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该炸掉?令西安居民痛恨的三门峡大坝,是壮举还是败笔?

前言:

很多人一提到“三门峡大坝”都会痛斥这项国之重器,甚至许多人直接表示“应该把它炸掉!它到底做错了什么?”并且让西安居民如此憎恨的三门峡大坝,它应该是败笔还是壮举呢?


一、黄河水患频频,水利枢纽建在三门峡。

众所周知,我国的黄河水患十分频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专家们提出了在黄河上修建水利枢纽的设想。而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水利枢纽,三门峡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地成了大家的首选。1953年,经过细致的考察和大量的论证,最终专家们一致认为在三门峡修建水利枢纽的方案最为合适,而且这一方案也得到了毛泽东等人的高度认可。


于是我国的第一大水坝——三门峡水坝于1957年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这座水坝一旦完工就可以蓄存达360亿立方米的水量,这不仅是之前大家所使用的三座水库的容量之和,而且这一水量更是我国其他水库的接近两倍。而且修建三门峡水坝之后,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水患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此外,三门峡大坝水库还可以支持周边地区7500万亩的耕地进行灌溉,实现了一坝多能的良好效果,进而为周边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大量的水库水也为当地提供了清洁的饮用水,滋润了大批当地的百姓。另外,三门峡水库大坝还可以避免大规模的洪水灾害,实现了对黄河的有效防控。基于以上众多利大于弊的原因,大多数人都认为三门峡大坝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二、三门峡大坝成就了三峡移植了三峡之祸。

尽管三门峡水坝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性后果。就在水坝修建完成后不久,黄河下游地区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水土流失现象,这些根本无法挡住的沙子和泥沙迅速冲击并淹没了原本还算比较平整的农田。


特别是在雨季来临的时候,大量的水流带来的冲击力就更大了,不仅继续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现象,还让大批农作物和粮食无法得以收获。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冲击力还会引起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将居民和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险境。


而且,由于这些冲击力太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农田不堪重负,无法种植作物,导致当地百姓在经济上雪上加霜。其实其中也有专家提出了警告,他们表示,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冲击力进行减缓,那么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只会不断恶化。


但是这些警告却被视而不见,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某些领导干部对大坝的片面迷信和看法。而且,三门峡大坝作为一个重要的水利枢纽,它更是严重影响到了黄河的下游水域和生态环境,甚至还牵连到了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的关联。

三、为什么有人说三门峡大坝是一项败笔?

对于三门峡大坝,网络上的争议可谓是一波三折,有人认为它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而有人却说它是一场灾难。就在大家意见分歧的同时,三门峡大坝的出现却进一步加重了黄河下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尽管三门峡大坝建成之后,相关部门也紧急出台了减缓和改善措施,但这些举措却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


由于当地地区的土壤比较松软,再加上一些不法分子在背后捣乱,终于在1963年,三门峡大坝的影响出现了最为严重的情况。当年,由于大坝水域不断积累的泥沙太多,加上有些不法分子在大坝附近妄自封闭,导致这些泥沙根本无法释放,最终堆积到了渭河的河床中,将其抬高了接近五米的高度。


渭河的河床高度之所以变得如此之高,主要还是因为它的自身特性,一旦河床过高,就很容易出现水患现象,到时候关中地区的百姓只能举家逃命。除此之外,渭河的水量还是相当的大的,而且它的支流也很多,如果真的发生了水患,那么周边地区的损失想必是不小的。就在大家面临着水患的风险时,有关部门紧急出台了应对措施,他们利用大量的炸药在三门峡大坝的底部炸出了两个大洞,也就是后来的排沙口。而在此之后,他们还使用高科技手段建立了专门的监测体系,确保黄河下游地区不会再次遭受到此类灾难的侵袭。

笔者认为。

三门峡大坝作为我国的第一座大坝,它不仅极大地改善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还为后来的三峡大坝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与此同时,它也为黄河下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搬来了一把大板凳,为此,我们也应该从它身上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工程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大坝   渭河   水患   水利枢纽   黄河   水坝   败笔   西安   壮举   冲击力   下游   水库   居民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