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有载人登月实力,为何要推到2030年?我们比美国考虑更深远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发射升空,载着三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的首次载人登月。当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双脚第一次在广袤寂静的月球土地上踏出飞尘时,他说出了那句流传后人的话:“这只是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

然而,自此之后,即使所有国家都卯足了劲儿,也再没有国家成功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甚至包括美国自己。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其实已经拥有了载人登月的实力!随着中国探月工程的稳步实施,我国航天领域专家多次表示,在2030年,中国人就可以首次登陆月球!

得知这个消息,你的心中可能也会存在疑惑:为什么说中国现在已经可以实现载人登月?有什么实质性证据吗?如果现在就可以登月,又为何要把计划推迟到2030年才实施呢?其实,这一切问题的背后,是一盘更大的棋局!

为何说中国已经可以实现载人登月?

为什么说现在的中国已经可以实现载人登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中国探月工程的基本部署,以及实现载人登月的基本流程

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开始于2004年,计划将未来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三个大阶段:“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以及“建立月球基地”,并给这一整个大计划以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取了个浪漫的名字“嫦娥工程”

2007年、2010年、2012年,“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分别成功发射升空并圆满完成了任务,同时“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探任务也顺利结束,这意味着我国的探月工程轰轰烈烈地开了个好头。

2020年,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携带“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仅一个星期后,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并成功着陆,代表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任务获得成功。

过往“无人月球探测”任务的圆满结束为接下来的任务部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3年5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开启下一个阶段的任务——载人登月,并宣布计划在2030年实现这一目标。

在嫦娥五号圆满完成的任务中,中国自主研发的探测器成功实现了绕月探测、月球软着陆、巡视探测、月球采样返回等精密复杂的任务,并携带了约1.731千克的月球土壤样本安全返回地球——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拥有了绕月球轨道运行、安全着陆月球并返回地球的技术——而这,正是实现载人登月的最核心技术“绕、落、回”

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其实已经拥有了载人登月的技术,只不过要把送上天和返下来的目标从“探测器”和“土壤样本”更换为“探测器”和“宇航员”。

在嫦娥五号任务中,探测器只携带了不到2千克的月球土壤样本返回地球,而如果要实现载人登月,则需要探测器携带加上装备重量至少150千克的宇航员。如何保证宇航员的安全?这是一个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路径就在于需要给登月返回舱添加更多燃料

也就是说,在火箭发射的起始之时,就需要携带更多的燃料上天。不过这并非易事,多运10千克燃料,就需要火箭多10千克的推力,可长征五号的月球转移轨道运力也不过仅有8.2吨而已。

好在问题并不是什么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其实,要想运输更多燃料上天,只需要运载量和推力更强大的火箭,或是用现有推力火箭将登月部件分批运上天,再在太空中进行组装即可——这都是现在的中国技术已经可以做到的事情。

所以,说现在的中国已经可以实现载人登月,一点也不为过!只不过,出于更长远的考量,我国决定在2030年才“推迟”实现这一目标。

为什么是2030年?

中国已经掌握了载人登月的核心技术,只不过缺少运载火箭这一现实条件。按理来说,如果“加班加点”,能够实现载人的大运量运载火箭应该能在近几年内生产出来并投入使用,可为何我们的科学家只是把计划时间放在看起来已经是“推迟”的2030年呢?

实际上,除了出于稳妥行事的原则之外,我国还有以下的种种考量

首先,从目的上来看,我国计划实现载人登月并非为了赶超美国,或是科技霸权其他国家,而是切切实实地出于对科学探索、资源开发、空间拓展的追求,是为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利。因此,我们并不急于求成,而是按照自己安排和规划的脚步,稳扎稳打地逐步推进探月工程。

其次,载人登月并非只是造出火箭,把人送上天,再返回地球这么简单的事,并不只关乎于技术问题。载人登月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多个单位的协调与配合,不仅需要充足的准备、测试和验证,更是需要完善的保障、应急和救援机制,需要大量人员的调动

出于大局考虑,我们必须稳妥办事,即使这会让完成计划的时间看起来“延后”不少。

再者,中国有着纷繁复杂的航天航空任务计划,并非只有载人登月这一项。除了载人登月外,中国的航天航空任务还有建成中国空间站、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等,都需要权衡重要性和优先级。不能只专注于载人登月而不管不顾其他任务。

最后,中国实现载人登月并非只是“为了登月而登月”,而是“为了驻月而登月”

也就是说,不是把人送上月球,再安全带回地球,载人登月任务就结束了,我国的科学家还要放眼于这之后的月球资源利用、月球基地建设等长远工程,也就需要更长时间的谋划——这是中国载人登月计划领先于美国最根本的要点。

看来,科学家们把中国载人登月时间设置在2030年前后,确实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载人登月,到底怎么登?

虽然我国的载人登月计划设置在2030年才完成,但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我国科学家也逐渐开始了载人登月任务的前置准备工作和部署——重点就在于我国正在研制的全新一代火箭“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

长征九号芯级箭体直径为9.5米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50~140吨左右,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5~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2~44吨,可以运送一百吨以上的物品到达近地轨道,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长征九号不仅能在载人登月、月球探测的任务中大展拳脚,更是可以触及更远的火星甚至深空。

图片中最后一型火箭即为长征九号

长征九号的水准,可以说完全不逊色于马斯克的超级星舰!在载人登月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长征九号可以一次性将登月部件运载至月球轨道,省去了大量中间环节,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也是风险更小、更为稳妥的方案。

预计在2028年前后,长征九号即可实现首飞!

2024年2月,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系列任务的新一代飞行器名称已经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则命名为“揽月”,饱含着中国人美好的祝愿,也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和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也已进入研制阶段。

2024年3月20日,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工程的“关键一环”——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升空,将为尚未发射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任务过程中提供中继通讯服务。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为中国探月工程架起一道稳固的桥梁。

相信在不久之后,月球表面的土地上就将留下第一个来自中国人的脚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中国   运载火箭   宇航员   美国   探测器   嫦娥   月球   深远   轨道   实力   我国   计划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