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同样是小麦,在西方发明的是面包,而在中国发明的却是馒头?

同样都是小麦制作的面粉从而生产出来的主食,但是在中西方之间却神奇的发生了一定的区别变。中国诞生了以蒸为烹饪基调的“馒头”而在西方则孕育出了以烤为主的“面包”。是什么形成了这两者之间的神奇的区别了呢?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孕育出来烤面包呢?[啤酒]


1

面包的“起源”

如果要探究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孕育出面包这一问题,我们还是得从面包的诞生说起。虽然具体的起源目前仍然是众说纷纭。但是大部分观点还是认可古埃及起源说的,也就是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有个聪明的古埃及人突发奇想,将分给自己的小麦粒磨成了粉,加水发酵,然后用火烘烤,让他没想到的是,此举竟然做出了一个好吃的团子来

这种独特的松软之中略带一点韧性的口感,是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对此他们表示:哎呀,真香!由此面包就可以说真正的出现在了人类文明之中。这可以说是人类史上的一场饮食文化变革自此拉开,随后,来往的商人的航船将埃及的小麦以及面包的制作技术广泛传播

通过文化交流,渐渐的整个地中海周边的地区,面包饮食开始主宰人们的肠胃。对此,在古希腊的记载中,就曾经明确的说,希腊民族是吃面包的民族,因此是文明开化的民族。这就产生了一个论点,那就是在当时,古希腊人眼里不吃面包的就可以归类为蛮族。

这话咱中国人肯定不爱听,因为我们那时也早已是文明开化的民族。你们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历施多德,我们也有孔子庄子和墨子啊。不过我们就不吃面包,当然不吃面包不代表没有小麦,事实上处于先秦时代的中国早已种植小麦,小麦是我国传统的谷物之一,这从周朝遗址上出土的碳化小麦粒就能证明。

2

小麦在中国的发展

不过当时咱们的祖先的确很少吃小麦,这是当时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决定的,那时吃谷物的方式是“麦粒饭”而非磨成粉二次加工,麦粒饭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大米饭和浓粥的中间产物,而小麦因为表面麸皮过厚且质地坚硬,制作麦饭的口感并不好。

总之一句话,在先秦时代,中国人应该没有见过面粉。面粉都没有,发酵面包就更无从谈起了,那时候中国人主食的榜一大哥就是小米。中国真正迎来面食的时代,还得到西汉时期,那个要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就曾向汉武帝提议在关中地区广泛种植冬小麦,用来在冬天播种更多的作物,不至于荒废土地。

而小麦种植需要充足的水利灌溉,在那个时代已能得到满足。秦汉时期的官府可以说是相当重视水利建设,灌溉农业的发展有声有色。董仲舒这个大思想家在经济上的考虑的确正确,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吃货。

因为他那个时代,中国已经有了石磨技术,中国人也点开了小麦的烹饪科技。也就是经典的汤面和传统的面食,对汤面这东西他生活的时代就已有之想必这种滋味令他难忘。而且就在这段时期里,当时的人就已经掌握了通过酵母菌来给面团发酵的技术,这时候面包科技的前置条件其实都已经完成。

可是当时的中国人却并没有做出面包,而是另一种食物,那就是馒头和它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食物。比如,宋代高淳的《事务记源》中说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其实那是肉馅包子,用各种肉类包裹在面团里蒸制,今天的上海人还称包子为馒头。

但中国之中除了上海以外,真正普遍为今人所认知的馒头,其实前文中已经说了,早在西汉末年发明发酵之法之后就已出现,不过那时候的人们叫它“饼”,这是因为当时的发酵技术还有很多问题。那么问题来了从汉至宋,乃至后世的明清时期,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制作出面包却做出了馒头呢?

3

烹饪工具带来的区别

曾经有人提出过一种说法,是西方人多是游牧民族的后代,因为生活时常需要迁徙所以采取最简便的烹调方式。而直接在火上烘烤食物,可以说是人类最便捷的方式,不过这个理由还是有些牵强,因为发明面包的古埃及人可是妥妥的农耕民族。

甚至一度还是古罗马人赖以生存的大粮仓,而且烤制面包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看看古罗马遗存至今的面包烤炉就可以知道,这些烤炉建造考究面包师也必须拥有精湛的技艺。在古罗马,面包师的地位相当高。甚至史籍之中就有记载,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就有面包师被选上做了执政官的案例。

所以说,用这种所谓的似是而非的民族文化,来刻意的牵强附会是不对的。虽然这种说法极不靠谱,但其提及的另外一点却很有道理,那就是中国古代没有出现面包,跟烹饪方式的东西差异有着很大的关系

面包是用火烤制烘焙,但中国人的烹饪方式中烧烤并不是主流,特别是随着文明进程的推进,真正的主流是蒸和煮在宋以后还有炒制。而我们现在看先秦时期的青铜所制的器物,除了武器和装饰品,大部分都是蒸煮用的器皿。比如鼎这个有独特地位的物品,最初就是用来煮东西的。

而后来更是点出了蒸这一个重要的科技点,通过在器皿上制造出“眼”,让蒸汽从下面循环到上面,运用水蒸气将食物做熟。这样独特的科技早早就在中原地区开始普及,老百姓也用这些技巧,虽然用不起铜的铁的,但是可以用陶和竹的啊。今天在先秦秦汉的平民墓葬里,这种简单的陶器比比皆是。

正是因为早早的就点出来了这样独特的科技,大家自然就看不上原始粗犷的面包烘烤技术了,而是转向了独特的面点科技。比如我们现在经常吃的包子馒头花卷等等的加工技术,而蒸笼对比面包炉更加的节省燃料容易控制火候,自然就没啥动力发展出面包炉科技。

4

面包的传入和在国内的发展变化

也正是因为如此,面包真正传入我国并开始推广发展的时间,大致要到鸦片战争爆发之后。那时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沿海商埠的开放,也引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当时开风气之鲜的中国有钱人也有不少喜欢上了这种西方食物,当然这与其说是喜欢面包的味道,不如说是图一个新鲜

而且那时候的面包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和工业化的改进,早已从原本的可以拍核桃的形态,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多油多糖装饰精美,其实更接近与我们文化里糕点的形态。也正是因为如此,面包店在沿海城市渐渐多了起来,面包的花样也是各种各样琳琅满目。

在清末民初的上海码头,进口的国外高筋面粉始终是一项大宗的贸易,因为他们都是用来专门制作西式面包点心的原料,在当时上海的各个租界里,只要你有钱,就能吃到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各个不同欧洲国家的特色面包和点心。

比如民国时期很多的高层人士都在学习西式的饮食习惯,我们熟知的很多民国时期的人物,都喜欢在早餐吃上吐司搭配果酱和牛奶的饮食组合。这背后其实不光光是饮食习惯的改变,更是一种文化内核的入侵。不自信的“新文人”和“新贵族”们,迫切的希望可以通过模仿西方人士的习惯和风格,以期望可以“标榜”自己的身份和“进步”。

然而在那个时候,每天能吃上外国面包的精英人士,其实还就是那么一小撮。在当时,真正的占据社会群体最大部分的仍然是穷苦的农民。然而这些靠天吃饭的农民,在当时有个窝头就不错了,大部分人甚至连馒头都吃不上,面包就更无从谈起了。

而到了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新事物的追求,现在大大小小烘焙店,已经遍布各大小城市。面包早已成为了一个日常食品,但这个舶来品说实话对中国人饮食文化以及习惯的冲击,并没有多大。毕竟很多国人对于这种“面包”的定位更多的还是“点心”而不是主食。

大多数也只是偶尔吃一吃面包,或是工作节奏过快之下的,一种可以快速充饥的食物而已。馒头,包子,面条,米饭这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常见的主流食物。而对于西式饮食和生活的“祛魅”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已经基本的完成。

目前喜欢面包这种食物的,已经真正成了一种口味和喜好上的选择,而不是通过标榜一种“西式生活”的“高级感”来为自己做备注。而我们的美食也开始在世界的范畴内逐渐的流行,很多国家都开始流行吃馒头和包子,而不同国家的饮食风格之间的互相融合,又催生出更多新的美食。


参考资料:

光明网 - 150年前,西餐来了-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光明网 - 不要轻视面包,它的存在温暖而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小麦   中国   古罗马   馒头   面包   麦粒   先秦   包子   食物   中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