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高铁车轮算是被中国玩明白了,直接卖到了德国老家

我感觉外国人其实挺怕中国人的,就是什么呢,中国人太下功夫了,别管是什么高科技,你最好不要我掌握,我一旦掌握了,我能做的比你还好,还能把它卖到你老家。

你就像高铁车轮,那些年夸得多猛啊,什么“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什么全球就4个国家掌握高铁车轮技术,法国、日本、意大利、德国。什么为了保护技术,坚持三不原则,不申报专利,不发表论文,不接受交流,保密程度比原子弹、氢弹还要高,中国只能买它的成品,引进技术绝对不行!

现在呢?中国高铁车轮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了韩国,印度,甚至德国。要知道,德国可是高铁车轮的老家啊,这相当于啥呢,我把煤,卖给了山西,你说我的煤得多厉害吧!

高铁车轮其实挺难造的,你想想看,一列高铁车厢重达5-60吨,每一对车轮要承重17吨,还要跑出250-350公里的时速,高铁车轮上但凡有一点儿杂质,都会酿成事故。1998年,德国一列火车脱轨,造成101人遇难,105人受伤,调查结果就发现,事故的原因是一个高铁车轮出现了金属疲劳,造成了一个细小的缺口,在行驶过程中,车轮与铁轨摩擦期间,缺口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车轮外钢圈脱落,酿成重大事故。

所以,高铁车轮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含氢量不能超过0.0002%,杂质含量极低且分布均匀。研发与生产涉及50多项关键技术,是世界公认的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加工精度高的“塔尖”产品。

而且高铁车轮呢,是个消耗品,不是说,我这一列高铁采购这么多车轮就行了,车轮每运行120万公里就要返厂检修,每运行240万公里就要强制更换,这还是好的,万一中间出现瑕疵,早早就报废了,所以高铁车轮这个生意,它永远存在,而且永远延续,而竞争对手却又没几个,所以这个生意,就是“黄金生意”。

刚开始我国引进高铁的时候,虽然要求外国公司和中国南车、北车合资,但是高铁车轮都是从外国进口的。当然,我国并没有放弃高铁车轮国产化,中国智波公司原打算和德国BVV合作,引进一条高铁车轮生产线,但是没谈妥,最终是和意大利路奇霓合作成立了智奇公司。

但是意大利公司坚决不同意技术转让,以及低价销售,所以这个合资公司,其实只是意大利代工厂而已,中国只负责加工组装,车轮和车轴都是从意大利进口,关键技术人家并没有给中国。

后来,德国的BVV,在2017年被中资企业收购,法国瓦顿公司在2014年被马钢收购,而咱们国内企业也在研发高铁车轮,马钢和太重,在2016年就获得了CRCC的高铁车轮认证。

而且吧,中国人做事就是,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像马钢的高速车轮,在材料设计、冶金质量、综合性能、检测技术、智能制造方面,明显优于进口同类高速车轮产品,2013年,国产D1车轮在CJ1动车组试验成功,投入时速250千公里的线路运营;2015年,国产D2车轮研制成功,装配于CR400系列“蓝海豚”和“金凤凰”动车组,2024年第一天,整列装用国产高铁车轮的G364次复兴号驶出天津站,接受批量商业化运用阶段的“最终考验”。

国产化的好处,从战略上讲,就是摆脱了国外卡脖子,以后咱们的高铁出海,可以整体系走出去;从民生来看,国产化竞争,打破了国外垄断,价格更便宜,而且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

中国的高铁车轮还走出国门,出口到了韩国、印度和德国。你想想,人家德国是有自产能力的,你能把国产车轮卖到人家老家,你的产品得有多厉害吧!有时候真不是我要夸中国,实在是做的太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德国   车轮   中国   老家   车组   意大利   印度   法国   厉害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