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迹寻音:走一回徐霞客赞叹为“西南奇胜”的达州

走进达州城,你可以看到那条古老的老街,历史的痕迹依然能清晰可见,好像每一块砖都在向你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故事。再去看看周围的风景名胜区吧,如龙潭国家地质公园,那里的青山绿树,清澈见底的小溪,还有陡峭挺立的怪石,每一样都会让你犹如进入到了仙境一般的感觉。如果你对佛教文化特别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咱们西北的那座大佛寺瞧瞧。那里面庄严的佛教造像,不但让人心生敬畏,更留给了世人无尽的思索。


雨后三里古街

红军文化万古流芳

四川的达州(川东)古称“通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还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站。更是革命老区,诸多纪念馆都再现了当年徐向前、李先念、王维舟、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血与火的战斗历程。

中国红色第一街

达州有个石桥古镇是始建于东汉年间,历史悠久,丰富的文化艺术远近闻名,在镇上,至今还留存着不少客家人的老会馆,以及江西移民所建的抚州街、万寿宫,广东移民所建的广东街,八省移民联建的神农庙,九府十三州移民联建的禹王宫,还有拥有170多年历史的宝善书院等。

至今清晰可见当年的红军标语

这个古镇,扼守在进入大巴山的要冲,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地势低平,丘陵起伏,数百年来是南来北往商贾云集之地,湖广填川,各路移民的汇集,又造就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因而规模日益扩大,建筑鳞次栉比,成为巴山四大名镇之一,享誉一方。

古老的石桥甚至有些残缺,有些破落。那些斑驳的街房,木质的柜台,那些雕花的吊楼,阴暗的巷道,那些幽深的庭院,潮湿的天井,那些坑洼的街面,弯弯的拱桥……处处散发着岁月的霉味,陈年的气息,既让人迷恋和追思,往往无端的,又叫人叹息和感伤。

老街纵横,宅院众多,在十多条长长短短、弯弯拐拐的老街中,有一条老街特别有名,那就是号称中国红色第一街的“列宁街”。

列宁街全称列宁主义街,居于镇的西南角,由太平街、新场街和鲁家坪街三条老街串联组成,全长约1200米。街上矗立着四座高大的节孝牌坊,分别建于清代嘉庆、同治和光绪年间,依次称为一、二、三、四号坊。四座石牌坊仿木结构,三层斗拱,飞檐翘角,气势恢弘,其上镂雕着各种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以及各色人物植物动物图案.书法隽秀,雕刻精美,令人赞叹。

这么一个蛰伏于大巴山深处的古老小镇,何以跟这样一位俄国革命的领袖和先驱挂上钩来,还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一条街道呢?

史料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苏区,部队两度来到石桥,打土豪、分田地,在古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立了赤卫军、童子团和宣传队。红军宣传队在四座牌坊上填红錾刻,一幅幅宣传标语,特别是在二号坊上錾刻的“列宁主义街”五个字,格外耀眼。

“列宁”二字横书,每字大约一米见方;“主义街”三字竖排,字体略小。虽然时隔八十多年,依旧鲜红如初,光彩熠熠。

石牌坊,加上石刻标语,传统文化与红军文化的奇妙结合,完美组合,列宁街遂成为石桥古镇的精华,在古镇众多老街中,独树一帜。1991年,街上的“石牌坊及红军标语”也因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保护。

如今,人们到古镇游览,必到列宁街,不到列宁街,你就不算到古镇,到了石桥,有诗人撰写为证:石桥是朴素的,仿佛一卷深色调图画;石桥又是鲜明的,红色的列宁街,红色的红军标语,红色的故事和传说,给古镇抹上了一层辉煌的亮色。

薅草锣鼓万古流芳

“清早起来五方朅,五方雾得黢麻黑,黄云老祖豪光射,吹开乌云见日月……”受疫情影响暂停开放一个多月后,达州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又迎来了新游客。作为景区的特色文化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薅草锣鼓又在巴山大峡谷闪亮登场。

达州市宣汉县地处大巴山南麓,这里居住着近7万土家儿女,据考证,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每年六七月,正是野草疯长时节,又是猴群、野猪糟蹋庄稼最厉害的时候。聪明的土家人为驱赶野兽、消除劳动疲劳,在薅草时,把锣鼓带到山上,边敲锣打鼓边大声喊唱,它是川东土家族农耕文化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古镇冬天的妇女个个手拿暖炉

随着当地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改变,薅草锣鼓风光不再。2008年,薅草锣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思考:如何能让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在当代重焕光彩?

薅草锣鼓真正火起来,是搭上了旅游开发的快车。2016年,宣汉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开发扶贫”战略,筹措资金打造300多平方公里的旅游景区,同时“用本土文化点亮旅游景区”。以薅草锣鼓为代表的一批文化遗产得以开发利用,在巴山大峡谷展现风采。

2019年6月,第九届薅草锣鼓赛歌会在巴山大峡谷游客接待中心广场开锣打唱。11支参赛队伍穿着土家族传统服饰,唱、念、敲、打,声情并茂,韵味十足。

为了让薅草锣鼓发扬光大,宣汉县已连续多年举办薅草锣鼓赛歌会,吸引了县内及周边地区的鼓手歌手组队参加。随着文旅开发成效渐显,游客不断涌入巴山大峡谷,景区内民俗艺术团薅草锣鼓表演场次不断增多,参与学习、表演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大峡谷境内的龙泉、渡口等乡镇建立了薅草锣鼓协会。协会在文化站有专门的办公室,将薅草锣鼓队伍集中起来,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并组织人员对锣鼓引子、唱词、相关物件等进行收集、整理、保护。

2019年7月,四川省第一批非遗项目体验基地公布,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薅草锣鼓体验基地入选。这为宣汉薅草锣鼓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在此基础上,宣汉县决定在渡口土家族乡、三墩土家族乡、漆树土家族乡也参照龙泉乡的方式建立非遗体验基地。

传承了数千年的薅草锣鼓,在新时代的巴山大峡谷唱得更红火、敲得更有劲……

巴山民歌“溜溜调”

历史悠久的地区往往培植、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歌。

达州的宣汉县马渡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那里的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好唱民歌。当地音乐家朋友透露,30年代出生于宣汉县马渡乡的李依若(1911--1959)早年求学期间根据宣汉马渡民歌中的“溜溜调”创作出《康定情歌》,这首民歌自流传以来就折服了无数国内外听众,并作为世界10首名曲之一,随宇宙飞船飞上了浩瀚太空,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籁之音。  

受古老民歌影响,宣汉民歌还产生了大量的红军歌曲。如《正月里来是新年》,1957年被原达县专区文工团青年演员郝羽霞,从大巴山唱进省城成都,从四川成都唱进北京中南海,又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唱到原苏联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郝羽霞也因此走红,被国家文化部评选为“优秀歌手”。

再如宣汉民歌《苏二姐》,土地革命时期曾被川陕苏区群众改编为《我随红军闹革命》,在红军中广为传唱。“苏二姐”一语所传达的内涵是美丽、纯洁、质朴、亲善。如同陕西“兰花花”、广西“刘三姐”、湖北土家“黄四姐”,分别打上了特定的地域标记。

其歌词片段如:“清早起来去(哟)放牛(喔),一根田坎(苏二姐,你呀我呀妹娃子)放出头(喔,二嫂哟)……”

  此民歌为短小的放牧山歌形式,一呼一应,此起彼伏,曲调活泼明快,风格清新爽朗,生动有趣地反映了巴山乡民淳朴爽朗的精神品质和性格面貌。歌中衬词“苏二姐,你呀我呀妹娃子,二嫂哟”,新颖、鲜活,独具特色,是对传统乡村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关系的生动勾画,氤氲着村落群体生活的浓厚气息,所刻意渲染的环境氛围,亲和而温馨。

1950年,川北行署文联在南充召开“音乐戏曲工作者代表座谈会”,李依若作为宣汉代表,组织几位同志在会上演唱了这首民歌。从此,《苏二姐》一歌不胫而走,为诸多报刊发表,原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时乐蒙更是直接借用该曲写成《英雄们战胜大渡河》,传遍全国。

景点:

达州宣汉马渡关士林

观音山森林公园、龙潭、海明湖温泉水世界、达县、真佛山、百里峡、百里峡盘龙洞、八台山风景名胜区。

观音山森林公园

百里峡盘龙洞

达州大佛寺

特产:

享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的美称。

美食:

有杜肿腰花、沸腾鹅肠、粉蒸鲢鱼、功夫牛肉、古今香丸子、观音豆腐干、红海游龙酸辣粉、鸡油大汤圆、尖椒肥肠、江阳酸辣鸡、姜葱螃蟹等等。


越声/文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达州   大巴山   宣汉   土家族   宣汉县   锣鼓   列宁   民歌   红军   古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