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飞船着陆,为什么印度的返回舱不发黑,难道我们技不如人?


当时神舟十六号飞船着陆,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更进一步,更标志着人类往太空又更近一步了。

然而,当时很多人看到工作人员处理返回舱的照片,又提出了疑问,我们的返回舱表面都烧得很黑,就像锅炉一样。

为什么印度的返回舱却好像新的一样?之所以提出这个疑问,是因为印度近两年也一直在发展航天工程,很多网友看到印度“加甘扬计划”测飞成功后,在孟加拉湾打捞返回舱的照片。

他们的返回舱没有被烧黑,看着很新,难道是我们技不如人?

载人飞船要承受多高的温度?

载人飞船在落地时需要抵挡的温度可能会高达3000度左右,这是因为当飞船返回地球时,会受到地心引力和大气层的减速,其最大轨道速度为79公里/秒,对应的轨道高度为400公里。

为了应对高温,飞船会涂上烧蚀材料或隔热材料,同时打开降落伞和反推火箭进行制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飞船的速度和温度。

不过,这种温度并不是所有的飞船都需要承受,取决于飞船的设计和任务需求。

返回舱发黑是因为被高温灼烧

载人飞船的返回舱之所以发黑,主要是因为在返回地球时,会进入地球大气层,并经历极高的速度和高温。

根据中国航天工程的研究,返回舱的表面被高达11公里/秒的速度烧蚀,并产生了约3000摄氏度的高温,这种高温会烧蚀飞船的表面,使得表面变黑,同时也会磨损一部分表面。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在防热材料的选择上更先进,应用了新型合金材料和轻质碳基微烧蚀材料,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抵抗高温,并且在高温下保持结构强度。

然而,由于飞船在返回过程中仍然会经历高温和高速的撞击,这些材料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耗。

另外,为了保护飞船内的宇航员,飞船的表面也会涂有隔热层,厚度为25毫米,它可以有效地将飞船和空气隔离,降低飞船表面的温度。

但是由于隔热层的存在,飞船表面的温度会更高,这也会导致飞船表面的烧蚀现象更加明显,使得返回舱表面发黑。

即使飞船表面看起来烧蚀严重,但其内部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完整性和性能,以确保宇航员的安全。

未来在执行载人登月任务时,从月球返回地球再入大气层的速度将高达11公里/每秒,可产生将近3000摄氏度高温。因此,返回舱的烧蚀现象会更加明显,但中国的科研人员已研发出了先进的材料和设计,以确保飞船的安全返回。

印度载人飞船测飞实验

2023年10月21日,印度首次载人太空飞行任务“加甘扬计划”测飞成功。

这次实验的任务,主要是为了测试载人飞船乘员逃逸系统的有效性,最终系统与火箭推进器分离,大概十分钟之后,在孟加拉湾着陆。

具体的载人飞行计划,会在2024年执行,这将成为印度第一次尝试将宇航员送到太空,意味着印度的太空事业又向前迈进一步。

最后很多人看到,印度相关部门,在孟加拉湾打捞返回舱时的照片,他们的返回舱并不会变黑,就像新的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仅仅是印度的一次测飞实验,虽然飞行速度达到了1.2马赫,但是高度却飞到了17公里,连大气层高度的五分之一都没有达到。

既然没有飞出大气层,那么自然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摩擦,也不会发黑。

要让返回舱抵挡住上千度的高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印度能否一鸣惊人?还是拭目以待吧。

中国和印度的航天事业对比

很多人都觉得好奇,这些年经常听到国际媒体评价“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却很少听到关于印度的这方面的评价。

实际上中印双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上,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中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印度的航天事业则于1963年发射了第一枚探空火箭。

起点是差不多的,甚至可以说,印度在起步阶段还占尽了各种优势。

开局一副烂牌,但我们却硬生生打出了“王炸”!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多次发射,并已经完成了弹道导弹研制、载人航天、发射多颗卫星、月球探测和空间站建设等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于2003年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此外,中国还完成了多次探月任务,包括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在月球上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月球科学实验室。

相比之下,2008年,印度才发射了“月船1号”卫星,2019年进行了“月船2号”软着陆尝试,但是没有成功。

“加甘扬计划”测飞成功,才标志着印度航天事业的新里程碑。但是,印度在行星际探测方面能够进步,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之前印度政府就说了,未来要花费更多的经费和时间在航天事业上面。

中国目前在运载火箭技术、航天器制造、卫星导航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印度在廉价化方面表现出色,成为很多国家选择发射小型卫星的首选。

所以只要是关注航天事业的朋友,对中印双方实力,应该是有深刻了解。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为全人类造福,为全人类探索宇宙而努力,和军事发展不一样。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历程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空间实验室到空间站的三大里程碑。

此外,中国航天员已经成功进入过空间站,进行了多次长期驻留,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尤其是空间实验室的建设,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到2021年的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已经实现多次载人飞行和空间实验室的建设,航天员出舱活动,小卫星伴飞,自动及手控交会对接等多项重大突破。

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之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运载火箭发射能力。

如神舟十四号乘务组,平均年龄最小,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

中国载人航天,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的国家。

当然,我们看到的所有成就,背后一定是历经挫折和磨难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也是如此,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遭遇了艰难险阻。

如发展空间站建设的困难,以及面临的技术难题和风险增加等。但是,中国航天科技人员通过不懈的努力,克服了这些挑战。

国外专家也对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比如,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认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在轨道空间站和应用卫星发射计划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就。

他还提到,中国将在未来建设多模块空间站。

而俄罗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长伊万·莫伊谢耶夫则指出,如果2024年后决定停止国际空间站运行,中国可能成为唯一拥有轨道站的国家。

比利时中国问题专家帕斯卡·科彭斯也表示,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欧中可以相互借鉴学习。

他认为,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致力于各类科学研究,欧洲应以更加开放积极的态度与中国加强科技合作。

中国与美国的航天事业对比

中国航天的起点虽然较低,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1970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中国航天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而在同一时期,美国已经取得了多个重大突破。

1969 年,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航天与美国航天的差距逐渐缩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航天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已经实现了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而美国的宇航员还一直“停留”在国际空间站中。

在无人太空探索方面,中国同样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中国的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到达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美国的月球探测计划虽然起步较早,但在近年来却一直停滞不前。

中国航天虽然起步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在航天技术上不断发展进步,缩小了与美国航天的差距。

中国航天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为人类探索宇宙作出更大的贡献。

#精品长文创作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印度   飞船   返回舱   技不如人   空间站   美国   月球   中国   高温   表面   航天事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