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收割印度,5万亿从印度悄然撤离,印度经济或将衰退20年

美国银行的策略师在2月28日发表的报告中称,如果3月1日公布的美国PCE通胀数据显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进一步削弱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元可能会继续上涨,调查普遍认为,PCE数据可能会超预期加速回升,或出现一年来最大环比涨幅,这将增加美联储继续按兵不动的理由(或令美联储将降息指引从三次变更为两次)。

很明显,现在更高的美元利率和外部债务压力正在打击印度经济活动,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低沉,金融信贷紧缩,将给印度带来通胀和需求压力。

印度经济增长伴随着美国和英国的快速通胀时期,这样就会对印度造成了物价危机和衰退的风险,英格兰银行预测这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

数据显示,目前,欧美国家持续的高通胀一直在影响印度农业和制造工业的国内生产活动,并正在推动食品和能源为主导的通胀飙升至7%,这对印度经济和金融市场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同时还需要解决银行系统中的不良贷款风险。

分析师称,印度央行现在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棘手的境地,它希望提高利率以遏制飙升的通货膨胀,但与此同时,印度动荡的金融市场局势可能会减缓实际经济增长,这也使得印度央行在2月7日决定将央行的基准利率维持在6.5%不变。

比如,印度央行试图控制通货膨胀的一种方法是提高回购利率(向公共和私人银行收取的从顶点银行借款的利息或成本率),以控制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和需求,但回购利率的提高迫使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这样的后果就是印度的债务压力将会成倍增加。

根据Refinitiv Eikon的数据,截至2月26日的一年内,印度卢比兑美元贬值了13%,目前报1美元兑82.87卢比,而MSCI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跌了9.5%,特别是,印度的外债扩张速度更快,已经被国际机构列为了新兴市场中最需要巩固财政的国家之一。

一些与BWC中文网国际团队有联系的经济学家解释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印度虽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极,但这种增长大部分归功于印度企业和资本能更加容易进入西方世界,如今这些情况已经发生反转,印度经济奇迹的骗局正在被揭开,正在遭遇撤离潮。

所有证据表明,印度的劳动力成本看起来很便宜,但是这个经济体的混乱管理意味着生产率低下,劳动力参与率降到3年来最低水平,这导致的后果是,印度的制造工厂和职能部门,包括私营部门的职能部门充满了混乱、浪费。

印度证券行业的专家表示,在当前印度不得不加紧收缩货币政策,加上全球避险情绪,这会给印度金融市场构成多重威胁,这种下行风险将会延续至2025年,并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各个方面。

事实上,BWC中文网财经团队注意到,近几年以来,印度正在举全国之力开始“全球制造工厂”和“工业4.0”计划,开始不遗余力吸收来自美国的资本、债务、技术、制造企业甚至人才等相关资源,印度经济好像突然变成了经济黑洞一样。

但目前,美元回流、且美元利率攀升预期持续提高、原材料及商品供应链困境等可能会对印度复苏步伐和通胀大幅上行后对金融市场将产生较远影响,并将对许多印度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是美国在高通胀、能源燃料价格高涨及本土制造成本高昂等多重经济压力交织下,美国为了转嫁自身的债务和通胀风险,就会开启了收割印度经济和金融债务市场黑洞的过程。

按金融网站零对冲的解释就是,印度经济之所以脆弱的核心症结是陷入美元债务陷阱黑洞中,并想以此与华尔街集团做利益交换,但印度外储却背负着高达占GDP超过70%的外部债务,已被国际机构评为东南亚最需要巩固财政的国家。

据IMF在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是所有新兴市场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23财年第四季度,印度一般政府债务已经激升至占GDP的78.3%,且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这一系列的迹象都表明,印度可能因为债务困境而衰退回原型。

这说明,印度经济过去的高增长,都是巨额美元债务堆积的,这在美国开始收割的过程中,将会加剧印度市场波动以及挤出国际投资,因为,印度经济是靠积累风险贷款和外债来扩大经济增长的,但印度并不具备宽广的外储护城河,在美国开始收割印度的背景下,甚至连印度央行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控制印度卢比下跌方面几乎无能为力。

印度央行在2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印度外储为568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9%,创下近2年以来新低,这就表明在印度损失了15%的外储下,印度依旧阻止不了卢比继续下跌,这在印度应对美联储的货币紧缩的背景下,其借贷成本上升和货币持续下跌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这表明印度的外部债务偿债成本开始成倍增加,违约风险飙升,很有可能会被美国资本收割财富,使得印度的股债汇市场存在爆发危机的风险,这也使得数量不少的明智投资者提前从印度中撤出。比如,印度的外资在对“莫迪经济学”失去希望的背景下,掌握印度制造业大部分利润的欧美厂商也开始撤离,而这背后则隐藏了印度经济债务高企的大困境。

我们注意到,数月以来,印度制造业被外企撤资的报道层出不穷,比如,继去年7月富士康突然叫停195亿美元印度芯片工厂项目后,迪士尼也正在考虑从印度撤离。

而近段时间以来,包括福特、通用、哈雷戴维森、比亚迪和特斯拉等车企拒绝与印度合作的消息更是被媒体进行大量报道,这就使得印度经济可能倒退的景象进一步加剧,这也使得在截至今年1月的24个月中,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为454.7亿美元,低于2021年的596亿美元。

很明显,这些全球制造业企业撤离印度的举动对印度当局希望吸引外国投资者实现世界工厂的雄心壮志造成了重大打击,这些事件绝对是'印度制造'的重大挫折,并且引起了其他在印度投资的外国公司的怀疑和跟进,表达了对印度的投资环境、税务纠纷、限制竞争选择的采购规则、经商环境等方面的担忧。

分析表示,鉴于印度的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参与率太差,印度制造的世界工厂“潜力”被高估了。

据印度国家证券存管公司在2月26日公布的数据,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外国资金从2022年印度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迄今,已经从印度撤出了价值高达接近5万亿卢比的资金,相当于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期间净流出量的3倍多,至少是20年来的最高年度撤出量。

比如,华尔街机构花旗银行已经下调了印度股市的评级,一些分析师表示,印度股市目前的估值较高,印度公司盈利状况不佳,已经到了获利了结的阶段,在该机构2月27日披露的数据表示,仅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海外投资者就已经净售出价值38亿美元(约3150万印度卢比)的印度股票,这一资金流出规模在新兴市场之中数一数二。

一些在印度的投资者告诉BWC中文网国际财经团队称,近25年以来,他们一直在印度进行各类投资,但现在他们正在从印度撤离,因为印度经济营商环境较差,且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正在枯竭,工业生产增长低迷、银行债务及信用问题突出。

而这背后体现的是,美国经济在衰退预期下,结合自身高通胀,高债务和高制造业成本的压力,开始转嫁通胀和债务风险,在全球经济的沧海桑田中,顶层的掠食者获取的是他国的财富,而美元就是这样的一个“现代金融海盗”,从现在开始,等待印度经济市场的将是惊涛巨浪。

这进一步表明,印度经济或正陷入美元债务黑洞之中,一旦投资者撤离,美元利率飙升,印度经济或将面临倒退的风险,加拿大皇家银行指出,如果美国将高利率保持更长时间,那么,就会使得印度经济出现衰退的景象加剧。

而印度经济之所以这么脆弱,在于印度外部美元债务高企和在对外投资政策上反复无常,核心症结就是印度的一些利益获得者想与华尔街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而这就给了华尔街得以持续做空印度经济以收割更多印度企业财富的空间。

比如,去年初,美国华尔街做空机构持续高调做空印度财阀阿达尼就是最生动的例证,所以这一系列的迹象都表明,印度经济和制造业或正在酝酿一场巨大的衰退风暴,存在现出原形的可能。比如,印度在工程、纺织和软件等依赖出口的制造业招聘工作也已经放缓,这从印度制成品出口在最近半年内同比下降7%的数据上得到了印证。

对此,按印度前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在2月27日再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就是,“尽管印度经济在过去取得了一些不错的增长数据,但是,下行风险包括净出口相对减少和全球宏观因素引起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叠加如果印度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当前面临的制造业企业撤离由此引发的信誉问题,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那么印度经济很有可能会衰退20年,特别是印度的出口行业”,而这也是数量不少的明智投资者悄然从印度市场撤出的原因之一。

我们注意到,这位印度前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早在去年11月就撰写过一份研究报告,质疑印度GDP统计的方法,该报告认为印度经济极不可能实现接近7%的增长率,真实的增长率很可能接近4%,这从印度制成品出口在最近半年内同比下降高达7%的数据上得到了印证,这表明印度经济或将遭全球做空的风险正在加大。

事实上,读者朋友们都知道,印度在制造业方面更没有良好的声誉,就连印度人自己也看不起本国产品。据印度一家在线调查机构在2月25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印度消费者表示在同类商品中,印度制造的产品价格高昂,而同类的中国产品的性价比最有优势,他们称我们离不开中国制造,已经无法忍受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在面临同类商品时,接受调查的13876名印度消费者中,79%的人会青睐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而非印度商品。(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印度   美国   华尔街   经济   通胀   债务   制造业   风险   美元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