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高考百天时跳楼,遗言:一生已看透两件事

西安少年林嘉文,15岁就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本历史著作,短短两年,又出版第二本极具学术分量的史学巨作。

如此惊世骇俗之举让他名声大噪,人们认定他是未来新星、“史学奇才”,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就在新书出版的一个月后,这位“天才少年”却选择跳楼自杀!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横空出世的天才·】——»

2014年6月,一本《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出现在各大书店,引发了史学界的震荡。

洋洋洒洒30万字,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解读文景二帝的治国之举,能看出对历史、道家思想见解之独到深刻,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此时,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问题:“这个作者林嘉文,到底是谁?”

作者简介并没有透露他的身份,大家都猜是某高校的教授,甚至开始排查三四十年龄段的疑似人士。

谁也不会想到,这本历史著作竟然出自一个年仅15岁的初中生之手。

处于话题中心的林嘉文,此刻再次婉拒了出版社想公开宣传的念头,众目睽睽之下,他背起书包回了家,准备做今天的作业。

他拒绝用年龄当做噱头,出版作品也是临时起意,只是想借助写文章的方式督促自己学习,马上中考了,林嘉文不想辜负老师家长的期待。

林嘉文有一个人人都羡慕的书香世家,父亲在大学教法律,母亲是小学老师,外公外婆都是中学的理科教师,外曾祖父还教过语文。

可以说,他的童年实现了各学科知识的均衡灌输。但是他最喜欢的,却是全家都不曾擅长的历史。

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林嘉文接触到了历史书籍,对别人来说略显晦涩的文言文,他却读得津津有味,每天爱不释手。

他以惊人的速度,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海量的知识,到了上初中时,历史老师的水平已经远不如他。

每次上课,老师刘文芳都会下意识看他的表情,有这样的学生压力确实非常大。

除了历史之外,林嘉文其他的学科都稳定在上游水平,很少有退步或者偏科的表现。

在他自费出书之后,学校更是觉得这是一块璞玉,能成为标准的招生简章,自然一万分支持他在历史方面继续深耕。

不仅为他开放考古社团、二月文学社,更是让他作为学生代表给大家做讲座。

加上出版社在旁怂恿,林嘉文为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培养,便决定在第二本书出版时公布自己的学生身份。殊不知,这个举动也彻底将自己推进了深渊。

«——【·暴风雨前的平静·】——»

在林嘉文的新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正式出版前,他的身份已经为了造势被早早宣传出去。

这一下石破天惊,就连历史界的那些大牛都为他的才华惊叹。人人都想见到这位“史学奇才”,于是学校便举办了林嘉文的新书座谈会。

林嘉文本想拒绝,可是事情已经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他穿着家里为自己定制的西服,像个大人一样坐在桌前。

席间,李裕民教授称赞林嘉文,“他的水平,一般的博士也达不到,带博士也带不到他现在这个水准。”

这样的评价可谓是极高的水准,林嘉文被捧上了神坛,外界更是对他的未来有着无限期待,媒体争相报道。可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

2016年2月24日凌晨,此时距离高考还有一百天,他的新书出版的一个月后,林嘉文像往常一样在家写作业。

到了夜里11点左右,他写下最后一份邮件,发给了平时接触最多的那一位老师,随后平静地从高楼一跃而下。

这个少年用一种近乎决绝的方式,放弃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和未来所有的可能。

消息一出,外界震惊。有人说天妒英才,有人却说是“伤仲永”,认为他是因为害怕高考的压力,害怕考不好受到外界的指责。

最痛心难过的,莫过于林嘉文的家人,在得到那位老师允许的前提下,他们看到了林嘉文留下的遗书。

“终于还是要离开,一走了之的念头曾在脑海中萌发过太多次……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活着的言行让人感到厌烦。”

遗书公布的同时,不难猜到林嘉文已经有了抑郁的症状,在校方的证实下,确认林嘉文已经身患抑郁症两年。

这样惊才绝艳的少年竟然身患抑郁症,不禁让人们想起那句“天才都是孤独的”。

但林嘉文的父母表示,这两年他的病情一直很稳定,甚至在他跳楼的那晚刚刚吃了药,情绪看起来十分稳定。

那么,林嘉文病情突然加重,甚至选择自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自杀真相被揭开·】——»

林嘉文只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而这最重要的一点被所有人忽略了,他没有自己的生活,一举一动都被刻意解读。

在读者眼里,他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在家长眼里,他是备受瞩目的天才;就算是在同龄人的眼中,他仍然格格不入,是为他们讲课的“林老师”。

读得书越多,林嘉文与身边人的话题越少,他越来越不想表达,从一开始的写书作为出口,到后来书籍遭受人们的放大、批判,他丧失了信心。

因为精神世界是那样的丰富,才会显得现实世界格外匮乏。在林嘉文的遗书中能够看到,他是清醒的、理智的。

他极力地寻求平等、尊重,可又发现自己看到了一生的上限,对自我价值产生了疑惑,再加上抑郁带给他的身体不适,致使少年走进了死胡同。

抑郁不是简单的烦躁、不安、恐惧等情绪,这是一种疾病,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林嘉文天才的光环下,他需要的可能只是少年正常的情感需求。

同时家庭中,他也似乎触及到了一般18岁的少年看不到的现实,碌碌无为的父亲,以及无法独立的母亲。

学校就像一个微型社会,让他看到了虚与委蛇,他不屑与之为伍,也无力改变现实,这种情绪让他感到绝望或恐惧。

遗书中,他对自己的行为表达了歉意,希望父母能走出悲伤,鼓励母亲摆脱困境,劝告父亲改善饮食。

甚至在他一些成长过程中给予指导的学者,林嘉文都一一表达了歉意和感谢,这样温暖、注重细节的话语很难相信是一封遗书,像是对长辈的问候。

他就这样轻轻地离去了,引发了世人对生命的思考。

人生不是完美无缺的,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去热爱。

同时,对于“天才”的态度也值得反思,一味的夸赞、追捧是不可行的,不要将他们放在聚光灯下,多一些包容和体谅。

参考资料

1、中国网——《他被称为难得的史学奇才,却因抑郁症,没能熬到高考》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24991400733049351/?channel=&source=search_tab

2、红网——《对“史学奇才”的逝去需要善意解读》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255262873461129473/?channel=&source=search_tab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史学   西安   遗言   遗书   道家   奇才   天时   新书   天才   少年   老师   未来   历史   林嘉文   高三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