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个宝藏级古镇,个个名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你去过几个?

上海,自古沃土鱼米之乡,如今依然保存不少美好的古镇。带上亲友,一起去周边游,寻觅那些古镇的美好缓慢时光。

7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上海占到11个。这些国家级古镇,每一个都值得推荐!你知道和去过几个呢?这就去看看!


第2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处

枫泾古镇

上海,金山区,枫泾古镇。

位于上海市西南,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一处至今保留着小桥流水景象的江南古镇。


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历史上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枫泾镇成市于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镇,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这个美丽的古镇,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



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其中9处已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古镇建筑多为明、清风格, 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房屋以两层砖木结构为主,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仪门及厅堂等,前后楼之间有走道相连,称走马堂楼。屋面多为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庙宇建筑多为宫殿式。


枫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都值得一看。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枫泾古镇的特色美食很多,芡实糕,熏拉丝,粽子,枫泾丁蹄,状元糕等,很好吃,尤其值得品尝那带着吴侬软语的韵味美食。


第3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处

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古镇西滨淀山湖,“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自宋元起一直是著名集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素有“江南明珠”之称,1991年,被列为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内36座古桥,古朴典雅,9条长街临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筑,古风犹存。尤其是横跨于漕港上的明代建筑五孔石拱放生桥,造型优美,极为壮观,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家角西北有马氏课植园,亭台楼阁,风格各异,布局稀疏得体,有望月楼、五角亭、逍遥楼、宴会厅、打唱台、书城、书画廊等建筑。还有城隍庙、珠溪园等处胜迹。


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处

1 新场古镇

被称为“浦东最后一块文化遗产”。新场建镇约在南宋,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比起朱家角、枫泾镇,新场古镇一直十分低调。隐藏在都市深处的新场,自古就有“小小新场赛苏州”的美誉。

这个古镇,古称“石笋里”,作为千年古镇,积聚了厚重历史文化,以其静谧、美丽、多姿得到了世人的青睐。小桥、流水、人家、长街、茶楼、老店、小庙与古寺,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图。静美的古镇吸引了无数导演的目光,李安《色戒》曾在这里取景,电影《叶问》《摆渡人》中也曾出现过新场古镇的身影。

元代的海塘,明代的盐场。因为曾经下沙盐场南迁在这里形成新的盐场,得名新场。这是一座“因盐而成,因盐而兴”的古镇,随着盐业的不断发展,新场也逐渐繁华起来。曾经的新场“歌楼酒肆,商贾云集”,是当时浦东平原上的第一大镇,繁华程度曾经一度超过上海县城。

几经兴衰,现在的新场已经褪去了旧日的繁华,却仍然保存着成片的古建筑,庭院深深,宅园相连,满满的江南风情。

洪桥港、包桥港、后市河和东横港四条河道两横两纵,把新场古镇划分为“井”字型格局。古民居沿河道两侧铺展,户户枕河,家家临水,沿河人家的瓦屋顶与涓涓河水互相映衬,呈现静谧和谐的水乡图景。


除了成片的古建筑,新场古镇还拥有20多座石桥和17座马鞍水桥。多处水桥上还凿有精美的“暗八仙”图案,寓意吉祥。在新场古镇,可以体验到纯粹的水乡风情。


穿行青石板老街之上,如同走进了旧时光。这里古镇的商业氛围并不浓厚,走在街巷之中可以看到本地居民在家门口坐着晒太阳、闲聊。这里的杂货铺、铅匠铺、理发铺,也大多是为本地居民服务的老店,老街上至今的叫卖声,极具市井气息。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上海老浦东原住民的真实生活气息。

新场以盐繁荣,以盐建镇,“浦东十八铺,新场第一镇”。新场盐业的兴盛,商贾的云集,市井的繁荣,吸引大批志士仁人,在新场留下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笋山十景”、“十三牌楼九环龙”、“马鞍水桥石驳岸”,虽然有些已经不为我们所见,但是仍可以见证古镇曾经的繁荣。走进新场,可以感受到这座在历史与文化交融中产生的古镇独一无二的宁静雅致。

古镇的张厅建于清宣统年间,是四进式院落,共有房屋48间。现在还有张氏后人在这里居住。张厅“前店中宅,跨河花园”,吊角飞檐,雕梁画栋,匠心独运。此外,中西合璧也是张厅的特色之一。仪门上罗马的立柱和精美的马赛克地面,十分精致典雅。这里是浦东仅存的几处中西合璧风貌建筑中最好的一座。

洪福桥是一座有500年历史的古桥,取意为“洪福齐天”。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在清乾隆年间重修。洪福桥传说色彩浓重,在桥正中央镶嵌有风水石,传说足踩风水石上,即会生好运。

“江南第一楼”是一座三层木质结构的古建筑,倚洪福桥而建,始建于清同治末年。第一楼平时有说书艺人驻场,在临河的建筑里喝一杯茶,听一档书,享受水乡生活的悠闲惬意。

“三世二品坊”是明代太常寺卿朱国盛所建,因为其家三代都有二品官,所以名为三世二品坊。这座石牌楼石雕精美,上刻“九列名卿”。因气势宏伟,高耸挺拔,被誉为“江南第一牌楼”。

千秋桥位于新场古镇港东街东端,东西各21级台阶,桥身高广,是浦东保存最完好的石拱桥之一。过去“石笋十景”之一“千秋夜月”,就是月夜登上千秋桥,上下一色,令人留恋的美景。

另外十景之一的南山雪霁,是指南山寺。与新场古镇一样历史悠久,寺后有两株600多年的古银杏,需要几人才能环抱一圈。因为地势开阔,可以将新场尽收眼底。

新场古镇也许并不惊艳,但是它独特的韵味会让人回味无穷。来新场古镇,感受千年历史古镇的古色古香,绝对不虚此行。


2 嘉定古镇

嘉定古镇里州桥老街,最值得寻访。

“州桥老街”就在嘉定区的西门老街一带,这里属于嘉定古镇的中心地带,也是嘉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这是一条颇具特色、带着久远时光记忆的明清老街,叫“州桥老街”,特别值得一游。更值得一提的是,“州桥老街”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这里,有着上海细腻温婉的另一面。走进“州桥老街”,如同穿越到了某个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美好的水乡风光,让人留恋不舍。

这里也可以说是“嘉定之根”,自1218年建县为县治中心至今,几乎已经800多年都未曾移动。

如今的“州桥老街”主要以明清风格的建筑为主,在许多现代元素的加持下,依然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古民居的建筑特色,具有典型的古今交融的特征。

而“法华塔”也是“州桥老街”的地标建筑物之一,处于“州桥老街”的中心位置,也是“嘉定古镇”的中心位置,现在已经是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州桥老街”有许多好吃的餐馆、咖啡馆,好玩有趣的创意小店,也有很多设计感十足的酒店与民宿。来打卡,在这条明清老街上住一晚,那就更是惬意啦,享受上海生活宁静安逸的另一面。


第5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4处

1 南翔古镇

上海,嘉定区,南翔古镇。南翔,古名槎溪,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部,在1964年被市政府列为上海市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赛苏城"之美誉。


古时当地不叫南翔叫槎溪,梁武帝时有人耕地挖到一块大石头,石块露出地面有一对丹顶鹤在上飞翔,并落到石块上歇脚。一个叫德齐的和尚见此识得这是一块佛地,决定在此建造一座佛寺。说来也怪,每天白鹤飞往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就有人来捐款,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不久就筹集到一大笔钱,破土动工建造寺院。505年(梁天监四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成镇,便取名南翔。


江南老街不少,但如今的南翔古镇老街,与别的老街比起来,更加古朴而有烟火气息。这里的老房子来得更货真价实一些,无论是砖石还是木头都很有年代感。


走在古香古色的老街中,散步于悠远深长的青石板小巷,可以感受这个古镇的风情万种,触摸这个古镇的沧桑痕迹。



老街青石板的道路两边,随处可见古香古色的老房子、清雅的老宅院。老街不大,却也五脏俱全,有河有桥有店家。老街上还可以买到南翔传统名酿郁金香酒,它来自李白名句“兰陵美酒郁金香”。


老街上不得不看的是南翔双塔。他们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寿星,也是我国砖塔中的珍品,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原建在白鹤南翔寺山门内两侧,至今已经有 1500 年历史了。


清乾隆31年一场大火将古寺烧的荡然无存,惟独砖塔劫后余生,为南翔古镇最古老的地面文物。200多年来,古塔历经沧桑,已是岌岌可危。1982年根据古塔尚存的构件和痕迹,以及地下清理的点滴实物,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终于构画出古塔复原方案。现新生的双塔,七级八面,高11米,全部砖制构件外观模仿江南木结构楼阁式宝塔。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中的名句,云翔寺便是其中一座著名的古刹。钱大昕曰:“一邑古迹,莫先于此。”云翔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南翔古镇的镇名即出自这座古寺。


云翔寺在南翔老街的尽头,规模宏大而较为清净,庄严的氛围和清幽的环境能让人净化心灵。整座寺院以钢筋、水泥混凝土仿木所建,殿堂气宇恢宏、简洁自然。在寺庙中轴线上布置主要殿堂: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左右对称布置伽蓝殿、大势至殿、钟楼、鼓楼、文殊殿、普贤殿、上客堂、僧寮等,并有迥廊围绕。


云翔寺匾额上刻的不是“云翔寺”而是“留云禅寺”,这是因为原上海南市区内有座名寺“留云寺”,抗战时期毁于战火,后经过佛教界多方努力,使该寺迁移至现在的云翔寺址,使两寺合二为一,续接香火。



最为难得的是,古镇有两个明代园林,古猗园和檀园。檀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原为明代文人李流芳的私家园林,因李流芳号檀园,故以此得名,后毁于明清易代之际。檀园2011年重建后对外开放。



2 高桥古镇

千年古镇高桥,集中了浦东诸多的名胜古迹、名宅故居。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有着800多年历史的高桥老街依“丁”字形河道而建,分为东、西、北街,总长约2000多米,目前已恢复了“弹格路”路面。行走在石块砌成的略有高低的老街,看着老街两边的各类古朴建筑,颇有时光穿越之感。


西街上新开了三峡石图艺术馆,馆内有大量拾捡于长江支流、带有图纹的天然卵石。这些惟妙惟肖的卵石按照人物、动物、景物、静物等分类在馆内展示。

高桥港畔的高桥人家陈列馆则是当年高桥众多大户人家的缩影。展馆本身就是典型本地民居风格,馆内几百件展品大多古色古香,再现了民国初期高桥一个四世同堂大户人家的居住和生活情景。

高桥绒绣馆馆内陈列了不少绒绣传人制作的精品。上海绒绣已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想当年,高桥绒绣绣娘们,俯首低眉处,尽是一缕缕芬芳,纤纤玉指下,一针一线仿佛穿越千年,韵味依旧。

高桥古镇美食也值得好好品尝,最出名是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桥松饼。高桥松饼不仅在浦东小吃中知名,更是名扬上海的本地土特产。“千层玉雪压团沙,一捏酥栈纤指夸”,高桥松饼咬下一口,是满口酥松。


3 练塘古镇

位于青浦区,建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说三国东吴曾在此地修建操练水军的池塘,故名;又说因为五代时的高州刺史章仔钧及其夫人练夫人曾居住在此而得名。


练塘古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水环境,在不长的市河上,至今还有义学桥、栈房桥、流芳桥、万善桥、朝真桥、中虹桥、顺德桥、余庆桥等10余座桥掩映在垂柳之间,人走其上,船行其下,人在画中,画入人心,像一幅浓浓的江南水乡画。古桥掩映在垂柳之间,各桥各式,小木船不时轻轻划过,人走其上,船行其下,景色尤其美好。



练塘镇沿市河两边石板街上的老房子,既不像某些江南古镇现在商铺遍地开花,也没有重门深锁,居民完全保持着一种自管自生活的原生态。感觉很清静的小镇,这里也有江南水乡所具有的小河道,也有沿河的民居古色古香,没有琳琅满目的沿街商铺和小店,没有游人如织,它只是静静地卧于一侧。


练塘古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故乡。如今陈云故居就坐落在古镇,是展示陈云生平政绩的传记性专馆。纪念馆有四个展厅,展厅按照时间顺序展示着陈云的光辉一生,图文并茂的展览形式记录着陈云同志的生平事迹,大量手稿实物等珍贵史料真实还原了当年的革命历程。


4 张堰古镇

上海,金山区,张堰古镇。一直都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美称,却低调的藏身于都市之后,少为人知。


张堰古镇古为赤松里,两千多年前,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功成身退,追随赤松子隐居于此,从此就有了所谓"留溪"、"张溪"之名。唐代为抵御海潮,建了华亭十八堰,这里作为华亭(上海古称)十八堰之一,所以沿袭堰名,称之为张堰,一直沿用至今。


张堰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商业文化了,相传历史上的张堰曾客商遍地,商业往来繁忙,民间素有“千年古镇,百年风骚”之说,被誉为“浦南首镇”。2010年12月13日被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张堰古镇格局逐渐演化而成。这里历史上曾呈现“东西南北新村密,三里长街跨双桥”的景观。“南湖头商船聚舶,樯桅林立,烟火之盛,甲于一镇,作坊商店鳞次栉比,是金山、平湖、奉贤一带商业汇集之地”因水而生的集市、因水而生的建筑、因水而生的街道,构成了张堰古镇小而精致的院落空间和公共空间格局。


如今的张堰古镇,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包括:石皮弄建筑群,南社纪念馆等等古老建筑。单是大小不一的巷子就多达二十几条。这些建筑物大部分来自明清时期,另外张泾河跟牛桥港在古镇穿过,沿岸风景如同江南水乡一样,美不胜收。



位于新华路139号的南社纪念馆,早在以前曾是姚光居住的地方,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直到现在也有130年历史了,此地房屋总共58间,属于砖木混合结构修建的二层楼。张堰老街古遗址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其中包括吴梁三命坊,就在张堰大街花贤路口处,三命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到了清朝末期,只剩了二柱,后来街道需要扩建,为此再拔去一根柱子,现今也只剩位于南面的一根柱子了。




张堰大街也以东西走向为主,早在古代时,这里拥有数量较多的商号跟银楼、钱庄。虽然如今没有了那时的热闹景象,但是依然能够看到布店、修鞋店、粮油店等等店铺。



即便外面的世界再怎么纷纷扰扰,张堰古镇依旧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古朴的建筑,幽秘的园林,清澈的小溪,绚丽的花海,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栓释着张堰的古韵。



走进古镇,感受缓慢时光,随处可见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此处的游客,不只是时光慵懒惬意,更能缅怀历史浮想联翩。


第6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处

1 金泽古镇

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西南,距离上海市中心66公里。境内湖塘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叉,是典型的江南鱼米水乡。



古镇历史悠久,最早在公元960年前(宋初)已建镇,有兴于宋、盛于元之说,因此地为水乡泽国,且盛产鱼米赛金,故称“金泽”。现留存古桥7座,保留了"两街夹一河"的格局,以朴素明快见长。



不像上海其他的水乡古镇,上海金泽的河道里并没有拥堵不堪抢着生意的游船,看上去就让人心情舒畅。



散步在古镇,处处可见白墙、黑瓦、老宅、古街、深巷。河塘,古树,小舟,人家。景色秀丽和谐地散落在这江南人间,你很难在别处找到这样的宁静。


金泽是一个以桥而闻名的古镇,素有"江南第一个桥乡"之称。水乡共保存了宋元明清四朝所建的七座古桥梁。分别是迎祥桥、祖师桥(如意桥)、放生桥、普济桥、天王桥、万安桥与关爷桥(林老桥)。


最为著名的是普济桥,是现存上海最古老的石拱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建於宋朝咸浮三年(公元1267年),用紫石砌置。此桥也称紫石桥,又名圣堂桥,是古镇上唯一一座一桥三名的老石桥。


古镇里的“颐浩禅寺”,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因相传为宰相吕颐浩故宅而得名,现存“颐浩禅寺记”碑一方,古银杏树等遗迹。每逢秋日到访时节,古寺银杏景观,尤其美丽。



2 川沙古镇

川沙古镇,距离迪士尼乐园2公里,川是喧闹都市里难得的清净之地。它很恬静,已有450年建成史,别有一番古老韵味。

川沙古镇,是老浦东历史文化的集中和传承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它拥有1300多年成陆史、460多年筑城史、200多年建县史、100多年革命史,70多年发展史。曾长期以来是浦东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2014年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川沙古镇至今仍完整保留了护城河,完好保留了明代的部分古城墙以及清末民初江南传统街市风貌,是浦东乃至上海现存城池格局最完整、传统肌理保存完好、传统风貌街巷最长、历史遗存众多、遗存文化多元、保护利用价值极高的古城建置聚落。

川沙古镇因盐而兴、因商而聚、因纺而盛的工商名镇,是古代江南防倭前哨,亦是近代名士咸集之地,孕育出宋庆龄、黄炎培、张闻天等一大批有深远影响的名人,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历史积淀,素有“浦东历史文化之根”美誉,具有重要的保护利用价值。如今,15个文物保护单位、83幢历史建筑可以带你“一键穿越”到百年之前。


南市街和中市街交汇处的牌楼应该算是老街的标志性景点了,牌楼上的文字“彪炳千秋”展示出岁月更迭的老街韵味。南市街上大多是一些古玩店,也更具原住民的生活气息。南市街上的工农饭店也别有特色,游客可品尝到浦东老八样等传统菜点。

教育家黄炎培曾言:“浦东的文化在川沙,而川沙的文化在内史第”。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宋氏家族、以黄炎培为代表的黄氏家族、以书画鉴赏家沈树镛为代表的沈氏家族、以及近代学者胡适等人都曾在此居住。

川沙营造馆,值得一看。由展厅和公共空间两部分组成,通过“一把泥刀走天下-川沙营造业溯源”“‘浦东鲁班’一代宗师-近代上海营造业领袖杨斯盛”“筑造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名建筑与营造企业家”等三个部分,以视频、实物、史料等较全面地展示了川沙营造业的形成、发展历史、在上海市建筑界的地位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另有川沙古城墙公园,讲述着川沙历史,里面有为抵御倭寇入侵而建的古城墙,拓刻有岳飞手迹的岳碑亭,文昌宫遗迹魁星阁,抗战遗物古炮台……



第7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处

罗店古镇


上海,宝山区,罗店古镇。古镇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商贸繁荣,曾有“金罗店”之称,这里水系发达、环境清幽、民风淳朴。


清末民初该镇三里长街有商铺六七百家,每日三市,市面繁荣,四乡来客,车船不断,为全县最大的市镇,有“金罗店”之称。


罗店素有“三湾九街十八弄”的美称,街连着弄,弄连着桥,桥连着河,穿巷走弄,回味那份古老和传奇。


石拱桥是水乡的特色,也是罗店古镇的一张名片。最著名的大通桥、来龙桥、丰德桥三桥历经岁月沦桑,见证了古镇的前世今生。

大通桥位又名大石桥,于罗店镇亭前街。始建于明成化八年,曾于清雍正八年重建,道光二十八年和2005年重修。该桥跨罗店市河,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拱桥。该桥为半圆环石拱桥,旧有亭子,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古亭子桥。




另两条,来龙桥现移址至罗溪公园内的西北角,为宝山区保护建筑。丰德桥位于布长街南端,跨老练祁河,又名张家桥,南北走向,现已成为旱桥。

古镇知名的宝山寺,是全国唯一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的寺庙。宝山寺原名梵王宫(玉皇宫),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岁月更替,寺院迭经兴废。2005年移地重建宝山寺,建成的一期工程获全国建筑鲁班大奖。


整个古镇的环境,十分清幽,古色古香,和江南水乡风貌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体。走过街道上的门面和住户,十家有九家是闭门中,特别宁静而淡泊。

古镇两条主街道,沿着市河分布两侧,一条为市河街,另一条为亭前街,大通河连接市河两岸。河两岸新建的水乡建筑连成一片,江南水乡韵味十足。

散步古镇,随处可见斑驳的砖墙,精致的雕花门窗,遮阴的连廊,处处散发着罗店老街的安逸,透着罗店人对生活的讲究。

这里有许多历经岁月沧桑的建筑,见证了罗店古镇的变迁。漫步罗店老街,承恩堂、敦友堂、罗溪草堂等古老的建筑,可以感受那悠久的历史韵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承恩堂,厅堂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170.8平方米,为“宝山区文物保护点”,尤其值得一看。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古镇   上海   老街   嘉定   江南   上海市   水乡   宝藏   多年   中国历史文化   建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