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后,再看陈凯歌和张艺谋的“较量”,才发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前言:

他们的道不同,真的就不能相为谋吗?

张艺谋和陈凯歌,两位中国最顶级的电影导演,他们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在电影道路上也有过一段短暂的合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两人的道路最终渐行渐远,甚至公开互相指责批评。

他们之间是否真的如歌谣所唱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呢?

张陈“较量”40年,金牌影帝的荣誉依然稳坐手中

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大制作商业片《英雄》上映,这是他商业电影生涯的开山之作。

浩大的制作预算,卡司云集的豪华阵容,令人眼花缭乱的场面......《英雄》为张艺谋一举夺得近3亿的票房,人气和口碑达到了巅峰。


然而,高票房并没有带来普遍好评,“商业大片”的标签让张艺谋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两年后,陈凯歌亦推出了商业尝试《无极》。

这部娱乐性极强的动作电影火爆银幕,上亿票房轻松取得。

但令人惊诧的是,大师级导演陈凯歌的这部动作片不仅评价两极分化,还遭遇“最烂电影”等恶评。

曾公开批评张艺谋商业化的他,这次自己也栽了跟头。


可见,商业电影对两人而言都是双刃剑。

它能带来巨额利润,也能招致污名。

2002至2004年,可以说是张陈两人事业的低谷期。

然而,低谷并没有击倒两位大师,经过这场“商业电影大门”,张艺谋和陈凯歌都做出了反思和调整,很快便重新出发。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张艺谋担任开幕式总导演,把视觉震撼的中国文化通过千人表演展现在世界舞台;与此同时,陈凯歌以电影事业对中国文化的杰出贡献获得“黑泽明奖”。


两位大师再次同框国际舞台,证明了他们依然是当之无愧的电影金牌影帝。

时至今日,张艺谋和陈凯歌都已经过了70高龄,但退休的念头却丝毫没有。

他们继续执导、出品着一部部精彩电影,辛勤耕耘的身影依旧稳坐中国电影界的宝座。

这场开启40年之久的“较量”远未结束,两位影帝手中的金牌得主究竟会是谁,我们拭目以待!

张陈恩怨由来已久,矛盾真的调和不了吗

早在1987年,年仅37岁的陈凯歌就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学院进修时公开批评张艺谋的电影“太商业化”。


15年后的2002年,张艺谋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商业大片《英雄》后,陈凯歌的反应似是在暗暗嘲笑——两年后的2004年,陈凯歌自己也拍出了商业烂片《无极》。

这两件事足以表明,张艺谋和陈凯歌之间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隔阂。

其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有评论分析,两人的恩怨仅仅源于电影理念和风格的差异。


张艺谋电影语言偏重视觉冲击,陈凯歌则擅长意识流;前者电影商业气息浓厚,后者偏文艺......但笔者认为,仅仅把两人对立的原因简化为“电影理念不同”未免过于肤浅。

事实上,张艺谋和陈凯歌之间存在的是典型的“同行相忌”。

作为同一时代崛起的电影导演翘楚,两人之间原本就有比较和竞争的情绪。

更关键的是,两人在很多方面如出一辙——同是北电影毕业生,同样青年就崭露头角、成名极早,又几乎同时获得国际大奖和荣誉。


可以说,张陈二人之间存在着“高下之分”的比较心理。

当然,个人恩怨只是表面的一个方面。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张艺谋和陈凯歌作为同一时代中国电影的双峰之巅,他们各自所代表的电影理念和风格无疑对这个时代的电影发展趋势产生着深刻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之间的较量也是一场电影道路选择的较量。

不过,相比于表面上两人之间明争暗斗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对老朋友兼老对手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情谊。


毕竟,能在影坛这一行混过几十年有来有往的人,也就剩下他们两人了。

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看到,这对巨匠化干戈为玉帛,再次联手合作、密码厮杀的一天。

张陈学生时期遍地星光熠熠 生于名门大家庭的陈凯歌

陈凯歌1950年生于北京一个电影世家,父亲陈怀恺是著名电影导演。

15岁的陈凯歌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学习。


在北电期间,他受到父亲直接的熏陶和影响,并得到同学姜文等人的鼓励支持。

1978年,陈凯歌比同届学生提早一年毕业,很快崭露头角,成为新一代最有前途的电影导演之一。

陈凯歌出生于红色家庭,是体制内的明星子弟,这无疑为他的电影之路铺就了康庄大道。

父亲是电影界的前辈,本身就是一张明星脸孔和敲门砖。

在那个年代,能进北电影或是成为导演的机会是极少的,更何况是如此轻松。


可以说,陈凯歌是在父辈们的星光熠熠下成长,家世和人脉为他披荆斩棘。

生于名门望族的陈凯歌是当之无愧的电影界“太子党”。

他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样从基层干起,拼爹靠关系,便能一路绿灯畅通。

也正因如此,陈凯歌的青春期没有太多波折,就是一部优裕生活的写照。

当然,他后来也靠实力获奖无数,实力毋庸置疑。


但不可否认,他的成长道路远没有同时期的张艺谋那么坎坷。

张艺谋自强不息 从摄影师到顶级电影导演

如果说陈凯歌是骑着父辈的光环一路高歌猛进的话,张艺谋的成功则完全靠他一步一个脚印,自强不息地杀出的。

1952年出生于天津的张艺谋本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家境贫寒,成分也并不好。


文革结束后的1976年,24岁的他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那个年代的大学考试极其困难,他的入学来之不易可想而知。

在大学期间,张艺谋兢兢业业,跟着老师学摄影,为同学、老师拍摄戏剧电影。

毕业后,他一直从事着摄影师的工作,条件艰苦,酬劳微薄。

就这样,29岁的张艺谋作为摄影师参与拍摄了陈凯歌执导的两部电影。


参加工作多年后,他才有机会担任一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并且入围了戛纳电影节。

可以看出,张艺谋电影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极其漫长和艰难,没有人脉垫底,没有资源作护航,全部靠自己一步步摸索前行。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每部作品都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力求突破,这是他拼尽全力想要证明自己的必然结果。


总而言之,张艺谋电影道路上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张陈“黄金时代” 电影界双雄并起的辉煌岁月

1984年,经人介绍,张艺谋和陈凯歌两人正式相识。

他们一拍即合,产生了密切合作的念头。


此时的张艺谋33岁,仍然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摄影师;陈凯歌34岁,已经小有名气。

在共同好友吴天明的大力推动下,张陈二人联手自编自导了电影《黄土地》。

这是一部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片,讲述了30年代的一段历史故事。

影片上映后,立即在国内外掀起轰动,两位青年导演也一举成名。


张艺谋摄影功底扎实,陈凯歌故事讲述生动,两人互相成就,合作无间。

这可以说是两人事业上最好的时光。

《黄土地》的成功直接带来了张艺谋和陈凯歌二度合作的机会。

1986年两人再推出合作电影《大阅兵》,同样反响热烈。

短短几年时间里,两人先后两度联手打造出千载难逢的中国电影经典,成功挤入世界电影舞台的前列。


30多岁的他们也在业内名声大噪,成为当之无愧的电影双雄,带领着中国电影步入黄金时代。

当然,好景不长,道不同的两人很快在路线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

但无可否认,1984至1986年是两人关系最密切、合作成果最丰硕的时期。


那是一个属于张艺谋和陈凯歌的黄金合作年代,也是两人事业中最辉煌灿烂的岁月。

张陈恩断义绝 好事多磨始出彩

1989年,张艺谋自编自导的电影《红高粱》摘得柏林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这也是中国电影首次揽获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

一时间,年仅38岁的张艺谋声名鹊起、跃居一线导演之列。


这无疑让同年龄的陈凯歌很难平衡自己的心态。

两年后,陈凯歌推出的《霸王别姬》夺得戛纳电影节最高荣誉金棕榈奖。

在获奖感言中,陈导演毫不掩饰自己对张艺谋的嫉妒之情,称《红高粱》“太商业化”。

两人关系由此决裂,各不相让、势如水火,中国电影界也分成两个派系。


然而,经历过这场“恩断义绝”后,张艺谋和陈凯歌都在各自事业上不断突破和超越,扬名国际,达到了更高的巅峰。

可以说,良性竞争和比较是促进自己进步的后盾。

这也验证了中国谚语“好事多磨始出彩”的道理。

经历风风雨雨几十年,张艺谋和陈凯歌至今仍在电影界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继续他们惊世骇俗的电影创作。


优秀的作品会永远存在,时间终将证明一切。

而这两位影帝之间的“较量”,想必也会持续到他们从这行业退下来的那一天。

结语:

张陈二人虽然在电影风格和理念上有差异,但同为电影人,他们共同推动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这是两人道路中相通的部分。


期待着两位大师能够放下成见,继续用电影呈现生活的本真,让更多人看到中国通过张和陈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电影界   影帝   电影节   中国电影   中国   电影导演   导演   年后   事业   商业   电影   陈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