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治不好的“心绞痛”,老前辈教我用药诀窍中,“肺”成为关键

从肺论治心绞痛
作者/吴德兴

↓滑动查看完整介绍↓

简介:吴德兴(1920~2007),男,汉族。主任医师。曾从师于段忠祥,1968年调入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冠心病心绞痛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病的范畴。心绞痛是冠心病常并发的一种症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病位、治法,古代医家已有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理论,并认为其发病与心、肾、脾诸脏的盛衰有关。

但近来因囿于心绞痛的病位在心,病因主要是心脉瘀滞不通的观念。临床遇见本病,常不辨虚实,滥用活血化瘀之品,反而影响了疗效的提高。

笔者受教于吴德兴主任医师,他认为本病宜从肺论治,主张“损其心者,着眼肺气”,“心痛不愈,调气通阳”,“祛痰化瘀,不忘肺虚”

兹将吴老经验整理如下。





损其心者,着眼肺气

从肺与心的生理而言:肺主气,心主血,肺气宣则心血行,血液之所以能循行脉管中,除依靠心脏之泵血作用外,更有赖于肺气之相傅和治节,肺气具有助心推动血液流向百脉的功能,故有“肺朝百脉”之说。

从肺与心的病理而论:肺气滞则心血涩,心脉滞涩不通,症见胸痛彻背;肺气虚弱,无力贯心而朝会百脉,症见气短心悸;肺阳不足,胸中阳微,痰浊阻心,症见心痛胸闷。

故肺失其相傅、治节,势必损及于心,致使血脉瘀滞,出现肺心同病,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等一系列冠心病心绞痛病证。

基于上述观点,吴老临证治本病,善用葛根、郁金之类,宣通肺气,行气止痛;喜用黄芪、益母草之属,补肺养心,益气活血采用全瓜蒌、皂角刺之品,宣肺行气、祛痰宽胸;多用代赭石、姜黄、九香虫等药通降肺气,活血止痛,临证屡奏良效。

王某,男,54岁,1991年10月4日初诊。

患冠心病4年,平素胸闷心悸,气短乏力,时有胸痛彻背,经服用丹参片、心痛定和活血化瘀中药,症状一度减轻。近日因情绪波动后症状突然加重,胸闷气逼,心胸痛者,伴肢冷汗出,烦躁不安,腹胀纳呆,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弦滑。

查心电图提示:心肌受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病为心痛,证属肺郁气滞,痰浊阻胸,心脉瘀滞。治拟宣通肺气,祛痰宽胸,行气活血止痛。

选用药物



葛根30g,益母草30g,郁金15g,桔梗15g,全瓜蒌15g,皂刺15g,代赭石50g,姜黄15g。


每日1剂,分2次口服,心痛不减者可加服1剂。


服药2剂后,胸痛彻背缓解,诸症减轻。

继以上方加减投服2个月后,除劳累后偶有胸闷、心悸外,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心电图心肌缺血恢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好转。

为图其疗效巩固,本方去代赭石、九香虫,加黄芪20g,麦冬以善其后,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心病不愈,调气通阳

冠心病心绞痛以气机失调、胸阳不振为主要病机,心脉瘀滞为主要病理表现。气滞血瘀,理当行气活血,阳微阴弦,该当通阳宣痹,但用常规治法也尚有治心痛不愈而事与愿违者,乃未能见病治因之故。

心痛虽然病位在心,气滞血瘀有证可循,若细究其病源,吴老则认为:“由于脏腑相关,心与诸脏腑均有内在的关系,尤其与肺之阳气关系甚为密切,肺之阳气和心之阴血本相通,不仅在生理上一畅则俱畅外,而且在病理上一滞则俱滞。”

肺之阳气虚可导致胸中阳微,痰浊上乘,气虚脉痹,出现气短、心悸、脸色苍白、脉细而结、心痛持续不减之证候;肺之阳气滞亦可造成心阳不通,酿痰生瘀,心脉瘀涩,出现胸闷、腹胀呃气、脉沉而代、心痛反复加重之症状。

吴老在临证时每重用葛根20~30g,宣调肺气,畅达气机,葛根既能升提心肺之气,又能宣通心肺之血。

对心痛持续者宜以细辛配桂枝同用,两药皆入心肺两经,具有温心肺之阳,通阳化气,温通经脉,活血止痛之功,止心痛作用颇佳,细辛用量一般为3~4g,桂枝用量一般为15~20g,比例为1:5,方可收理想之效;

对心痛反复加重者,当以大黄伍皂角刺并用,大黄既可通腑气,又可利肺气,同时也可化心瘀,皂角刺宣肺通窍,除痰祛浊,两药合用,从而起到肺气宣通,通则不痛之效。

蔡某,男,56岁,1992年3月6日初诊。

患冠心病5年,心痛、胸闷反复出现,需含服消心痛方能缓解。近半月心痛频发,痛甚汗出,前医叠投宽胸止痛、活血化瘀之品,心痛不愈。

吴老会诊:症见心痛持续不减,痛引胸背,伴心悸不宁,气短乏力,烦躁不安,腹胀嗳气,大便不通,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而结。

查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心肌缺血。辨病为真心痛,证属肺气壅滞,痰瘀互结,阳微脉痹。治拟宣肺调气,通阳祛痰,益气化瘀,通利止痛

选用药物



葛根30g,桔梗15g,细辛3g,桂枝15g,全瓜蒌15g,皂角刺15g,姜黄15g,代赭石30g,九香虫8g,大黄15g,黄芪30g,益母草30g


每日1剂,分2次口服。


服药2剂后,心痛缓解,胸闷腹胀减轻,大便已通。守上方,大黄用量改为6g,连服15剂后,心痛消失,复查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消失。

随证加减治疗1个月,除偶有胸闷不适外,未发生心绞痛。为巩固疗效,用上方研末制蜜丸,每次6g,每日2次,半年后随访,心痛未见复发。





祛痰化瘀,不忘肺虚

心痛一证多突然发生,忽作忽止,迁延反复,久病之后,肺气益虚,加之失治或治疗不当,或过用活血化瘀之药,肺气损伤,每寒病情加重。

从临证心痛患者的症状分析,痰瘀互结见症虽多,而本虚标实之症更屡见不鲜,究其本虚之根,则源于肺虚。故出现少气乏力,脸色苍白,胸闷胸痛,心悸心慌,脉结或代等症。

若肺之阳虚,营卫不和,阳微寒盛,则出现畏寒肢冷,胸闷多痰,胸痛彻背,腹胀纳呆,舌暗苔白,脉沉迟而滑等。

心绞痛经治疗缓解后,众多患者皆出现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脉细弱等症,由此更充分印证了心痛日久则必伤于肺及肺气益虚之说。

吴老遵古人“扶正祛邪”之训,根据心痛患者肺虚与痰瘀的不同程度,把握病情的变化,以求症情缓解,杜其发展,采取补攻叠相为用,肺虚、痰瘀同治,虚多实少者,补虚为主兼治实证,实多虚少者,治实为主兼顾虚证,而不斤斤于祛痰化瘀。

在治疗上若肺气虚兼痰瘀互结者,当以补肺益气,祛痰化瘀,行气止痛,药如太子参(或红参)、黄芪、白术、葛根、全瓜蒌、皂角刺、姜黄、郁金、九香虫等;

若肺阳虚兼痰兼互结者,应温肺益气、祛痰化瘀、通阳止痛,药如黄芪、桂枝、细辛、仙灵脾、葛根、全瓜蒌、皂角刺、姜黄、郁金、九香虫、益母草等。如此攻补兼施,则补而不滞,攻而不伤,缓图效机,收效甚佳。

温某,女,59岁,1991年11月8日初诊。

患冠心病8年,经常出现胸痛、胸闷,自服速效救心丸,胸痛、胸闷减轻。近1周因家事劳累而心绞痛加重,发作频繁,每日2~3次。

前来就诊:心痛持续,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头晕乏力,心悸汗出,下肢浮肿,舌质淡、苔白,脉细涩重按无力。

查心电图:心肌缺血。中医辨病为真心痛,证属肺气虚弱,痰饮犯胸,心脉瘀滞。治拟补肺益气,祛痰化瘀,通阳止痛。

选用药物



红参10g,黄芪30g,桂枝15g,细辛30g,葛根30g,全瓜蒌15g,麦冬20g,益母草30g,九香虫6g,代赭石20g


每日1剂,分2次口服。


服药3剂后,心痛消失,心悸汗出好转,余症减轻,续守原方,红参改为太子参20g,服药1个月心痛未出现,下肢浮肿消退,脉细有力。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以上方加减调治月余,诸症消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心绞痛   葛根   赭石   姜黄   细辛   胸痛   黄芪   老前辈   胸闷   冠心病   诀窍   心痛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