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吃饭,需要补锌吗?

“最近宝宝突然不爱喝奶了,奶量明显下降,适量添加锌,宝宝就会慢慢恢复” “孩子食欲不好、吃饭不香,是缺锌的表现”,家长们经常会在电视、网络上看到类似的关于给孩子补锌的广告。

但饭菜不可口、食材单一、吃饭时干扰太多等,也可能会导致孩子不爱吃饭,不能把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都推到缺锌上。在确定是否要给孩子补锌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锌元素到底有哪些生理功能吧!

锌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储存在骨骼肌(约60%)和骨骼(约25%)中,血液中仅储存了人体内约0.1%的锌。锌可参与90多种酶的合成,与200多种酶的活性有关。

锌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①在蛋白质、脂肪、糖及核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②促进生长发育;③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④促进食欲,对皮肤和视力具有保护作用。

所以,体内储存足够的锌元素可以帮助孩子在身体发育、味觉、免疫功能等方面维持在正常水平。

如何判断孩子缺不缺锌

缺锌的表现

缺锌的主要表现包括食欲缺乏、生长发育迟缓、皮炎、反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异食癖等。

缺锌的常见原因

● 锌摄入不足

主要包括:①母乳锌摄入不足;②膳食锌摄入不足,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易导致缺锌;③早产儿对锌的需求量增加,需要额外补充。

● 锌吸收不良

主要包括:①消化道功能障碍,如胰腺功能不全、炎症性肠病等,影响肠道内锌的吸收;②膳食纤维、植酸可减少锌的吸收;③铜、钙、亚铁离子可抑制锌的吸收。

● 锌排泄过多

如腹泻等导致肠道内锌的大量流失。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锌

临床上常用的测定指标是血浆/血清锌,但其对轻度锌缺乏的敏感性仍较低,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也较多,仅能作为参考。单凭检测结果来判断孩子是否缺锌并不靠谱,要想准确判断,需要同时结合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因此,在考虑孩子可能存在锌缺乏时,需要医生进行专业判断。部分母婴店使用的带有电极小夹子的仪器,通过夹在孩子的手或脚上,来检测其是否缺锌是不可信的。

如何避免孩子缺锌

均衡饮食,预防缺锌最关键

避免孩子缺锌,应优先通过日常饮食来补充锌元素:均衡饮食,荤素合理搭配,避免孩子偏食。

锌的食物来源主要包括:红肉(牛肉、瘦猪肉、肝脏等)、海产品(如牡蛎,但不宜大量食用)、鱼类、禽类等。虽然谷类中也含有锌,但其植酸含量较高,植酸能与肠道内的锌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导致锌不能被消化或吸收。因此,在选择补锌食物时,应优先选择动物类食物,具体摄入量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锌的推荐摄入量及不同食物中的含锌量,见下表。

注:a指“适宜摄入量”。

摄入不足,额外补充要谨慎

健康的孩子,只要饮食均衡,基本不会缺锌。但如果存在某些导致无法从食物中正常摄入锌元素的情况时,可选择锌补充剂适当补锌。需要额外补锌的孩子主要有:①长期腹泻的宝宝;②肠病性肢端皮炎患儿;③部分早产儿;④经过医生诊断为锌缺乏症的患儿。

虽然通过补充剂补锌一般是安全的,但过度补锌也是有风险的。如果锌元素补充过量,孩子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还会影响钙、铁等元素的吸收。因此,要避免不必要的额外补锌。

选择锌补充剂,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市面上补锌的产品多种多样,有药品也有保健食品,有单独补锌的也有复合型的。孩子是否需要额外使用补锌制剂,应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无论是选择药品还是保健食品都应根据缺锌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补锌。

此外,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如果孩子仅缺锌,则选择单独的锌补充剂即可。锌补充剂一般分为三大类:无机锌、有机锌、生物锌。补锌保健食品大多选用的是吸收较好的有机锌(如葡萄糖酸锌、柠檬酸锌等)或生物锌,下面表格中列举了常用的锌补充剂,供大家参考。

在选择锌补充剂时,宜选用易溶于水、易于吸收、口感较好、价格实惠的。挑选锌补充剂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 关注锌补充剂的类型及锌含量。

√ 关注剂型,小月龄宝宝宜选择口服液或滴剂;大宝宝可以选择咀嚼片或软胶囊。

√ 关注服用量,如某些口服液单次服用量较大,宝宝不易接受。

√ 关注添加剂,小月龄宝宝不宜选择含有香精、人工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锌补充剂。

本文作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教授 菅凌燕;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宋方

来源:人卫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月龄   孩子   膳食   保健食品   食欲   食物   饮食   医生   宝宝   锌元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