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导航,古人是怎么保证不会迷路的?全因古人智慧多!

文 | 速食睡眠

编辑 | 江语迟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导航了,在很多大城市的复杂路段,如果没有导航很容易就会走错路。

要是去到一些不熟悉的地区,有了导航也根本不用担心会迷路,再也不用多走冤枉路了,想去哪玩就能去哪玩。

但是放在信息匮乏的古代,人们依然能够正常出行,去到不熟悉的地方,就算是没有导航指路,也能够到达目的地。

这就不禁让人好奇,那么古人究竟是如何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做到不迷路的呢?

古代出行不便

其实在古代人们很少会愿意出远门,因为当时的各项设施发展都很落后,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有普及开来,出行极为不便。

别说出远门了,古代甚至很多地方就连路都没有,基本上大路只有那么几条,是朝廷修出来的“官道”,等同于现在的国道。

除了这些大路之外,剩下的就只有那种坎坷崎非常不好走的小路,但即便是这种小路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很多乡村里面就连这种小路都没有,甚至压根就没有路。

就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正是很多古代乡村的真实写照。

能够看出来道路痕迹的小路,基本上全都是路过的人一点点踩出来的,所以在古代,只要能够找到路,也就意味着这个地方经常有人经过,附近就很可能会有村庄。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人们想要出行确实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要想富,先修路”,古代的这种道路条件,也大大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人员的流动。

而且古代由于治安的问题,在山间和偏僻的地方往往很容易出现强盗或者山贼,很多时候就算是破财也不能消灾,出行安全就成了一大问题。

在古代人眼中,一辈子没出过村子是正常的,当时人们出行的原则基本上就是“非必要,不出门”,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但是万一遇到必须出门的情况,例如:进京赶考、走亲访友等不得不出远门,这个时候古人的智慧就能够体现出来了,老祖先们有很多办法能够应对。

老祖先的经验之谈

如果赶上了必须要出远门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老祖先们留下来的经验之谈就有了用武之地,终于能够派的上用场了。

《桃花源记》中有一句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这句话里面的“志”,就是一种古代常用的认路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做标记。

这种做标记的方法堪称是最原始的认路方法,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普及开来,《后汉书》中有记载:“元兴元年,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

其中置和堠分别指的是驿站和瞭望塔,也相当于是一种特殊的标记,能够让出行的人大概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

堠的本意就是土堆和石头堆的意思,最开始指的也是路边的标记,古人们会在路边特定的位置用石头或者土块摆放到一起,用来标记距离。

这种里程标志甚至一直被沿用至今,算得上是里程碑的鼻祖,现代高速公路和国道上面经常能够见到的里程碑,就是堠的现代版本。

在唐代也曾经出现类似的标志,有一个日本僧人来中国求法,写下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里面就有“唐国行五里立一堠子,行十里立二堠子”的说法。

能够看出来这种里程碑式的标志非常实用,要不然也不会被历朝历代一直沿用至今,但是这种里程碑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不能够完全普及。

从这种标记的精细程度就能够感受到修建的难度,自然是做不到什么路都有,基本上只能在官道上面建立,那么一旦离开了官道之后,出行的人还是有可能迷路。

所以在古代也出现了路牌这种东西,通常会在岔路口出现,上面标记着不同方向的路最终的目的地,也能够起到导航的作用。

但是和里程碑一样,这种东西依旧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有,所以在这个时候,出行的人就只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路线。

有个成语叫老马识途,这个成语足能够看出来经验的重要性,所以在古代什么导航都没有的情况下,自然也会有很多出行的人靠经验来判断路线

可是归根结底,就算是“老马识途”也会有“黔驴技穷”的时候,经验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也会出错,这个时候人们就需要借助工具来判断路线了。

出远门必然离不开工具

不管到什么时候,人脑都有可能会出错,但是工具永远不会,所以古代人的出行基本上都离不开指南针和罗盘这一类判断方向的工具。

这一类工具的性能非常稳定,主要是利用地磁场来辨别方向,在结果的准确性上面能够有所保障,只要这个含磁的部件不被消磁,就能够一直使用。

指南针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足以能够看出他对古代人民的影响有多大,不管是航海、外出旅行,还是祭祀、占卜,都需要指南针来确定方位。

那么有了这些能够辨别方向的工具之后,出行的人就能够随时随地的确认方向,从而就能够确定自己的行进方向和路线,大大减少了迷路的可能性。

除了这些工具之外,大自然也能够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最基本的包括太阳东升西落,北斗七星这些,都已经能够算作常识了,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边,降落的地方是西边,北斗七星在北边,这些自不必多说。

由于光照的不均匀,所以野外的树木通常长得也会不均匀,树叶稀疏的方向是北边,稠密的一边就是南边。

如果没有茂密的树,通过看树的年轮也能够辨别方向,稠密的那边是北方,稀疏的那边就是南方。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能够辨别方向的办法,根本就不愁找不到方向。

结语

相比古人这么麻烦的认路方法,导航就显得方便快捷,不知道好用了多少倍,这都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科技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导航方面,也体现在出行的方式上面,现代高铁、飞机等出行方式琳琅满目,不管去哪,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出行方式。

但是话又说回来,古人能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之下,找到这么多解决办法,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信息来源:

古人远行如何导航? 羊城晚报

指南针 百度百科

水罗盘 百度百科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日本和尚圆仁创作的日记体著作

《后汉书》

《桃花源记》

#用世界的目光重读敦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求法   后汉书   古人   古代   指南针   里程碑   标记   方向   智慧   地方   工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