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被质疑活不过40岁,如今怎样了?

信源:央广网、澎湃新闻、中华网、红星新闻、光明网

“试管婴儿跟正常孩子一样吗?”“试管婴儿会不会有什么先天缺陷?”

诸如此类的问题自试管婴儿技术诞生之日就不绝于耳。1988年3月,我国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的拥抱在了一起。

因为她的出现意味着她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同时她也代表着我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历史性时刻。

但她的存在,也引起了一些社会人士的质疑,甚至还有人说她活不过40岁。那么,郑萌珠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降生

不孕不育,是很多家庭的心头之痛。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叫郑桂珍的农村妇女就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已经结婚十几年的却她一直没有孩子,眼看着周边同龄人的孩子都上了小学,自己还迟迟没有动静,夫妻俩更着急了,一急就开始乱投医,开始找各种偏方、求神拜佛,希望能有个孩子,不用再被村里人议论。

然而,郑桂珍尝试了许多偏方,都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于是,走投无路的夫妻俩便来到了医院进行检查。

经检查后发现,郑桂珍因为年轻的时候,感染过盘腔结核,双侧输卵管从此就不通了,很难会有孩子。这个消息对夫妻俩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

然而,郑桂珍虽然绝望,但她依然不肯放过一丝机会。

一个是她从小就没了双亲,跟着9爷爷一起生活,在结婚后,爷爷最大的心愿就是她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这样将来也老有所依。

另一个则是在当时那个年代的农村,传宗接代这种思想在男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给丈夫留一个后代也算是郑桂珍的一大心愿。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有一次,在听广播的时候,郑桂珍突然听到北京有一家机构正在研究“体外受精”技术,这让郑桂珍看到了希望。

因为当时这项技术根本没有实验成功的先例,所以郑桂珍的丈夫起初并不同意妻子的请求,不想让妻子去冒险。但是,拗不过妻子的他,还是答应和妻子一起去北京了解这项技术。

到了北京后,经过多方咨询,郑桂珍了解到这项技术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张丽珠教授团队正在攻克的项目,于是,夫妻俩便通过各种渠道挂上了张丽珠教授的号。

1951年,张丽珠学成回国。在1958年,她受邀参加了北京第三附属医院的创建,并创立了医院的妇产科。

而在1984年的时候,张丽珠和她的团队开始研究“试管婴儿”技术。

之所以研究这项技术,也是因为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作为临床医生的张丽珠发现有很多人都是因为不孕不育症来找她的。

这类人群往往有着很大的精神压力,他们担心自己会因为没有孩子而受到他人的歧视。并且,不孕不育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还会影响着夫妻之间的感情和家庭的稳定。

与此同时,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世界的不孕不育患者人数约为8000万—-1.1亿,中国的统计数据为6%-10%。

而在这些不孕不育的人群中,大部分人的情况都和郑桂珍一样。对于这种情况,只能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最终在体外形成胚胎。

郑桂珍在找到张丽珠后,内心也很是激动,而张丽珠也非常理解她迫切的心情。在在她住院期间,一边为她治疗之前的身体疾病,一边继续进行试管婴儿的研究。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简陋,张丽珠团队经历了许多艰辛。当时全医院只有一根取卵针,针头顿了就拿到钟表铺去磨一磨,没有专门的培养液,就自己开药方配。

除了艰苦的研究条件外,张丽珠还会遭到一些思想保守人士的攻击。他们非常反对这种非自然的孕育方式,认为中国已经有那么多人了,根本不需要再进行这种研究。

面对恶劣的环境和社会的一些质疑,张丽珠教授并没有停止研究,而是继续钻研,就这样吧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了。

当时张丽珠团队在体外受精完成后,用特制的塑料管将受精卵植入了郑桂珍的子宫里。

1987年8月3日,医护人员们通过检测机器,已经可以看到胎儿的心跳,而这也说明临床妊娠成功了,胎儿的生命过程已经开始。

听到这个消息,郑桂珍高兴极了,在之后的日子里,她时刻谨遵医嘱,不敢有任何怠慢。1988年3月10日,郑桂珍被推进了北京第三医院手术室,剖腹产下了她盼了20年的孩子。

当时医护人员对孩子全身进行了触摸式检查。在检查结束后,医护人员便将孩子抱到郑桂珍身边,看着刚出生的女儿,郑桂珍含着眼泪频频点头。

这时,一直守候在手术室门口的丈夫在听到婴儿的啼哭后,也是兴奋的无法自制,竟开始随着啼哭声拍起了巴掌,嘴里更是反复地说着:“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我家三代单传,88岁的爷爷说见不到孩子眼都闭不上,现在可好了!”。

最终,激动的夫妻俩在平静下来后,给女儿取了“萌珠”这个名字。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萌”有开始、萌芽的意思。

这个孩子是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同时也是郑桂珍家里的第一个孩子

而“珠”是希望女儿的人生能够像珍珠一样闪亮,同时也是为了感谢赋予女儿生命的张丽珠教授。

后来,郑萌珠的出生,让国内许多不孕不育家庭看到了希望,来找张丽珠教授的不孕不育夫妇越来越多。

投身医疗事业,结婚生子

之后,郑萌珠和父母在北京又待了两个月,在张丽珠教授确认孩子的身体没有问题后,三人才回了甘肃老家。

由于郑萌珠是我国首例试管婴儿,所以,为了时刻了解她的身体状况,甘肃的医护人员在郑萌珠回家后,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跟踪调查。

在这段时间,村里有些人认为郑萌珠是通过非自然的孕育方式诞生的,经常会有一些闲言碎语。

而随着郑萌珠慢慢长大,她也知道了为了生下自己,母亲和张丽珠团队付出了多少努力。

因此,面对那些流言蜚语,郑萌珠并不在意,在她看来,“她和其他孩子没有区别,只是“产生”方式不同,在试管里呆了几天罢了。”

并且,这些流言蜚语也让郑萌珠坚定了长大后去当医生的决心。

就这样,在2007年的时候,郑萌珠顺利考入了西京学院。

刚入学不久,郑萌珠就接到了北京第三医院的邀请,在信中,医院表明了来意:她们想要邀请那些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孩子回到他们生命起源的地方去看看

后来,郑萌珠也像张丽珠教授一样,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北京第三医院工作,去当生殖中心档案科的工作人员,她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去帮助更多不孕不育的人。

如果当初没有张丽珠教授和其他医护人员的无私帮助,自己也不会降世,爸爸妈妈的人生也不会圆满。

因此,现在自己也要学着去反馈社会,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这也算是一种传承。每次在工作期间,碰到心情焦虑的患者,郑萌珠总会及时送上安慰。

2019年,31岁的郑萌珠也醒来了自己的小生命。2019年4月15日,郑萌珠在北京第三医院顺利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而这个孩子作为由试管婴儿分娩的“试管婴儿二代宝宝”,他的出生也和他的妈妈一样,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面对社会的关注,郑萌珠表示:“看到这么多人关心他,自己还是觉得挺幸福的。对于未来,我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长大,奋斗到哪儿是哪儿,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就好了。”

2021年的时候,郑萌珠也在节目中透露了孩子的现状,她表示:“现在儿子已经两岁了,正在健康成长中!”

结语

看着郑萌珠和她的下一代,我们不得不感叹命运的神奇。郑萌珠的第一声啼哭,不仅代表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同时也代表了中国现代医学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因为她的存在,我国的生殖医学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现如今,我国试管婴儿的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过去,我国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只有20%-30%,但是现在已经可以达到60%,甚至是70%。

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将近有三四千的试管婴儿从北京第三医院出生。

对此,我们不得不感谢张丽珠教及其团队的敢为人先,没有她们的努力,我们就没有如今成熟的试管婴儿技术。

资料

《张丽珠:中国内地“试管婴儿之母》北广人物

《35年后,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新时代新经典期刊

《试管婴儿,今年30岁了》央广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试管婴儿   中国   体外   北京   教授   团队   我国   孩子   医院   技术   郑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