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忘不了阿尔巴尼亚?

我们的老朋友旅行作家茶玫,今年的春节一个人在阿尔巴尼亚待了半个月。

这个国家很久没被我们提起,上一次提起,还是很多人的微信所在地,精神故乡。

她大年三十落地,元宵节离开。

慢慢悠悠的半个月旅行,让她爱上了这里。

这个曾经被称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地方,给了她这个新年最浪漫和温暖的慰藉。

从首都的地拉那到南部的萨兰达,从千窗之城培拉特到文艺之都科尔察。

很多人说阿尔巴尼亚啊,有一丝我们国三四线城市的模样。

前苏联印记的建筑,灰色朴素的街道。

甚至,觉得沉闷,荒芜,且无趣。

但走了15天的茶玫,看到了另一面。

她不走景区不打卡网红地标,而是深入到阿尔巴尼亚街巷的日常里。

谁能想到能在地拉那实现咖啡自由呢?

谁又能想到在科尔察看到世界名师的雕塑呢?

幸福、安宁、欣欣向荣。

是茶玫对这里的描述。

用她的原话——

「从地拉那开始,这个国家就让我充满惊喜和欢喜。」

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岸。

北接塞尔维亚和黑山,东北接北马其顿,东南连希腊,与意大利遥遥相望。

整个国家很小,2.8万平方公里。

只有两个成都那么大。

却有着不丹一样的顶级人文、希腊一样热烈的玻璃海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世界文化遗产。

还可以称为欧洲最便宜的旅行地。

真的,性价比无敌。

地中海的风吹过这个巴尔干岛国,四百多公里的海岸线让这多了点风平浪静的潮湿与迷离。

尽管位于欧洲,但这个国家没有一栋大家印象里的欧式建筑。

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牵绊,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

在很多50后、60后眼里,这个国家的电影和音乐,曾经伴随他们的成长。

而如今,这份宝贵的浪漫和热烈。

依然在阿尔巴尼亚。

哦对,这里免签,可以拔脚就来。


行程参考

首都地拉那➡️千窗之城培拉特➡️与希腊交界的最南端萨兰达➡️石头城吉诺卡斯特,➡️文化之都科尔察。


「像我们四线城市?不不不」

因为没有预期,也没有做功课,所以惊喜和欢喜就来得格外美好。

大年三十那一天,茶玫抵达地拉那。

被很多游客形容为我国三四线城市的国家首都地拉里,四处都是前苏联风格的楼房,和社会主义的艺术图画。

方方正正,一眼看去,确实熟悉。

但同时,也有很多正在修建的新楼,建筑业蓬勃发展着,生机盎然。

最为大家所知的,是市中心的斯坎德培广场。

这里是地拉那人最多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很多人第一次的旅行的必经之地。

充斥着冲突又融合的多元之美。

建于1819年的埃塞姆贝清真寺、建于183O年的钟楼、国家历史博物馆、歌剧院,地拉那大学。

还有1969年落成的斯坎德培的骑马青铜雕像。

他使用黑色双头鹰作为自己的标志,所以阿尔巴尼亚也被称为「山鹰之国」。

数条林荫大道从广场向四周辐射,在地拉那,茶玫亦有着自己的行走方式。

她住在广场附近,走街串巷,走游客不会经过的角落,看有意思的建筑和楼房。

最显眼的,是地拉那街道旁的诸多巨型城市涂鸦,这让茶玫感到惊喜和感动。

据说这被称为——

「涂抹在社会主义平庸建筑的个性外衣,让地拉那充满个性和活力」。

确实是比想象中有活力。

地拉那的书店不算多,但咖啡馆随处可见、到处开花。

一两欧左右一杯的咖啡,便宜到让人怀疑人生,多划算啊,坐在这里两个小时,看来来往往好看的美人们。

看,这哪里沉闷嘛?

朴素却暗涌活力,松弛也在努力生活。

近能实现咖啡自由,远能满足「缓慢而矫情」的生活腔调。

这种腔调和内心的小追求,在地拉那的建筑形态上,就可见一斑。

茶玫会开玩笑说「甲方审美真好」。

也会偷偷拍下一些美好而缤纷的小时刻。

阿尔巴尼亚,对文艺的追寻早不是这一时半刻。

抛开那场政治纷争,若是往前追溯半个世纪,这里也曾经是我们国人心中的白月光,和远方的河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和音乐横扫中国屏幕。

我刚刚问起父辈,他们都记得《宁死不屈》的主题曲,记得——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这句经典台词。

甚至还记得,有一首歌叫做《地拉那——北京》。

何奈,后来因为领导人霍查的决策。

阿尔巴尼亚相继许多国家闹翻,很多人对于阿尔巴尼亚的文艺认知,也停留在了那个时代。

关于此,还有一个「堡垒博物馆」可以追溯。

阿尔巴尼亚的文化,终究要和政治千丝万缕。

这是霍查修建的十几万个堡垒之一,当年他固执地认为西方觊觎着自己国家,于是全国狂修明碉暗堡。

阿尔巴尼亚300多万人,堡垒就有17万。

5层楼,300多个房间,尽管空间不小,如今游客走进已经成为美术馆的堡垒,依旧觉得幽闭而充满恐惧。

茶玫也是这样的感受,所以她草草拍照,然后迅速出来。

但阿尔巴尼亚全国,如今对此已经非常清醒。

一篇文章里,这里的一个导游说到——

「我们不回避阿尔巴尼亚曾在近半个世纪中自我孤立的事实,但成为博物馆,我们就应该直面敏感话题,展示一个时代的光明和黑暗。」

而这,也是如今阿尔巴尼亚年轻人的态度。

回到如今。

首都地拉那的人们早已回归了自己朴素又热烈的生活。

比起国家博物馆,茶玫更推荐这里的国宝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的博物馆。

他被描述为世界性的作家。

创作历程坎坷,获奖无数,这里复原了他创作的地方,和他的文学与政治理想。

若有兴趣,大家不妨去搜寻看看这位作家,

文章浪漫宏大,命运亦如传奇。


「比小王子少看了43场落日」

情人节的这一天。

茶玫离开首都地拉那,去了有千窗之城的培拉特

这里旅游感更强,也更独特。

作为阿尔巴尼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个小城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奥斯曼之城。


这里曾经历经拜占庭人,罗马人、土耳其人的统治,融合了不同的宗教与文化。

我们能看到本地的民居,与拜占庭时期的清真寺、奥斯曼帝国的教堂并排而立。

白色的房子层层叠叠,从老城沿一个好看的坡度堆砌而上。

成就了不少封面感十足的旅行图景。

茶玫发了一条朋友圈,她说,这是一封来自阿尔巴尼亚的情书。

她登上这个古堡建筑群的山顶,俯瞰整个培拉特。

天空和云朵,阳光和古老的建筑。

茶玫说想起一句话,太阳里头有精神。

古城培拉特,当然也不只是这些。

Gorica区里散步,随处可见笑容可鞠的本地人,一脸懵逼的流浪猫咪,以及栏杆上绑着的白色花束。

风吹花瓣,陌生旅人的心,就会跟着动一下。

夜晚的培拉特则有另一种迷人的气质。

茶玫在osum河两岸走来走去,看着十字架与宣礼塔在眼前反复交替,她写下来——

「每次走过昨天刚到时喝咖啡的那家Tosta餐厅,永远都能看到有人在门口喝酒,然后我的手机便会自动连接上他家的Wi-Fi。」

正是这些让人动容的时刻,拼凑起了这个城市,这个国度的现在和未来。

茶玫,则继续向南旅行。

更大的惊喜,正来自于南部的海滨城市萨兰特

她说,当她推开房门的一瞬间,看到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壮阔日落。

民宿的房东还在门口,茶玫跟他说,你等等,等等我们再聊。

而后奔赴阳台。

红色的铺天盖地的霞光倾斜而来,海边没有长枪短炮的摄影师,这一刻就是永恒。

人们发着呆,人们走进这股红色之中。

「可以列入我们的人生日落时刻了」

茶玫感叹道。

于是,她和偶遇的小伙伴,在这个南部城市的海边待了三天三夜。

萨兰达紧邻希腊,拥有着地中海的蔚蓝,以及阿尔巴尼亚迷人的性价比,所以希腊人和欧洲人也很爱过来度假。

这里每年的日照时间长达290天,海景迷人。

海和海一样,海和海又不样。

落日和落日一样,落日和落日又不一样。

之前,茶玫在地拉那的旧书摊淘到了《小王子》;

此刻,她在萨兰达见到了小王子眼里的落日。

她觉得,这就是命运了。

「一定还会再来」她跟我们说。

没想到阿尔巴尼亚是这样的,松弛和迷人。

地中海的风吹来远方,B612星球的讯息。



「没什么能阻止这里的热爱」

尽管让人痴迷,但直到现在,阿尔巴尼亚也并不富有。

基础设施和建设过于贫瘠,没有选择自驾是茶玫这次旅行最大的遗憾。

她常常需要等大巴等到地老天荒。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距离往往只有一个小时车程,但等待的时间就需要近两个小时。

而更慌张的是,很多地方每天只有一趟班车。

比如从石头城吉诺卡斯特到科尔察。


茶玫一直没能赶上大巴,最后不得已,“巨资”包车,用一个城市作为中转,才能抵达。

即便折腾,

也没能阻挡来过这里的小伙伴对阿尔巴尼亚的喜爱,也没能阻挡这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吉诺卡斯特,古老的石头城,就是一座奥斯曼时期风格的桃花源。

名副其实,所有房子都是石头建造。


老屋依山而建,用岩石片铺屋顶,大部分时间里,这里几乎看不到任何游客。

一天,茶玫起床,散步去吃早午餐。

已经是11点的光景,餐馆大都没有开门,茶玫成为第一批顾客。

她一边等着自己的早午餐,一边才看见大叔笑盈盈慢悠悠地把桌椅摆出街边。

哦,属于这座老城的一天,这才慢慢开始。

然后慢悠悠游荡这个公元四世纪的老城,慢悠悠爬古堡,慢悠悠去到下一个目的地——

阿尔巴尼亚的文化之都,科尔察


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城市,作为阿尔巴尼亚的第六大城市,科尔察有自己的文化表达。

博物馆、剧场、美术馆、公园,现代的设计好看的建筑鳞次栉比。

这里的年轻人也会去寻找更大的世界,但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依然有自己对文艺的追寻。

举个栗子。

茶玫在科尔察的那几天,Rinia公园里,就有一场来自全球雕塑艺术大师的展览。

这么贫瘠的国家,这么小的地方,竟然也会邀请世界各地艺术家来搞创作然后有那样一个雕塑园区,想一想,就会觉得多么不可思议。

科尔察中世纪艺术博物馆,也足够让人惊艳。

惊艳的首先是博物馆的色调。

一层是艳黄,从天花板开始就是好一通密密麻麻,二层是冷色调的蓝绿,接着便是浓艳的红。

茶玫说——

「第一次这么集中(密集)地看到如此藏量的中世纪宗教艺术。」

这样的博物馆和美术作品,在文化之都科尔察一点都不意外。

看,不要说他们没有高楼大厦,每个地方的人们都有自己幸福的方式。

有的地方,诗和远方在远方,有的人,诗和远方,在心里。


——

离开科尔察,

茶玫这次阿尔巴尼亚的旅行就画上了句点。

一个人从大年三十到十五元宵节,

用她的话说,她在这个欧洲小国,过了一个缓慢的矫情的文艺春节。

如果在阿尔巴尼亚选一个再来一次的地方,

你会选择哪里?

我问她。

茶玫毫不犹豫,

再来一次?当然是每一个。


· END ·


【版权说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茶玫、视觉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阿尔巴尼亚   石头城   奥斯曼   地拉那   希腊   落日   中国人   旅行   地方   国家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