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破局,推动撤县设区设想,打造省域副中心

绵阳城,素有"蜀北重镇"之美誉。这座肇始于三国时期的古城,曾是西南军事要冲,今日则是川北经济文化重镇。绵阳地处川北平原和盆地区腹地,背靠青神、梓潼、平武等高山峡谷,东望峨眉、乐山两大佛教道场,南通成都平原,北枕秦岭,向西则直抵川西高原。这个区位优势使绵阳成为连接川西、川东、陕南的交通枢纽和工农商贸物资集散地。

绵绵春草年年绿,阳阳温润四时和。绵阳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老少皆宜。加上平坦的盆地地形和肥沃的冲积平原土壤,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这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料和畜产品生产基地。

"羡陵旧邑素与闲,云树茂花浸露芰"。绵阳早在秦汉时即为茂阳郡,自古就是川北重镇。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曾于此屯驻,后又成为农民起义的策源地。绵阳府于明代建立,一直延续到民国。如今绵阳是四川第二大城市和川北地区中心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

但是,相较省会成都,绵阳无论是城市面积、政治地位还是发展实力,都存在一定差距。当前绵阳市面临一些重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其实力进一步释放和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有关地方层级的设计和完善,必将成为绵阳下一步重点改革的突破口。

一、绵阳面临的发展困境

绵阳虽然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仅次于成都,但从城市建成区面积来看,却远远不及成渝等特大城市。全市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仅340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县城。

市辖区和县域分布并不统一,发展失衡严重。目前绵阳主城区人口集中度相对较高,但偏居东南部;而北部和西部地区人口疏散,发展相对滞后。县域经济实力也参差不齐,梓潼、平武、盐亭等山区县域与主城相隔甚远,发展困难重重。

作为中心城市,绵阳对外辐射带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绵阳与周边县市尚未形成高效联动发展机制,缺乏带动效应。另一方面,绵阳与成都之间的辐射带动效应并未完全彰显,行政地位也制约了辐射半径。

交通体系有待完善,对内对外联系仍显不足。川渝二市之间缺乏高铁直通,且高速公路仍不通畅;绵阳机场也因昔日选址欠佳而受阻。市域内部骨干路网日渐拥堵,与郊区联通能力不强。交通设施落后,无疑也将大大制约绵阳在未来发展中所能发挥的区位优势。

同时,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也有待增强。目前全市共有10所高校,仅占川内五分之一,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医疗卫生资源普遍不足,高端医疗资源更是捉襟见肘。此外城市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商业配套和居住环境还需持续优化。

总的来说,绵阳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行政级别与实际实力严重不符、发展格局失衡、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充分等。如何突破行政级别束缚,在立足发展自身的同时,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步伐,是摆在绵阳面前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绵阳推动撤县设区设想

撤县设区概念最先在广东珠三角诞生,以遏制"城市病"为契机,将县改为区,由此而来。2008年以来,江苏、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纷纷效仿,大力推行撤县设区,目的是提高中心城市的行政管理层级,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具体到绵阳,可以按照"一主三卫"模式,即建设绵阳主城区,辅之以东、西、北三大卫星城区的格局。按照建议,主城区将覆盖现有6个市辖区;东卫星城将涵盖梓潼、平武等东部县域;西卫星城将覆盖盐亭等西部县域;北卫星城将涵盖北川等北部县域。

从整体格局上看,此举等于将大部分县域纳入市域统一管理。届时绵阳市总面积将从原先的约7000平方公里扩大到约1.2万平方公里,主城区面积也将大幅增加到上千平方公里,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加统一、高效、均衡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随着行政级别的提高,绵阳的权力事务管理范围也将随之扩大。届时绵阳不仅将拥有更大更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其在项目审批、土地市场、生态环保、交通建设等多项领域的管理能力也将大大增强。这将有利于绵阳打破治理边界,统筹城乡资源要素并加快融合,最终实现整体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

三、维护全省均衡发展大局

在四川现有体制和发展格局下,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愈发凸显。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提高绵阳的城市层级,不仅有助于扭转当前的发展困局,更将维护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均衡和协调。毋庸置疑,成渝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双核",对于整个西部东北向辐射带动作用尤为重要。但成渝内环内的经济差距和发展不协调,也必将对带动效能形成制约。此时,一个实力雄厚、体量充分的绵阳,就显得尤为重要。

绵阳背靠成渝,面向川北。依托自身的产业实力、交通枢纽地位以及区位优势,有望成为连接成渝的纽带,延伸成渝的发展动能和辐射效应,完善整个四川经济发展格局。它或将成为贯彻全省"东生西就、双核多极"区域发展总体布局的关键一极。

此外,绵阳对于整合四川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态势,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绵阳能够承接成渝人口和产业疏解,并以此拉动川北和川西地区崛起振兴,缓解成都周边"城市病"等矛盾。绵阳实力的增强,将为成渝提供新的产业腹地和发展空间,从而形成三足鼎立、互为依托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绵阳辐射带动效应的增强,也将给予四川中西部地区以强劲动力和新的增长极。届时川北和川西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迎来加速态势,各地也将乘势共享发展红利。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大局一旦形成,将持续带动四川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飞速提升。

可以说,赋予绵阳更高城市地位和发展权限,不仅是绵阳本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完善全省区域布局、缓解发展不平衡的必然选择。作为皖北重镇,绵阳的振兴和崛起,实现与其他地区同步、协同发展,于全省而言都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部署。

四、建设新时代枢纽门户

绵阳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央,毗邻川西高原地区,腹心相连盆地地带。十堰、襄阳至成渝、昆明的陆上通道横贯绵阳,潼川—汶川的成昆线更是川西交通命脉。沿黄公路通往陕南,南下则直通成德眉资等川东经济重镇。因此,绵阳实际上已经处于整个成渝经济圈和川陕黄桥头堡之区位。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一个实力更强大的绵阳,也将为四川最大限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强大助力。届时,绵阳与成渝双核的联动效应必将更加紧密,辐射效应也将向整个盆地区和川西延伸。四川的城镇体系和城市群发展一定将获得新的重大突破,并最终构筑起一张巩固高质量发展、有利循环畅通的整体格局。

现代化城市群体系中,难能可贵的是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功能互补。而省域副中心正是构建这一都市圈体系的关键枢纽和发展引擎。务实高效的绵阳,注定将在助力四川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绵阳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这座城市正向着新目标阔步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这一轮体制机制和层级调整,绵阳必将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川北经济增长极、成渝都市圈重要一极,成为四川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梓潼   绵阳市   双城   绵阳   高效   重镇   成都   枢纽   格局   地区   城市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