」。艺术家们可在一天的工作后去大厅放松聚会,大家一起在餐厅享用晚餐,午餐则由管理员用竹篮子放在各自独立的小studio门前,以免打扰他们的思路。当时还有一个图书馆。

Marian夫人于1956年去世,享年96岁,她非常活跃能干,当年靠定期举办独奏音乐会的募捐来维持文艺营。今天的文艺营靠政府和私人捐资运营,依旧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我到访的当下这一期有31位艺术家,音乐家的studio里都配有钢琴。对于初到美国且没有分文收入的张爱玲,这个美国首家文艺营是何其理想的栖身和写作之地啊!



(赖雅当年住过的Mansfield studio45全景图片


MacDowell文艺营有近30个小studio供艺术家居住,分布在可步行到达的树林里。张爱玲于3月13日在大厅里遇到了德裔美国剧作家和作家赖雅。性格开朗风趣,永远不乏谈资的赖雅让张爱玲很喜欢和他聊天,赖雅也一下子就很喜欢这位端庄大方,优雅亲和的中国女子,时年赖雅65岁,张爱玲36岁。他们很快从大厅来到人更少的回廊聊天,随后就开始单独拜访彼此的studio了。很遗憾文艺营没能留下张爱玲居住的studio名称记录,管理员Dan很友善,在我近乎央求下破例让我进到赖雅当年住过的Mansfield studio45参观且拍照,就是在这里他们讨论艺术和中国书法,以及张爱玲的小说「秧歌」和「粉泪」。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定下情缘,并于同年8月在纽约短居时结婚。上图是全景摄影,可看到房间整个布局,实际上要小很多。冬季时窗外是大雪覆盖的树林,他们在小小壁炉的温暖火光中该是怎样的惺惺相惜,感念这千里有缘来相会啊!

张爱玲和赖雅在结束了文艺营后,于1957年春搬到Peterborough小镇松树街25号这栋房子里(下图)。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家,也是真正属于张爱玲自己的第一个家,胡兰成从没和她一起建设一个家。从不擅长家务的张爱玲兴致勃勃地当起了粉刷工,教赖雅做中国菜,也喜欢去小镇淘二手便宜的好看衣服,能开心很久(我也爱淘二手衣,去一家小店买了很满意的三件算作特殊的纪念吧)。遗憾的是根据目前的资料无从知晓她和赖雅住的是哪一间,但我再次很有幸敲开了两边不同结构和大小的两个公寓门,房主能让我进去参观已经很慷慨,我没能拍照,都记住了。公寓很小,很简朴甚至简陋,但我能想像他俩的书稿和谈天说地就能让这狭小简陋的空间顿生魅力,这段时间也是张爱玲一生中难得的岁月静好和甜蜜,尽管赖雅的中风开始更多地发作了。

(Peterborough小镇松树街25号


也是在这个小家里张爱玲得知「粉泪」不被出版公司接纳,给她很大打击,有一次竟然梦醒后放声大哭,对她最终决定放弃英文写作而回归中文写作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另一件伤心事则是她接到了母亲在英国去世的消息。屋子旁边的河水静静淌过,悄然无声地安慰这个异乡人。他俩每次出门回家必经两棵参天大树,真的很像一对恋人,站在那里相守而望,我第一眼看到就感觉是他们俩个。我在附近转悠了好一阵,离开时已经黄昏。我在想,她从这条下坡路走到小镇只需几分钟,而她用了一生的时间在走一条寻找自己、捍卫自己、取悦自己的路。




张爱玲和赖雅住在Peterborough 小镇两年半的时间里,最常去的两个地方是图书馆和电影院。图书馆的主管Corinne主动提出帮我查找资料,居然发现了一份张爱玲入住文艺营的名字和时间记录(下图),寥寥几个字也让我们惊喜!仿佛她在岁月的另一端跟我们轻声问个好。非常有趣的一个发现是,和她几乎同时间入住文艺营的还有另外两个张姓人士,从名字看不好辨认性别,但很可能也是中国人。这次探访最大的遗憾就是电影院暂时关门,不能进去看个究竟,他们夫妻俩来这个镇上唯一的电影院(也是新罕布什州最早一家电影院)看了很多电影,为其主要娱乐活动。现在的一家书店以前是market, 他们常在这里购买食物和日常用品。

(张爱玲入住文艺营的名字和时间记录


二人的生活很平静,张爱玲一直喜欢都市生活,最渴望的美国定居地是纽约,无奈他们当时的经济条件完全不允许。她曾说起纽约和上海很像,她也曾和小镇一位女友一起吐槽小镇的乏味单调。赖雅虽然很喜欢清净,但为了他的爱妻还是在1958年底一起搬家到热闹的南部去了。搬走前的10月1号这天,赖雅有心算出了是妻子的新历生日,陪她度过了美味、欢喜、充实的一整天,晚上看了场幽默的电影,张爱玲对赖雅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生日,那天她迎来了38岁。




此次我的寻访张爱玲之美国足迹结束了。新的收获和感受很多,最直接最强烈的感受是,张爱玲喜欢简朴利落的外在物质生活,而折射出的是她极其强大潇洒和富足的内在世界。随着自己的年纪增加,我也越发理解和喜欢她这样的极简生活态度。在她近70岁时已经彻底隐居在洛杉矶这座诱惑之城了,唯一能见到她真人且帮他找房子的朋友林式同(几年才见一面)曾经问她还想上海吗?她沉默一阵后只答了四个字就不再多言:恍如隔世。我自己在北美生活了21年,可以切肤之感地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张爱玲的美国40年的确是另一生,另一世。她在洛杉矶躲避虫患时频繁搬家的那三年扔掉了几乎所有物累,穿梭在不同地方,简直就像一个行游于世气定神闲的高僧!

一本目前能看到的关于这对夫妻也是张爱玲本人在美国生活的最重要的书「张爱玲与赖雅」(作者:司马新)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以此作为我此行的结语吧:她喜欢看橱窗,却并不真想买些什么回家,因为她活泼的想像力会轻而易举地带她到别的地方去,无需物资的占有来证实。

意犹未尽,期待自己下一站到纽约,华盛顿和旧金山的探寻。

小镇居民跟我说这里的房子大多数有上200年历史,至少也100多年,万分庆幸在这个天涯海角还完好无损地保留着张爱玲留下的痕迹。


(有意使用文中图片者需先征得作者同意)


沈志华、丁学良等名师领学,2024第一期“知几研学”学习社群招募学员


韩国游学(4.30-5·5):破解东亚古建筑的最后一块拼图!


梁永安教授带队|5月日本游学:从文学角度重看日本历史与美学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美国   洛杉矶   纽约   电影院   足迹   小镇   艺术家   文艺   公寓   时间   喜欢   张爱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