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期将近,母亲为她准备一口棺材,数月后才知,自杀信被将计就计

这不是通常的婚礼准备,而是蒋家为了掩盖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所做的极端举措。随着棺材的每一次钉板声响,蒋碧微逃婚的计划也在暗中加速进行。在北京的老宅里,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日子做着不同的准备,而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围绕着那口棺材展开。

夜深人静时,蒋碧微的房间里灯火通明。她笔下急促,留下了一封字迹颤抖的信——一封看似绝望的自杀信。信件中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她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无奈,却不知这份看似混乱的信件将成为一场精心布局的谎言的开始。她计划在深夜悄无声息地离开,赴约未来与徐悲鸿的新生活,而留下的这封信,就是她唯一的掩饰。然而,事情并未如蒋碧微所愿顺利发展。

民国时期的逃婚事件

1917年5月13日,蒋碧微在其家族的北京老宅内开始了她改变命运的一天。这一天,朱了洲来访,以老朋友的身份,邀请蒋家的长辈们外出共进晚餐并观赏戏剧。蒋碧微的父母,受邀之下,毫无疑虑地应允了这个提议,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幌子。

晚餐和戏剧进行得似乎很平常,蒋家的长辈们沉浸在老朋友的款待和京城的夜色中,而蒋碧微却紧张地等待着离开的机会。随着夜幕的深沉,蒋碧微回到了空无一人的家中。她迅速整理了一些行李,包括她最珍贵的几件私人物品,然后静静地走出大门,坐上了事先约定的黄包车。

当蒋碧微打开家门,走向黄包车时,她的动作既迅速又谨慎,生怕引起邻居的注意。黄包车缓缓启动,车轮在静谧的夜晚中发出轻微的滚动声。车夫驾车穿过熟悉的街道,向约定的会合地点驶去。夜色中,蒋碧微紧张地环顾四周,确保没有人跟踪或注意到她。

徐悲鸿在会合地点等待,他的眼神不时扫视来往的行人和车辆,以防被人认出。当黄包车终于抵达,蒋碧微从车上匆匆下来,两人简短地交换了目光,随即一同步入了蒸汽轮船的码头。他们尽量避开人群和灯光,快步走向停靠在码头的博爱丸号。

码头上的工作人员开始检查乘客的票证,蒋碧微和徐悲鸿出示了他们事先准备好的旅行文件。工作人员粗略地检查后,允许他们登船。两人找到自己的船舱,将行李放好,坐在窗边的座位上。船舱内灯光昏暗,外面的海风带来了微咸的气息。当船只缓缓驶离码头,北京的灯火渐渐在视野中消失,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前往未知的期待与不安。

与此同时,蒋家发现蒋碧微的失踪和那封匆忙留下的信。信中的内容表达了一种极端的决绝,试图让人相信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这封信的笔迹急促,内容混乱,显然是在极度紧张下草率完成的。蒋梅笙在家族成员的陪同下阅读这封信,很快意识到了事情的真相。

蒋梅笙没有时间表露悲痛或愤怒,他知道必须立刻采取措施来应对即将席卷而来的家族危机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他立即指示家族中的可靠成员秘不发声,同时开始筹划对外的应对策略。蒋梅笙命令家人和仆人搜查蒋碧微的房间,希望找到更多关于她离开的线索,同时派出可信赖的人暗中调查徐悲鸿的行踪。

家族的应对措施

在民国初期,家族的荣誉和声誉被看重至极,蒋碧微的逃婚私奔对蒋家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可能会给家族带来不可挽回的耻辱。蒋梅笙在经过一番紧急商议后,决定采取极端措施来掩盖这一事件。他接受了结拜兄弟的建议,决定对外宣布蒋碧微因病突然去世,以此来遮掩私奔的真相。

蒋梅笙命令家中的信任下人秘密制作了一份女儿猝死的讣告,并迅速传遍了亲朋好友和社交圈,这份讣告描述了蒋碧微因为突发疾病不幸离世的消息,内容虽简,却带有沉重和哀伤的氛围,试图以此博取外界的同情和理解,从而减少对蒋家名誉的损害。

为了让这一切看起来更加真实,蒋母提出了在蒋碧微的棺材中装填石头的建议。这个提议虽然残酷,却极其有效地保证了计划的可信度。蒋家的仆人们在夜色掩护下秘密购买了一口沉重的棺材,并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将石头搬运至蒋家,这些石头被小心翼翼地放入棺材中,以确保其重量与真实尸体相仿。此后,棺材被严密封闭,表面上一切都为了一场即将举行的葬礼做准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蒋家展开了一系列的假葬礼准备工作,包括请僧念经、设宴款待亲友。所有这些活动都被精心安排和执行,以确保每一步都符合传统丧葬仪式,不留下任何可疑之处。蒋家的仆人们忙碌着布置丧堂、悬挂白幔、摆放花圈,整个家族都沉浸在一种凝重的氛围中,即使是最亲近的邻居和朋友也被这场精心策划的悲剧所蒙骗。

蒋梅笙还特意指派了家中的可信成员,负责处理外界的各种询问和探视,确保所有来访者都能接受这一“事实”。家族中的一些成员被安排在丧事活动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需要在各种场合表现出适度的悲痛和哀伤,以增强整个故事的真实性。

整个蒋家在这段时间内都处于高度的紧张和忙碌之中,每个人都尽自己所能,以确保这场欺瞒能够成功进行。他们在外界的眼中维持了一种沉痛和哀悼的形象,而内心深处则是对蒋碧微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对家族名誉的维护。

家族的内部冲突

尽管蒋家尽力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措施来掩盖蒋碧微逃婚的真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节上的疏漏开始显露。蒋家的一些聪明亲族开始怀疑这场所谓的“猝死”并非如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随着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谎言,家族内部开始有人质疑,私下里对蒋梅笙的处理方式表示不满。

这种不满最终通过南笙公这样的家族长辈形成了明确的批评。南笙公,在家族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对蒋梅笙的责备不仅是出于对事件的关注,也体现了对家族声誉的担忧。他通过书信的形式直接向蒋梅笙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失望,信中指责蒋梅笙管理家庭的方式,特别是对女儿的管教不严,以及没有防止她被“拐走”的能力。

这封信成为了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蒋家内部对于这次事件处理的分歧和不满已经公开化。信件在家族内部传阅,引起了更多家族成员的注意。一些家族成员开始回顾和讨论蒋碧微消失前后的种种异常情况,逐渐拼凑出事情的真相。

蒋梅笙在面对这样的家族压力时,处境变得更加艰难。他需要处理外界的猜疑,同时也要应对家族内部的质疑和批评。这种双重压力使得整个事件变得更加复杂。尽管他尽力维护家族的名誉和稳定,但内部的不满和外部的疑问逐渐加剧,使得蒋家的形象和内部关系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与此同时,家族中有些人开始暗中调查蒋碧微的失踪事件,试图找出更多证据来证实她可能并未死亡,而是选择了逃离。这些调查活动虽然秘密进行,但其结果逐渐使得蒋梅笙所编织的谎言网络开始松动。

蒋碧微的悔意与坚持

数月的时间流逝,蒋碧微与徐悲鸿在日本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但他们从未忘记在中国的家人和曾经的生活。尤其是蒋碧微,她深知自己的行为给家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蒋家内部以及外界对于蒋碧微“猝死”的谣言和非议不断传入她的耳中,这使得蒋碧微感到必须采取行动来以某种方式缓解自己的行为给家族带来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蒋碧微决定写信给她的父母。她精心撰写了这封信,尽管知道这无法完全弥补她所做的一切,但希望能够表达她的歉意和对家族名誉所造成的损害的认识。信中,蒋碧微坦白了自己私奔的事实,表达了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深刻理解,她提到自己的决定是自私和可恨的,对给全家带来的耻辱和丢脸表达了深深的歉意。

这封信最终送达了蒋家,成为了蒋家与蒋碧微之间沉默多月后的第一次“交流”。信件到达后,在蒋家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家族成员们通过这封信确认了蒋碧微仍然在世,这让先前蒋梅笙所编造的“猝死”谎言彻底破产,家族内部对蒋梅笙的不满和责备进一步加剧。

尽管如此,蒋碧微的这次行动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她对家族的关心和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这封信虽然无法完全修复因她的离去而产生的裂痕,但它至少开启了解决问题和缓解紧张的第一步。与此同时,蒋碧微和徐悲鸿在日本的生活继续进行。他们面对着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挑战,同时也在艺术和情感上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徐逢.蒋碧微知道她要什么[J].花样盛年,2016,0(3):70-7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棺材   徐悲鸿   黄包车   将计就计   婚期   名誉   外界   精心   紧张   母亲   成员   家族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