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普通人多久才能吃一顿肉?

我们平时没听到一句话:“我不是吃素的”,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我不是好惹的,你们不要随便欺负人。怎么不吃素就不好惹了?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只有贵族才能吃肉,普通人平时就得吃素。“我不是吃素的”,换一种说法就是:我是吃肉的,有背景,相当于我爸是李刚。

在我们的印象中,民国那会儿,地主是日子最好过的一类人。那么他们是不是顿顿吃肉呢?答案是不经常吃肉。不是不想吃,而是吃不起。还不如今天最普通的人。

我外公是在解放前是地主,有一次他在街上的包子铺买了一个肉包子。那时候的生意人非常实在,没有今天那么奸诈,做出来的包子真正的皮薄馅大,走在街上都闻到包子铺里飘来的肉香味。

买来的包子外公只吃皮不吃馅,把肉馅留下来,又买了一大块豆腐,拿回家去和肉馅一块炖,一家人吃了好几顿。

可见当时,即使地主也远远没有达到吃肉自由的地步。有一次,我问外公,地主平时都吃啥呢?外公说,到了农忙的时候要请长工来帮忙,除了给工钱还要包晚饭,长工们干的都是体力活,吃不好,第2天就没有力气来干活,所以外公家就炒了一盘平时全家人都舍不得吃的腊肉,但是饭和肉的数量太少了,很快就被长工们吃完了,还没有吃饱,怎么办?就只好端上煮熟的洋芋,等长工们吃完回家后,外公会把长工们剥下来的洋芋皮收集起来吃。

这就是地主的晚餐。

外公就是这样对自己狠,才攒出土地来。

不过地主也分好几种,像外公这种只能算小地主,条件最差的,属于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那种。划成地主成分也是人为的,并不代表财富有多少。那么那些有大片土地,阡陌纵横的大地主是不是经常吃肉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我有一个朋友的爷爷,在解放前是那种有马帮,办锅厂的大地主,有人枪上百,住的是走马转角楼。他妈妈告诉他,一个星期可以吃一次盐菜肉。那时候的肉真香,入口即化,把盐菜拌在米饭里,油亮油亮的,一口肉一口饭。老太太至今还记得那种香味。


我曾经好奇的问过老太太,作为地主的女儿,平时每天在家干什么?她说很无聊,喝茶、听书、嗑瓜子。当然茶和瓜子都是自家地里出来的。

地主家都不能实现吃肉自由,普通人可想而知。普通人把种出来的粮食交了租子后,剩下来的粮食只够吃大半年,每年接不上来的时候,只有吃山里的野菜。有一种底层人民的食物叫蕨菜,这种野菜经常长在坟墓上,所以又叫坟头草,都到了是坟头草的地步了,所以普通人一年到头几乎就没有肉吃。

不过听外公说,普通人在交租子的时候,大方一点的地主会炒上一大盆回锅肉,等交租的人凑齐8个人了,就安排上桌吃饭,这时候可以吃一顿肉,所以那时候的人们交租心很迫切。

看到以前的人们吃一顿肉如此困难,我觉得我们要感谢工业革命,要感谢科学引领生产力的发展。杂交技术的发展,化肥农药的使用,让农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到了粮食多到吃不完的今天,普罗大众才能实现吃肉自由。

感谢生活在这个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普通人   包子铺   油亮   洋芋   坟头   肉馅   长工   外公   地主   多久   平时   民国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