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三月还未过半,3个科研名人去世,个个都是国家栋梁

|凭栏望史

编辑|凭栏望史

资料来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人这一辈子,只有大概30000多天,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弥足珍贵,但生老病死却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把握的。

进入3月份以来,还不足半月,目前就有多位名人去世,令人心痛!

科技领域

昨日,多家媒体报道,贵州“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创始人刘东昊,3月5日因为意外去世,消息一经报道,引起广大网友的热切关注。

该数据中心是贵州当地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多家网络技术公司成立的,不仅有中国科学院、国家信息技术中心的参与,还有阿里云计算、360集团等,背景强大,实力雄厚。

自2017 年成立之初,该数据中心就致力于服务“国家数据安全”工作。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不少国家都曾有过信息泄露的丑闻,比如漂亮国,就曾出现员工泄露25.6万人消费者机密数据的重大事件。

如今,手机里包含我们太多的个人信息,一旦遭到泄露,就相当于我们在“网上裸奔”,后果不堪设想。

2022年,贵州“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项目“基于DSMM国家标准的数据安全治理应用实践”,获得了国家优秀实践一等奖

目前,这个实践项目已经进入了四川、重庆、广东、海南、江苏、天津等各地进行应用,还在不断推广中,为国家通信、税务、政务等行业领域保驾护航。

该项目推动了国家数据安全标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刘东昊作为创始人,曾在央视采访中表示,贵州大数据中心将会把“DSMM数据安全产业治理体系”推广全国。

该体系问世短短2年时间,年近51岁的创始人刘东昊就意外去世,这对大数据安全领域来说,无疑少了一位先驱领导者,是数据科研界的一大损失。

网友看到报道后,对“意外去世”尤为感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好像最近几年,不少科学家都是意外离世的,可天天哪有那么多意外?

不少网友都对刘东昊的去世表达惋惜之情,对国家栋梁的损失感到难过,但斯人已逝,我们能做的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接过重担

为国家数据安全继续努力,做出更加优秀的成绩,同时,作为国家科研人才,也应该重视人身安全的防护,以免悲剧重演。

除了科技领域刘东昊去世,还有医学领域,本月也损失了一位英才。

医学博士

医学专业是一门比较有门槛,而且竞争力比较大的专业,中山大学的医学专业更是“双一流”王牌学科,能进入这所学校就读医学的,毫无疑问都是高考中的佼佼者。

张凯就是其中一位,他成绩优异,从小就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天之骄子”,年仅28岁的他,就取得了中山大学“解剖学博士”

名校毕业,还是医学博士,这样高起点的优秀人才将来要么在医学领域进行科研,或者进入一家顶级医院治病救人,不管是哪一条路,相信之后的人生,大概率会走向巅峰。

但可惜的是,3月10日,张凯的好友发文,表示身为人中龙飞的张凯去世,至于去世原因,对方称是因为“抑郁症自杀”离开的。

在我们看来,医院里的医生护士,是最接近“死神”的一个职业,他们见惯了生死,所以会更加珍惜生命,作为医学博士,张凯应该也有类似这样的感悟才对。

而且根据资料显示,人民网报道过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曾对2010到2013年之间的东莞自杀案件进行医学分析,而张凯当时作为学生参与过。

人生很公平,不管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张凯曾多次直面死亡,心得体会应该比我们普通人多才对,这一点张凯好友曾有所透露。

张凯好友表示,张凯一边读博,一边实验,每天都会接触死亡现场,面对这些他也曾真心感慨,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而如今,他好不容易念到博士毕业,又是家中独子,抑郁离开,不仅父母老师无法接受,就连曾经的同窗好友也难以面对。

或许是飞得太高了,他中途忘记停下来好好休息了,才会生病,一直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却忽略对开心快乐的追求,生出心理疾病。

这一点,是很多大城市精英人才的都会面临的情况,借此也希望广大的社会精英,生活不是只有奋斗,劳逸结合,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才不会轻易走入绝境。

生命有时候很坚强,但有时候也很脆弱,希望大家在面对周围环境的压力时,有缓解焦虑,释放负面情绪的途径。

比如运动、旅游等,增加人生的舒适度,让努力奋斗的自己,也有可以放松享受的时刻,松弛有度也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3月还有一位去世的名人,他是我国工程院院士,曾为我国做出卓越贡献。

工程院士

我国天文望远镜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能鸿,于本月8日,在上海因病去世。

上世纪60年代,朱能鸿从同济大学毕业,因为卓越的科研能力,一毕业他就进入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他兢兢业业,为我国天文学专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还在党的号召下,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取得关键技术的创新。

他的职位也步步高升,从工程师一路做到了天文台的台长,他还带头研制了我国第一架“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因为性能优良、定位精度高,在业内收到高度认可。

他的科研能力也得到国际领域的赞赏,90年代初,朱能鸿还被欧洲南方天文台邀请,前去担任欧共体的高级工程师,参与“光干涉合成望远镜”的研究。

后来回国不久,朱能鸿就当选我国的工程院院士,他作为走出国门的天文台第一人,为中国天文走向世界,做出不小的贡献。

除此之外,朱能鸿院士还始终走在科研前线,先后研发了多种天文观测设备,比如月球双速照相机、1米激光测距仪、双焦点大视场大口径光电望远镜等。

这些设备积极推动我国天文观测走在国际前沿,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

比如在1994年的时候,得益于“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的优秀,我国拍摄了大量彗星和木星撞击的照片,600多张照片为我国科研提供巨大参考价值。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续很多天文专业的人才,也得以在更优秀的专业环境下,为我国天文学事业继续奋斗。

可以说,朱能鸿院士是天文学专业的一位巨人,他以国家需求为己任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影响着无数后辈。

2022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编号为“391996”号小行星以朱能鸿院士的名字命名,用于几年他老人家对天文学领域的卓越付出。如今,他的离开令我们心痛,我国一位科研巨星就此陨落。

结语

除了以上几位,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孙钧先生,也在本月初1号因病去世,同济大学特意为他发出讣告。

孙钧老先生是我国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地下防护工程抗震抗爆动力学、岩土流变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我国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国内首个海底隧道等,每个相关领域的重大项目,孙钧老先生都曾参与其中,付出莫大的努力。

他不仅积极参与国家重要项目的推进,身为教授,还竭尽所能我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他的去世,既是国家科研事业的损失,也是同济大学的损失。

国家的进步需要人才的支持,而科研人才的去世也值得我们铭记,不忘先辈付出,我们才能砥砺前行!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科学泰斗”的存在犹如指路明灯,指引后辈前行,他们的离开值得被载入史册,在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路上,我们不应忘记他们的付出。


往期精彩:

中国杀毒软件“没落史”:为何现在越来越多人,不爱用杀毒软件了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痛悼!朱能鸿逝世》

环球网——《巨星陨落!孙钧院士病逝,享年98岁》

湖南日报——《太突然!刘东昊,意外离世!》

海外网——《美联邦机构被曝数据泄露丑闻:超25万消费者隐私被发至私人邮箱》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同济大学   国家栋梁   科研   天文台   天文学   院士   痛心   名人   领域   医学   我国   国家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