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次拒绝春晚邀请,倍受争议,消失14年后如今的巩汉林怎样了

#精品长文创作季#

2024年春晚开卷考试结束,不出所料,语言类节目又成了许多人的意难平。

在“春晚段子大考”话题下,有网友辣评:要不还是跳“科目三”吧。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春晚彩排期间,巩汉林因犀利点评“科目三”上春晚以及小品创作急功近利的现象而引发的热议。

巩汉林作为春晚小品黄金时代的亲历者和贡献者,曾参加了18届春晚,并奉献了众多经典之作,成为观众心中难忘的春晚记忆。

然而,自2010年以后,巩汉林便没有出现在春晚舞台。

从春晚的红人,到“消失的他”,巩汉林究竟经历了什么?

01

叱咤春晚18年,成就无法复刻的经典

巩汉林首次亮相春晚是在1990年,与演员岳红合作小品《打麻将》。虽然这是他的春晚首秀,但展现出了不俗的喜剧天赋。

次年,他与蔡明搭档小品《陌生人》,进一步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然而,巩汉林在春晚的真正巅峰时刻,是与表演艺术家赵丽蓉的合作。

从1992年起,巩汉林和赵丽蓉先后五次携手登上春晚舞台,每一次的表演都让观众捧腹大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巩汉林与赵丽蓉的相遇堪称一段美好的缘分。

当时,赵丽蓉正在寻找一位能够说流利唐山话的演员来扮演她的“儿子”角色。

导演想起了在《十三香》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巩汉林,便将他推荐给了赵丽蓉。

巩汉林初次踏入剧组时,赵丽蓉便以母亲般的热情迎接他,亲切地称呼他为“儿子”,这让巩汉林感到无比温暖和踏实。

她心疼巩汉林的小身板,吃饭时频频为他夹菜,还悄声对他说:“孩子,多吃点儿,随便吃,都是公家的。”

这一幕让巩汉林铭记至今。

1992年春晚,巩汉林与赵丽蓉的《妈妈的今天》大受欢迎,此次合作既彰显了赵丽蓉的喜剧天赋,也标志着巩汉林演艺生涯的崭新起点。


1995年春晚舞台,巩汉林和赵丽蓉合作了小品《如此包装》,至今仍被誉为经典之作。


其中,“麻辣鸡丝”这一台词成为了最早的舞台流行语,而那段上头的“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旋律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有网友称,人生第一次听RAP就是小品《如此包装》,这个旋律早已刻在了DNA里。



其实,巩汉林差点与《如此包装》失之交臂。


当时,辽宁电视台计划拍电视剧,而进军影视也是巩汉林的梦想。


他打算放弃春晚去演戏,却接到赵丽蓉的电话,力荐这个小品并希望与他合作。


巩汉林正两难之时,恰巧电视剧的导演生病,拍摄需要延后。


于是,巩汉林全心投入《如此包装》的创作,最终该作品在春晚大放异彩。



巩汉林遇见赵丽蓉,就如同赵本山遇到范伟,郭德纲遇见于谦。


俩人搭档后,巩汉林的事业也迎来了新的高峰。


《如此包装》荣获全国观众喜爱的小品节目一等奖,巩汉林也因此爆红


1996年春晚舞台上,巩汉林与赵丽蓉再次携手演绎《打工奇遇》。


小品一经播出,便迅速火爆全国,经典台词“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跟你吹……”


至今仍被津津乐道。



《打工奇遇》也荣获了全国观众最喜爱的小品节目一等奖,巩汉林与赵丽蓉更是被誉为“黄金搭档”。


更魔性的是,多年后,“巩汉林和赵丽蓉的小品能抓间谍”竟然上了热搜。


2019年8月,一名自称“中国北方人”的网友在微博上发表煽动性言论,引起了怀疑。


有网友巧妙试探:“你说你是北方人,那你能对上‘宫廷玉液酒’的下一句吗?”



结果对方没听懂,称“年纪大了,不知道”,从而露出马脚。


此事在网上迅速发酵,引发警方关注,而经调查,此人竟是海外间谍。


估计这个间谍也万没想到,潜伏多年,居然栽在了台词上。


2023年,巩汉林应网友呼吁,在社交平台发起“宫廷玉液酒合拍挑战”,邀请网友们在线表演对暗号。



该活动得到网友们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涌来对暗号、合拍视频。


短短时间内,视频的点赞量就突破了百万大关。


继《打工奇遇》之后,巩汉林和赵丽蓉在1998年和1999年两度登上春晚舞台,分别以小品《功夫令》和《老将出马》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喜爱,并两次荣获全国观众最喜爱的小品节目一等奖。



但令人遗憾的是,老艺术家赵丽蓉因病于2000年辞世,自此,他们搭档的经典成为绝响。


巩汉林能够在春晚舞台上霸屏十八年,并非只靠幸运。


他始终保持着对演艺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和艺术修养。


正是这份十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坚持,为他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尊重。



02 从藉藉无名到春晚爆火,追梦10余载全凭不服输



巩汉林1957年生于沈阳。


他的母亲是一位河南坠子演员,而父亲则是她默契的伴奏伙伴,这样的组合在演艺行话中被称为“一副架儿”。


巩汉林从小在剧团里泡大,母亲表演,他在后台听,凭记忆就能说出三分之一。



14岁时,巩汉林开始创作相声作品,还与同学们一起表演。


高中毕业后,巩汉林到沈阳郊区插队,那时生活条件艰苦,劳动量大,但食物却匮乏。


每餐都是腌咸菜和粗糙的高梁米,原本瘦弱的巩汉林更是缺乏营奍,单薄得像麻杆。


劳动之余,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为大家表演相声和唱歌。他的幽默和才华,为那段艰苦的生活增添了几分难得的乐趣。


1977年,高考恢复,为众多求知青年带来曙光。


巩汉林在距考试仅半月时决定应考,他夜以继日地复习,最终成为公社仅有的两名文科大学生之一。



巩汉林在大学主修哲学,但他对话剧和相声的热爱却从未减退。


他加入学校曲艺社团,并自已创作和演出作品。


1979年,一度停办的沈阳曲艺团恢复建制,开始招募演员。巩汉林背着父母偷偷报考,成功被录取。


但因为他是在校大学生,校方拒绝为他办理调动手续,这让巩汉林的心情跌入了谷底。


大学毕业后,巩汉林被分配到沈阳市教育局任职,这可是很多人羡慕的香饽饽。


但巩汉林始终放不下他的演艺梦,在工作调动无果后,他毅然决定辞职。



他向父母表白心迹:


“如果不支持我当演员,我就跟草台班子去当流浪演员。”


没有什么能阻挡,年轻人对热爱的向往。巩汉林心意已决,父母也唯有理解支持。


巩汉林加入曲艺团后从基层做起,既是售票员,又负责拉大幕,还参与场务等琐碎工作。


他虚心学习,努力提升表演水平,三年后,他终于成为正式演员。


期间,他的才华和认真吸引了曲艺团的“团花”金珠,两人于1983年结婚。



金珠没有看错人,巩汉林确实才华横溢,金珠凭借他创作的《国粹异彩》获得了相声大赛三等奖。


巩汉林早期在表演中常模仿唐杰忠的风格,一直渴望能拜这位相声大师为师。


1988年,他从沈阳前往大连参加相声邀请赛,终于得见唐杰忠。


凭借出色的表演,他得到了唐杰忠的青睐,并幸运地成为其门下弟子。



然而,在拜师后不久,巩汉林却经历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叛变”。


一次机缘巧合,他接触到了小品《十三香》。


当时,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崔凯创作了一个小品剧本,其中卖报纸的“盲人”角色确定由赵本山出演,但卖十三香的小贩角色却迟迟找不到合适人选。



于是,崔凯将目光转向了相声演员,而巩汉林瘦小的形象与街边商贩颇为相似,因此被选中出演这个角色。


为了演好角色,巩汉林特意跑去跟卖十三香的小贩学习唐山话,因为当时东北卖十三香的小商贩都说的是唐山话。


为了学好方言,巩汉林甚至买了好几包十三香,每买一包就听小贩唱一次。



《十三香》播出后,迅速风靡一时,巩汉林也因此被贴上了“十三香”的标签。


但此后,找他合作的导演都要求他演小品而不是说相声。


虽然巩汉林在拜师后还没怎么说相声就彻底成了小品演员,但唐杰忠不仅不生气,还鼓励他不要局限于相声行业,并千方百计地帮他托关系、找朋友到北京发展,还帮他在北京借了房子。


巩汉林提起这事就说“感激师父一辈子”。



也正因为这个决定,巩汉林在卧薪尝胆多年后终于有机会与春晚结缘,开创了自己的小品辉煌之路。


多年之后,巩汉林在接受采访时回顾了自己的演艺道路。


他表示能够被观众喜爱和接受,首先得感谢相声这个艺术形式的磨练,其次要感谢小品舞台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最后感谢自己理性的选择才得以行稳致远。


03 巅峰期激流勇退,失约春晚14年只因不将就



2000年以后,巩汉林在春晚上与其他演员陆续搭档小品《动物运动会》《装修》《邻居》《开锁》和《黄豆黄》等。



尽管这些作品受到观众欢迎,但仍难超越与赵丽蓉的经典合作,《如此包装》《打工奇遇》等仍是观众最难忘之作。


可不知为何?


自2010年起,巩汉林便多年未登春晚,成为了观众心中“消失的他”。


直到2020年,他接受采访时才回应了多年未上春晚的原因。



巩汉林透露,春晚剧组每年都邀他参演,有一年还提供了三个节目选择,但他最终都谢绝了。


原因是这些节目未达到他心目中的春晚标准,尽管他想演好,但无奈它们确实不具备优秀作品的条件。


在采访中,巩汉林提到了他最尊敬的赵丽蓉老师留给他的一句话:


“表演要讲究,不能将就。”


这句话一直影响着他的表演生涯。



谈及当年与赵丽蓉合作的经典小品,他感慨地说,那些作品是他们真正呕心沥血、一字一句打磨出来的。


为了准备一个节目,他们常常需要花费一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时间,精心雕琢每一个细节。


而且每年合作准备节目时,他们都会制作三到四个预案,然后由赵丽蓉亲自挑选出最好的一个。


赵丽蓉永远追求创新、紧跟时代潮流,她的节目从不落后于时代,而是紧扣时代的脉搏。



他们深知,好的作品才能够穿透岁月的洗礼,在人们心中留下永远的温暖。


也正因为“不将就”,巩汉林敢于直言不讳。


观众吐槽现在的节目不好看,巩汉林称:“专业的事,就要专业的人来做。


如今有些喜剧节目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喜剧小品演员来做,而是交给了流量明星。”


他进一步解释:“流量明星的吸引力源于他们在自己专业领域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喜剧小品中也能达到同样的水平。”



并强调:“艺术的价值在于专业的分工。节目不仅仅需要流量,更需要考虑口碑。”


巩汉林的态度是:


“如果没有好作品,就不要上春晚,要学会封杀自己。”


对于好作品的标准,他也有着自己的见解:


“好作品首先要接地气,其次要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最后要能够让四世同堂的家庭同时观看一个节目而不觉得尴尬。”


同时,他也坦言春晚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他很留恋,但不会贪恋。


他表示:“不能因为一个‘贪’字毁了自己,同时也毁了所从事的艺术。”



这一席话让网友纷纷感叹:针针见血、太敢说了。


今年各地春晚彩排时,频现《科目三》表演。巩汉林犀利评论,并直言如今小品创作过于急功近利,再次引发了热议。


也许,这就是爱之深,责之切吧。因为热爱而关心,因为期待而意难平。


而对于热爱巩汉林的观众,又何尝不是如此。


04 影视新作亮相引争议,不惧纷扰只为守初心



日前,巩汉林的新剧《我家娶了花木兰》在乐视平台亮相,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反响。


此剧以其独特的演员阵容和故事情节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巩汉林的儿子巩天阔在剧中担纲主演,巩汉林及其妻子金珠倾情加盟,更有二十多位相声演员和喜剧学员客串演出。


该剧讲述了女主角在求职中因性别问题而遭遇阻碍,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女扮男装入职公司,由此引发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巩汉林透露,该剧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他特别提到了女性在职场中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希望通过作品唤起社会的关注。


然而,观众对此剧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有观众认为,剧情虽然有些老套,但整体上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他们欣赏女主角在求职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认为这是对女性形象的一种积极呈现。


剧中的笑点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欢乐。


但也有观众吐槽剧情过于陈旧和落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特别是剧中出现的宣传标语“最好一次生俩,一男一女最圆满”,被一些观众认为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还有观众认为剧中的喜剧元素过于刻意和尴尬,缺乏自然流畅的笑点。


随后,又有网友扒出此剧实际上是多年前所拍摄。


如此看来,或许当年拍摄该剧时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有些内容可能已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价值观。


其实,为社会问题发声,唤起人们的思考,是巩汉林多年来一直在坚持的事。


他曾指出“某些球员收入百万千万,却在球场上不进球,给中国人丢脸”,从而引发轰动的“巩冯”之争,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体育界的职业道德;



也曾锐评“明星收入上亿,却还在偷税漏税”的现象,呼吁改革劳模表彰制度,让劳模的价值得到应有的认可;


此外,他还提出“解决罕见病患者的用药难题”的倡议,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他还因建议“公务员考试增考硬笔书法”,“公务员写不好中国字,不称职”而引发热议。


对此,有人点赞巩汉林敢于批评乱象,直击痛点,认为他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


也有人质疑他哗众取宠,管太多,认为他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艺术领域而不是涉足社会问题。



但巩汉林却表示,即便他不是政协委员了,他心中也永远有一杆称,永远关注社会民生。


他认为艺术家不仅要有娱乐大众的能力,更要有关注社会、思考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艺术作品才能有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价值。


无论是说相声、演小品,还是当演员,巩汉林都提醒自己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并身体力行,慎终如始。



他说,要做好一件事情,认真是第一位,其次是真诚。


走过泥泞的路,看过山顶最美的风景,又远离喧嚣回归本真。


变的是风景,不变的是巩汉林对演艺事始终如一的赤诚热爱。


在2014年辽宁春晚舞台上,巩汉林金珠夫妇惊喜亮相,携手群星送上喜气洋洋的开场祝福曲。


尽管巩汉林此次并未带来观众期待的小品表演,但能在家乡的春晚舞台上与父老乡亲共同迎接新年到来。


对他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和满足。




—本文完—

文|安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金珠   演艺   相声   小品   喜剧   观众   年后   演员   节目   网友   作品   巩汉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