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第一到清盘退市,亿万富翁一夜返贫,王传福的嘲讽竟成现实

“什么无人驾驶,就是扯淡忽悠人,无论从法律法规还是技术成熟度上来说,目前都还无法落地,我是搞战略的,我看的比谁都清楚。”

去年三月,因为上面这番炮轰自动驾驶技术的言论,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遭到全网疯嘲。

在相关视频的评论区下方,众多网友怒批他“固步自封”、“不肯承认科技进步”、“你造不出来就是技术不成熟”,骂声一浪高过一浪。

可就在一年后的今天,随着一条新闻登上热搜,当初那些怒怼王传福的键盘侠被迫闭嘴,只得在心里不情愿地为王传福默默叫好:还是他眼光毒,看得准

2024年刚刚过完两个多月,冬寒尚未褪尽,而曾经贵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的图森未来,却倒在了春风吹来的前夜,无奈关停公司,解散清盘。

回想2021年初,图森未来在纳斯达克傲然上市时,股价曾一度逼近80美元/股,吸引了包括英伟达、大众汽车在内的众多雄厚资本入场,可谓是春风得意。

然而,在近期退市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业绩连连亏损,难以拿出值得信任的财报数据,图森未来的股价已经跌至1美元以下,缩水幅度超99%,令大批投资人欲哭无泪。

短短三年间,从上市到退市,图森未来可谓是坐了一整圈过山车,见证过巅峰时期市值超160亿美金的辉煌,也在净值所剩不足1亿的今天,无奈地接受了大势已去的现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头部企业图森未来的溃败,其实也标志着全球“高阶自动驾驶”玩家们在上一阶段的研发过程中“全军覆没”

就在几年前,“自动驾驶”的概念还是汽车制造业内一个圈钱法宝。

试想一下,如果真的能有这样一套程序,把全球所有的大号货运车统一联网管理,靠算法来调控行进模式,会是怎样的场景呢?

如果这套算法能成功,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省雇佣司机的人工成本,还能有效降低因疲劳驾驶、随意加塞超车等违规操作所导致的车祸几率,实现货运途中的数字化精确管理,实在是一个伟大的畅想。

正因如此,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动驾驶项目的引资会上,老板们往往都能讲到满眼放光,一众投资人也总是听的心花怒放。

可以说,当时所有人都对这项技术的前景颇为看好,不惜大把砸钱去寻突破。

但事实却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做到今天钱都花了不少,却大多都看不到进展。

“商人重利”是古今中外的一大共识,很显然,由于迟迟看不到盈利的可能性,资本已经对自动驾驶这座看不见摸不着的“空中楼阁”失去了耐心。

正所谓树大招风,当一个行业的走势开始趋向下行,头部企业自然首当其冲。

而主动申请退市,也许已经是图森未来留给自己的最后一份体面。

如果要追溯“自动驾驶”这一研究方向的起点,大概要从2009年谷歌成立自己的“自动驾驶事业部”开始论起。

正是在目睹了谷歌迈出第一步之后,美国的通用、福特等老牌汽车名企才下定决心,加速迈入这条新赛道。

但严格来讲,2015年似乎更像是“自动驾驶元年”。

在这一年里,大量与汽车制造业相关甚至非相关的企业都摩拳擦掌,将自动驾驶技术看作一片潜力巨大的蓝海,争先恐后涌入其中。

在当时,如果你能拿出一份逻辑自洽的ppt,再找一批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技术专家坐镇,开办一家研发自动驾驶专项技术的公司,那么恭喜你,很可能要中大奖了。

只要你能用几个月的时间打造出一辆汽车,确保它能够在封闭路况中实现自动驾驶,那你就已经追平了业内最前沿的研发进度,因为当时所有品牌的自动驾驶汽车都还不敢上路,谁都不比谁差。

有了这些成绩做底气,你就可以在投资商面前畅谈愿景,运气好的话就能顺利拿到几个亿的融资。

盘点2015年那群争渡过江的鲫鱼,图森未来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家专注于前沿领域的科技公司,图森未来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在【科技】和【公司】这两个关键词上各有各的长处。

手握加州理工博士学位的侯晓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全球华人博士中单篇论文被引用最多的作者,被业内公认为“技术大牛”,他也是图森未来技术研发团队中的灵魂人物。

而另一位创始人陈默则更善于做公司管理和商业化,在2015年创办图森未来之前,他已经拥有了长达10余年的创业经验,诸如北京“深蓝兄弟”和“车国网”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一个懂生产,一个会营销,在两位创始人的通力合作之下,图森未来的创业开局可谓梦幻。

2016秋天,刚满“一周岁”的图森未来已经在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算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被各大权威榜单公认为“全球第一”,美国当地媒体甚至对图森的卡车冠以“道路之王”的名号,顿时名声大噪。

与此同时,得益于两位创始人的华裔身份,图森未来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市场上同样备受关注,更是在2018年拿下了我国第一张无人驾驶卡车的公开道路测试牌照。

除了自身技术确实相对更过硬之外,图森之所以能够在2018年之后成为全球自动驾驶赛道上的绝对霸主,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要归结于对手们犯下的一个“致命错误”。

注意,这里的“致命”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

2018年3月,因打车软件而闻名全球的美国企业Uber开启了一次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开道路上路试验,为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测试团队特地选择了凌晨来进行试验。

但遗憾的是,在这次上路测试当中,Uber的无人驾驶车辆依旧暴露出了重大漏洞。

由于没能成功识别出一位骑自行车过马路的女子,车上又没有搭载司机进行人工干预,汽车毫不减速地向对方直撞而去,女子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无独有偶,就在这次意外发生不到一年之后,长期以来被视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标杆品牌的特斯拉,也因其尚不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引发悲剧。

事发当天,一位特斯拉车主开着自己的Model Y在底特律行驶,在经过一个路口时,由于自动驾驶系统没能识别一辆从另一个方向驶来的大型白色卡车,通过路口时竟然没有自动减速,直接俯冲进了卡车底盘下方,特斯拉车主当场死亡。

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特斯拉方所给出的解释是,自动驾驶系统将白色卡车误判成了天空上的云朵,认为通过这一路口没有危险,因此没有提前减速。

除了上述两起重大事故之外,全球各大车企品牌旗下产品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有不少“翻车”场面,造成的损失或大或小,但听完都让人不禁心惊肉跳。

如果说自2015年至2018年期间,所有人都对自动驾驶这桩生意满怀期待,那么2018年之后的一系列失误甚至事故便仿佛一记鸣锣,彻底惊醒梦中人。

很快,各大资本开始对这条赛道避之不及,唯有一家企业“幸免于难”,它便是图森未来。

原因很简单,与绝大多数直奔乘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竞品不同,图森未来从一开始选择的道路,便是少有人关注的运输卡车。

相比起用于载人的乘用车,卡车的行驶场景相对简单,主要是郊区甚至乡村的高速运输干线,行人相对稀少,发生伤亡事故的几率也低得多,更适合自动驾驶技术做初级突破。

而且,由于卡车本就主要用于大宗货物的运输,天然具备了更易商业化的属性,对于资本而言也就更具吸引力。

如果“自动驾驶卡车”这一设想真的能够落地,对于人力成本高昂的美国市场而言,绝对能够大幅提高盈利规模。

招商会上,陈默的故事讲得精彩绝伦,台下的投资人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

截至202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前,图森未来已经成功完成了10次融资,总额高达8亿美金,所有投资人都期待着能够分到押宝“自动驾驶”后的第一杯羹,心中满怀畅想。

然而,现实却很快向所有人证明,这些畅想都是妄想。

也许陈默在向投资人们做宣讲时便心中有数,理想很丰满,但现实肯定很骨感,自家的自动驾驶卡车落地之后,盈利规模应该很难快速扩大。

不过,他本人大概也没有预料到,现实的骨感甚至远超他的想象。

2021年上市之前,由于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图森未来的营收一直是负数,仅在2018年至2022年这三年期间,亏损就超过3亿美金。

彼时,由于手中握有投资人8亿美金,粮草充足的陈默并未太过紧张,因为他对团队的技术能力颇有信心,也确信图森的自动驾驶卡车可以变现。

2021年上市之后不久,图森未来果然用事实证明了自身的技术水平领先全球,成功地让一辆卡车在没有安全员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动驾驶技术穿越了城市,在全程80分钟的高速行驶过程中毫无失误。

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在达成了这次业内史无前例的壮举之后,图森未来的股价反而暴跌超9%,让满怀期待的投资人看傻了眼。

调查结果显示,民众们都很佩服图森的技术,但对于图森的商业化前景并不看好。

原因很简单,为了确保这一辆车完成任务,图森居然发动了上上下下近800个员工为它保驾护航,这样一桩“娇贵”的生意,怎么可能大规模开展?

在意识到自动驾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只会是“镜花水月”之后,资本也逐渐失去了耐性,而图森未来这块香饽饽,也已经变成了鸡肋。

随着图森未来在今年初的自主退市,当下继续死磕自动驾驶的车企,纵观全球也已经所剩无几。

图森未来当初选定的Tu Simple这个英文名,本意是让“驶途”更简捷,但如今看来似乎更像是诠释了另一个谐音梗:too simple,想得太简单。

如果“图森未来”真的还有未来,希望掌舵人真的能够吸取此次的惨痛经验,在想办法将业务规模化之前,要先完成商业化的闭环。

#精品长文创作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特斯拉   全球   美国   投资人   卡车   美金   创始人   现实   未来   汽车   技术   王传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