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敏才能求生!曾思玉将军迷路,对老乡“说谎”逃生

作者:武陟东旭

1934年10月,红军将领曾思玉在一场战斗之后失散,正在这时遇到一位老乡。经过一番思索,他决定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最终机智脱险。

曾思玉,原名曾世裕,江西信丰人。他身材不高,长得虎头虎脑,足智多谋。

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经多次遇险,都凭着机智化险为夷。

1932年冬,红12军第36师108团2连干部曾思玉带领连队去江西泰和县沙村镇打土豪。

半路上,曾思玉的通信员说自己口渴,他便和通信员一起进村寻水,其他战士继续朝前走。

从老乡家喝水出来,迎头遇到十几名敌军,通信员腿都吓软了,悄悄问曾思玉:“这可怎么办?”

曾思玉面不改色,他灵机一动,高声喊道:“三班、四班分别左右包抄,一班从后面出击,二班跟我迎战!”

敌军一听,闹不清对方的底细,一心发了慌,为首的一个带头举起双手,把枪放在地上。

其余的敌军也跟着把枪放在地上,然后举起双手说:“长官饶命!”

1934年9月底,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夕,担任红2师训练队长兼指导员的曾思玉,跟着扩红突击队队长罗荣桓一同到瑞金的乡间走访,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大家参军。突然和蒋军遭遇。

【曾思玉将军】

敌众我寡,自然不能硬拼,曾思玉果断拔出手枪对罗荣桓说:“你赶紧走,我掩护。”

罗荣桓说:“不行,要走我们一道走。”

“那样的话,我们谁都走不掉。”曾思玉说着,对警卫员一瞪眼。

警卫员很机灵,当即会意,推着罗荣桓向远离枪声的方向撤。

罗荣桓被推走,一边走一边回头大声对曾思玉喊道:“小曾(罗荣桓生于1902年,比曾思玉大9岁),你多保重,突围出去后,我们到于都宽田集合。”

看着罗荣桓走远,曾思玉跟敌人激战一番,找了个空挡突围。

【抗战时期的罗荣桓】

突围出去之后,曾思玉一时茫然,当时下着大雾,能见度太低,分不清东南西北。

曾思玉虽然是江西人,但是他是信丰的,距离于都一带还有一些距离,他对这一带不熟悉。

曾思玉转悠了半天,又回到原地,急了,不知如何是好。

他想找村里老乡问路,但在刚才的战斗中,村民都躲进了屋里,房门紧闭,怎么也敲不开,大家并不是抗拒红军,而是担心白军进来。

街上空无一人,敌人随时可能过来,曾思玉心急如焚。

正在这时,曾思玉发现村头有一户人家,房门敞开。

他眼前一亮,走了进去对老乡说:“老表,我是红军,现在迷路了,劳驾你给我带路。”

红军是穷苦人的武装队伍,打土豪分田地,听说是红军,老乡应该笑脸相迎才是。

可是那人听了,慢慢抬起头,并没有积极响应。

曾思玉看此人三角眼,扫帚眉,尖下巴,高颧骨,皮肤白皙,不像普通的农民。

看那样子,老乡不但不会给自己带路,还有可能出卖自己,即使不马上加害自己,也会向敌人汇报。

曾思玉的担心并非多余,在乡民中鱼龙混杂,也有一些给白军当眼线的。

红军军长徐彦刚就是这样被害的。

徐彦刚文武双全,足智多谋,战功卓著,1932年已经是红3军军长。

1935年6月,徐彦刚在江西永修云居山跟蒋军狭路相逢,不幸身负重伤。

在山里缺医少药,同志们只好将他送到在永修县云山镇朱坑村一个姓张的猎户家养伤。

老猎户是个好人,积极为徐彦刚取药治伤。

但是在村里,有三个游手好闲的家伙(三兄弟,都姓黄),发现老猎户一直出去抓药,家里还有一个陌生人,就开始暗中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确认张猎户家的陌生人就是红军干部。

三兄弟狂喜,决定将徐彦刚被抓去,到蒋军那里领赏。

9月的一天,徐彦刚身体基本康复,正打算寻找部队继续革命。

这时候,三个贪婪的歹徒破门而入,挥舞着明晃晃的斧头和洋镐,向徐彦刚发动袭击。

徐彦刚躲闪不及,倒在了血泊中。

当时,徐彦刚身边还有两个同志,一个卫生员,一个警卫员。

卫生员是个女同志,手无寸铁,也被黄家兄弟杀害了,只有警卫员趁机逃了出去。

曾思玉灵机一动,说:“老表,我是红军的侦察员,我们的大部队在后面,他们马上就到。”

老乡听了态度大变,急忙从柜子里拿出地瓜,热情招待。

之后,曾思玉拿出一块银元,对老乡说:“麻烦你给我带路,到目的地还有好处。”

其实,曾思玉兜里只有一块银元,但是直说的话,怕对方嫌少,不给自己带路。

为了装得更像那么回事,曾思玉对那人说:“老表,走的时候带一捆马尾松。”

“带这干嘛?”那人一脸迷惑。

“我是侦察兵啊,我们每到一个岔路口,就在那里放一株,以作路标。”

老乡本来半信半疑,现在听曾思玉这么一说,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不敢怠慢他,更不敢有任何别的想法。

在这位老乡的引领下,曾思玉终于走出险境,来到跟罗荣桓约好的地方。

再说罗荣桓,突围之后一直在约定地方等待,但左等右等没有等到人,便带领部队转移了。

曾思玉没有找到罗荣桓,无法兑现原来承诺的给老乡的引路钱,直说没有的话怕他纠缠坏事。

一番思考之后,他到了一家饭馆,假装去茅厕,然后从后门出去,一去不回,心道:“老乡,对不住了!”

跟老乡不辞而别,曾思玉踏上了寻找部队之路,没有经过多少周折,就找到了部队。

在复杂险恶的战争中,多个心眼不吃亏,曾思玉屡屡历险,总能逃生,和他的高度警惕、机敏反应息息相关。

抗日战争中,曾思玉有一次到前沿视察敌情。

这里距离敌人防区只有四五百米,双方遥遥相望。

将军带了一名警卫员,走进地堡,在瞭望孔观察敌情。

观察片刻之后,随即决定离开。

旁边的战士却中弹倒在了血泊中。

将军大吃一惊,脑子飞快运转:前沿与敌军距离那么远,根本看不到人影。

说他们用望远镜吧,战士是在暗堡里,光线很暗,也不该看到。

可是,敌人的子弹为何像长了眼睛,打得如此准确?

想了很久,他找不到答案。

曾思玉不甘心,在周围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玄机。

原来,太阳从出口斜射到暗堡,瞭望口无人的时候,对方看到的是一片光亮。

有人的话,对方眼里的瞭望口便出现黑影,敌人趁机开枪。

悲痛之余,曾思玉将自己发现的这一规律跟战士们讲,后来攻城的时候,消灭了不少躲藏在墙垛口的敌军:

垛口透空处一黑,这边立刻开枪射击,几乎百发百中。

1946年冬,曾思玉担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经常率部转战塞北。

当时的塞外,大雪纷飞,滴水成冰,寒冷异常。

部队经常翻山越岭,弄得疲劳万分,但是将军不管再累都坚持步行,从不骑马。

警卫员靳常根不解地问:“首长为何不骑马?”

曾思玉回答说:“不敢骑,骑马会冻坏人。”

警卫员不信,有一次将军不在,他便骑马行军。

结果下山休息时,警卫员后悔不迭,双脚失去知觉,被冻坏了。

曾思玉听说后赶来,发现警卫员打算去烤火,他当即把火盆踹到一边。

警卫员一脸迷茫:“首长,这是?”

曾思玉说:“你马上去烤火,脚突然受热就坏掉了,只能先用干毛巾轻轻地捂一捂,让脚上血液慢慢循环,才会好起来。”

后来一支友军来到这里,因为不知道这一常识,有不少战士被冻伤。

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军人,骁勇善战固然重要,智谋同样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烽火岁月:曾思玉回忆录》曾思玉著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于都   猎户   老乡   通信员   警卫员   老表   机敏   敌军   红军   将军   部队   敌人   曾思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