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对Ta的付出,使Ta变得重要 - 亲密关系中的“牺牲”

我是KY唯一一只已婚的主创。另外两只主创和现在办公室的小同学们,前几天围着我问婚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很奇怪,我首先想到的是生活中一系列的小事:我要开着小夜灯才能入睡,他睡觉却不能有光;我喜欢吃咸豆浆,他早餐必备甜豆浆,之类的。

婚姻是什么感受?婚姻是双方都觉得自己做出了一连串的妥协与牺牲——大多数时候不会计算,少数时候也会锱铢必较地争执起来——但如果你要问我,我还是觉得牺牲是理所当然的,两个人的生活还是比一个人好。

显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觉得的。从后台留言的情况来看,“不愿意为对方牺牲个人的自由度”是很多人保持单身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牺牲是持久稳定的亲密关系中所必需的么?为什么有时候对方为我们牺牲了,我们的感受却不好?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不愿意作出牺牲?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亲密关系中的“牺牲”。

牺牲的定义

牺牲,英文sacrifice,源自拉丁语中“sacrificium”一词,其中“sacer”意为“神圣的”(holy),“facere”意为“去做”(to make),即为了神圣的(目的),而去做一些事情(Andresen,1984),它原本主要指在宗教、祭祀活动中的将自己所珍惜的事物献予神灵/祖先的行为。

后来,牺牲又被用以指代亲密关系中,一方为了另一方的利益,或者为了自己与对方的关系,而放弃自己直接的利益(immediate self-interest)的行为(Van Lange, et al., 1997)。其中,“他人利益”或“与他人的关系”就是这种牺牲中的“神圣的目的”,而“自己直接的利益”就是“牺牲品”。

对有些人来说,爱的感觉接近信仰:在爱情中,他们时不时会感受到一种类似于“悲壮”的情绪,坚定而深沉,甚至有种“大无畏”的心情。这就是爱给予人的神圣感,而这种悲壮往往和“在假设中自己能够为对方作出自我牺牲”相关联。

* 牺牲与妥协有什么区别?(Sacrifice vs. Compromise)

有学者区分了亲密关系中的牺牲与妥协,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有所不同。

Ben-Zeev(2010)认为,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象不同,以及所想要达到的目的也不同。妥协是为了避免眼下可能的代价,放弃未来的一些可能;而牺牲则是放弃那些实际已经拥有的东西;它所代表的付出的程度是更高的。比如,因为伴侣在国内,放弃了未来可能的留学的计划,这是妥协。因为伴侣在国内,拒绝了已经到手的offer,这才是牺牲。

不过在今天的讨论中,我们并不将二者仔细甄别。我们所讨论的牺牲,泛指“为了对方或彼此的关系,放弃自己所拥有或想要的一些东西”的这一类行为。

在感情里,牺牲是必须的吗?

一些人认为,只要双方处于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中,妥协或牺牲就是必然的。即便是三观再相投的人,相处时间长了,也有会出现分歧的时候,可能是鸡毛蒜皮的琐事,也可能是重要的原则性问题。而一旦分歧出现,妥协或牺牲就不可避免了(Brittle, 2014; Coffey, 2014; George, 2015; Brooke, 2016)。

在他们看来,牺牲是必然的,只不过是多少或是“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的区别。例如,Brooke(2016)认为,亲密关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需要牺牲自己独处的时间、隐私、独立的目标等等。George(2015)认为,人们需要警惕自己在梦想、事业等的牺牲,而其他不太重要的方面则可以做出一些牺牲。

但也有一些新的关系形式,在更多地探索对牺牲需求更低的可能。传统的持久稳定的亲密关系,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如果你仔细审视,你会发现这些规则就是规定了两个人之间距离的远近、边界的位置、承诺的程度。一般意义上的亲密关系意味着两个人要较深地介入对方的生活、拥有更为松散的边界、互相有约束对方的一些权利。

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一旦足够近,必然会出现利益的不一致。而在所有的关系中,权力的角逐和斗争都是必然存在的。权力压过另一方的人,就能够维护自己更多的利益,更大程度控制局面(使其与自己想象中一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牺牲是一个必然的产物,只是我们人类有时把它感受为主动、自愿的,从而使自己也能更多地从牺牲行为中获益(后文还会谈到)。

而在一些新型的关系中,两个人达成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契约——它可能仍然是一对一的、长期稳定的,但它所规定的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可能是更疏远的、边界更严格、对彼此的约束更少。在这样的关系里,我们认为出现牺牲的几率是更小的。当然有时,这种新关系本身也是一种妥协的结果:出于自己的需要也调整了对对方的需求。

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愿意在感情中做出牺牲的人,会倾向于认为牺牲的注定的,而不愿在感情中妥协的人则会认为,是否做出牺牲是可以被选择的。

为什么有些人更不愿意做出牺牲?

* 愿意牺牲的原因

1. 彼此关系更进一步

我们往往以为“对方对自己好,我会与ta更亲近”。其实,你自己的付出也会让你对这段关系的情感更深刻。

弗洛伊德(1913)在“图腾与禁忌”(Totem and Taboo)一书中就指出,在宗教活动中,人们牺牲自己的食物供奉神灵。这种共享,一方面让自己感到能以此获得神灵的某些品质或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自己与神灵之间的关系得以巩固。(想到《小王子》里面,狐狸说的,“你为你的花儿付出的时间,使她变得重要”)

2. 生命的意义感

人们会通过怀旧来对抗一种“人都有一死,死亡不可避免”所产生的存在无意义感。类似的,人们也会因为这种存在无意义感,而产生“人固有一死,希望自己的死能重若泰山”的想法。

此时,牺牲,就成为了一种完成自我意义、实现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的方式(Routledge, 2011)。很多人都是通过自己在爱中的付出(而不是对方为自己的付出),而提高了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感受到意义,觉得自己变成了更好的人。

3. 内在的亲社会属性

Rheingold(1982)的研究发现,即使是18个月大的婴儿也会懂得主动做出一些帮助大人的举动。她认为,这主要由生物进化所决定(phylogenetically-determined)。

人类个体还会因为(可能是自认为的)自己比别人获得了更多的生存资源,认为自己受到了命运的垂青,而愿意为了共同的利益(更多人得以活下来),牺牲一部分自己的资源。

进化过程中,由于群居的习惯,个体会表现出一些原始的“亲社会”(pro-social)行为。个体的牺牲会带来种族利益的最大化,人类为了保证种族的延续,把“牺牲”这种冲动早早刻进了我们的基因里。

* 害怕牺牲的原因

1. 害怕失去自我

我们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所信奉的价值主张、看待世界的观点都是关乎自我认知的、难以做出妥协或让步的东西。因此,一旦亲密关系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做出牺牲,就可能会对我们的自我认知造成挑战,这无疑如同生生剥夺了我们自己的某个部分,令人痛苦不堪。

2. 对他人缺乏信任或安全感

由于对对方缺乏信任(如,双方还没有到达互相做出承诺的阶段),或是本身无法对他人安全依恋的人,通常会害怕牺牲不仅会得不到对方的回应,还会使对方得寸进尺,不断要求自己做出让步和牺牲。他们担心自己会因为牺牲而失去对方的尊重,也失去自己对这段关系的掌控。

3. 对方过度主动的付出,也会让自己不想做出牺牲

有时候,当对方主动为自己做出过度的牺牲时,我们感到不适。对方主动付出所造成的自己内心的亏欠感,一方面会让ta因为不想被操控而拒绝以自己的妥协作为回应,另一方面,ta也会因为不希望让彼此的关系变成一种你来我往“经济交换”,而不愿做出牺牲。(另一位主创乱入:我一直觉得,真正爱一个人的话,是会十分注意自己的牺牲不会造成对方的压力和不快的,甚至不需要对方知道)

牺牲会如何影响亲密关系?

很多学者认为,牺牲对亲密关系是有促进作用的。如,Nauert(2015)就认为愿意做出牺牲,能使对方有理由相信,你是愿意为这段感情付出的。而这能增进情侣间的信任,使解决矛盾变得更高效,从而使得感情得以长久。

而这也被Van Lange等人(1997)的一系列研究所验证。他们发现,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牺牲意愿(willingness to sacrifice)与关系的满意度、对感情的投入与承诺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更愿意为对方做出牺牲时,Ta对感情的投入与承诺、对彼此感情的满意度也更高。

但也有学者的研究发现,牺牲会让亲密关系中的双方陷入相互埋怨的境地(Rusbult & Van Lange, 1996),最常见的就是,一方因觉得自己牺牲了很多而感到不平衡,而另一方因对方的过度付出而感到负疚、被操控。

不过学者们认为,牺牲对亲密关系的积极作用更直接,而消极作用则受到了众多中间变量的影响,例如双方对这段感情的承诺程度,牺牲的动机等等。

* 其中,动机是被认为是影响“牺牲的作用”的主要因素

Impett等人(2005)认为,人们在亲密关系中做出的牺牲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动机:1)进取型动机(approach motive),即自己的牺牲是为了增进彼此的关系或是共同的利益;2)回避型动机(avoid motive),即牺牲只是为了避免冲突,避免被对方责备。

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进取型动机的牺牲,会使情侣互相之间更感激对方,关系的满意度也更高,感情的持续时间也更长。相反,个体在做出回避型动机的牺牲时,则体验到了更多负面的情绪,反而使感情有更多冲突。

可能的原因是,因回避型动机而做出牺牲的人,内心并不愿意主动牺牲的,因而在付出后,更容易感到不平衡,而抱怨对方或要求对方也有所牺牲,致使两人产生更多冲突。

如何科学地在亲密关系中作出牺牲?

首先,由于动机对牺牲的意义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在任何一方做出牺牲时,Ta的动机都是需要被沟通与了解的。

不仅如此,感情中的妥协和牺牲都是需要建立在尊重与沟通的基础上的。Brittle(2014)提出了“做出牺牲行为”该有的三个步骤:

1. 评估(Assessment)

在做出实际的牺牲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在这段感情中是否愿意做出牺牲,愿意或不愿意牺牲的原因是什么。同时,双方需要去了解对方对这段感情的承诺程度,是否愿意做出牺牲,双方妥协的底线(deal-breaker)是什么等等。

评估能使双方就需要妥协的事件与彼此的底线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两人也可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避免让需要做出牺牲的一方产生一种“失去自我”,或者“怀疑对方是否也能在需要时也为自己做出牺牲”的不信任感。

2. 协调(Attunement)

在协调阶段,双方需要讨论彼此在牺牲过程中,可能会失去和得到的东西,以及,在不触碰底线的情况下是否有折中的办法。还需要讨论“牺牲”会给彼此带来的感受(包括做牺牲和接受牺牲的双方,因为如前文所说,接受牺牲不一定总会让人愉快)。一些技巧,如开放性问题(open-ended question)、倾听等能够帮助沟通的过程进行的更为顺畅。

双方共同协商、做出决定的过程,可以让需要做出牺牲的一方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积极的或消极的,同时让Ta感觉自己的牺牲是被尊重的,并不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而另一方也能表达自己的顾虑和担忧,例如自己会因此感到歉疚或被操控,同时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激。

3. 共识(Agreement)

需要明确的是,在最终的共识中,双方的利益、需求、目标都是考量的和被认可的。在共识的基础上,双方可以再做出一些具体的实施规划。

你有过关于牺牲的正面或者负面的感受么?你是付出的那个人,还是接受的那个人呢?

留言告诉我们你的故事吧~

以上。

References:

Andresen, J. J. (1984). The motif of sacrifice and the sacrifice complex.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20, 526-559.

Ben-Zeev, A.(2010). Does love involve sacrifice or compromise? Psychology Today.

Brittle, Z.(2014). Think the sacrifices of marriage will kill the romance? Think again.Verilymag.

Brooke, T.(2016). 4 Sacrifices you need to make when you’re in a relationship.

Coffey, R.(2014). Sacrifice in relationships: Do you go that extra mile? PsychologyToday.

Freud, S. (1913). Totem and Taboo. London: Hogarth Press.

George, K. (2015). Things you should never compromise on in a relationship.Bustle.

Impett, E.A., Gable, S.L., & Peplau, L.A. (2005). Giving up and givingin: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daily sacrifice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9(3), 327-344.

Nauert, R. (2015). True marriage commitment requires willingness tosacrifice. PsychCentral.

Rheingold, H. (1982). Little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work ofadults, a nascent pro-social behavior. Child Development, 53, 114-125.

Routledge, C. (2011). Understanding self-sacrifice: Suicide asself-transcendence. Psychology Today.

Rusbult, C.E. & Van Lange, P.A.M. (1996). Interdependence processes. InHiggins, E.T. & Kruglanski, A. (Eds.), Social Psychology: Handbook of Basic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New York: Guildford.

Van Lange, P.A.M., et al., (1997). Willingness to sacrifice in closerelation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2(6), 1373-139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牺牲   目的   神灵   动机   主动   利益   感情   自我   关系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