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票房又再扑街!口碑暴跌被怼吃相难看,网友:比烂片更致命

宁浩导演的新片《红毯先生》近日上映,却遭遇观众冷落,票房和口碑均不佳。这引发人们对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关系的思考。作为业内大佬,宁浩试图跳出商业电影框架,讲述他眼中的时代荒诞,但最终难以打动大众。

究其原因,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始终存在着天然鸿沟,但两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需要在电影生态中找到动态平衡。

商业电影难容纳作者独特风格

《红毯先生》作为一部春节档电影,理应具备一定商业属性。但宁浩却试图打破这一框架,他大量运用静态镜头、缓慢叙事等手法,讲述一个冷静的关于人与人之间失语命题,使之更类似一部艺术电影。

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商业电影的通行方式,难以打动习惯于商业片叙事节奏的大众观众,因此获得了较差评价。由此可见,主流商业电影难以容纳这种高度个人化的风格,艺术性越强,反而越难达到销售的目的。

商业电影追求大众娱乐,更看重节奏感、情节反转等,与艺术电影注重作者表达和审美追求有着本质不同。如果商业片过于艺术化,反而会让目标受众不适应。所以说,商业属性与艺术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

艺术电影难以生存需借助商业资源

与之相对的是,纯艺术电影也难以在市场上生存。其小众属性注定了较窄的受众面,投资回报存在较大风险。即便是大导演,也难以享有充足的创作自由。

宁浩作为业内大佬,要拍摄这类非主流作品,仍需利用春节档等商业资源争取曝光度,但最终也只能面临失败的困境。由此反映出,艺术电影若要生存,必须依附在商业环境中,或多或少接受商业规律约束。

纯粹的艺术追求难以为电影市场所接受,必须接受商业妥协。所以,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存在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命运共同体而非对立面。

两者需要找到平衡支持电影多元发展

简单对立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是没有意义的。两者应该在电影生态中找到平衡和统一。

艺术电影代表着电影语言的拓展与突破,也开拓受众审美情怀。而商业电影则支撑起整个产业链条,提供资源支持。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电影多样繁荣。

艺术电影可以适当吸收商业手法提高可看性,商业电影也应给予艺术创新更多空间。电影从业者需要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同时,导演也要理解观众口味,而观众则应主动接受多样化电影。电影评价不能简单以商业标准审视艺术作品。

我们需要呵护每一种不同类型的电影,因为电影的力量恰恰在于连接各色人等。 正因为宁浩试图跨越商业电影边界,才更需要理解和包容。我们需要给予时间去欣赏不同之美,也需要给予空间让电影语言不断延伸。

多样电影共成就电影艺术生态

总的来说,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前者满足大众娱乐需求,后者推动电影语言更新。

就像生态系统里物竞天择、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电影类型共同繁荣,才能展现出这门艺术的无穷魅力。宁浩以其个人魅力艺术追求带来反思,也让人们再度审视电影的本质与边界。

我们需要平和地看待不同类型的电影创作,而非将之对立。因为每部电影的存在,都丰富了这一艺术之树的生命力。只有持续包容和鼓舞每一种电影于自由生长,电影艺术之林才能繁茂多姿、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大佬   大众   艺术性   票房   难看   口碑   属性   观众   导演   生态   网友   艺术   商业   电影   刘德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